清末袁世凯北洋集团势力的扩张,对掌握中央政柄的满洲亲贵集团的世袭地位构成严重威胁。皇室亲贵煽动一些御史上疏屡弹劾袁世凯权高势重,甚至预言将步曹操、刘裕后尘。1906年,袁主动辞去各项兼差,并将北洋军一、三、五、六各镇交陆军部直接管辖。1907年,又被调离北洋。1908年11月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病死,溥仪继位,其父载沣为摄政王。载沣因为反对袁世凯的很多新政措施,更因为戊戌年间怀疑袁世凯出卖维新派,致使光绪被慈禧太后幽禁至死,对袁世凯非常痛恨,成为摄政王后立即解除袁世凯的官职,袁称疾返回河南,最初隐居于辉县,后转至安阳。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北洋新军成为清室唯一可以抵抗革命的力量,于是再用袁世凯。袁世凯一面以武力压迫南方革命,另一方面暗中与革命党人谈判。
袁世凯不惜重金收买太监小德张。据秘史记载,袁世凯委托小德张为隆裕太后送上两万两白银的贡品,以期其同意清帝逊位。隆裕太后作为一个女人毫无主见,对清帝逊不逊位无所谓,只担心以后能否得到优待条件,也就是每年四百万两白银的收入。这时候小德张说:“倘若革命党占领北京,那么,清宗室将无法享受到这笔优待。”正因如此,隆裕太后才做出最后的逊位决定。
溥仪逊位诏书颁布前,摄政王载沣曾到太庙进行祭祀。在祭祀时,太庙周围的乌鸦一哄而散,四处而去。自努尔哈赤以来,爱新觉罗氏便以乌鸦为命运之寄托,这样的预兆让宗室子弟坐卧难安。在意识到爱新觉罗氏的命运已无法扭转后,载沣于宣统三年辞去摄政王之位。
在载沣辞职之后,袁世凯又找到庆亲王奕劻,许诺说只要能够让溥仪逊位,事成之后庆亲王奕劻的儿子就能继承大统。受到袁世凯诓骗的庆亲王奕劻在清廷的御前会议上,主张清帝自行退位,宣布共和,但溥伟、载泽坚决反对,没有结果。第二天再开御前会议,仍无结果。会后,以良弼为首的宗社党等十余主战派前往庆亲王府邸,围攻奕劻,但奕劻坚决不改主意。
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清朝颁布退位诏书,从努尔哈赤建国算起297年,从福临入主北京算起268年的大清寿终正寝。
至于奕劻的儿子,自然没有机会成为皇帝了。而袁世凯信誓旦旦保障的清室优待条件,只是象征性地写入大总统令中,并没有被写入宪法。
民国二年正月十七日(1913年2月22日),46岁的隆裕太后在西六宫之一的长春宫病逝。时任民国总统的袁世凯随即下令全国下半旗致哀三日,文武官员穿孝二十七日。参议院除下半旗外休会一天。不仅如此,袁世凯还亲自臂戴黑纱,举哀致祭。当时的军政要员纷纷致电名义尚存的清室,对隆裕太后的病逝表示哀悼。
1915年12月,袁世凯逆历史潮流,恢复君主制,建立中华帝国。1916年1月1日举行登基大典。在全国一片反对声中,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宣布退位,恢复“中华民国”年号。忧愤成疾、众叛亲离的袁世凯,在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时年57岁。
机关算尽的袁世凯做梦都没想到,帝制告别历史舞台已成定局,饶是他算计了半生,一切努力仍不免付诸东流。
标签: 袁世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