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代史上,绰号傀儡总统的黎元洪,一生颇具戏剧性1911年10月10日辛亥首义打响第一枪,起义军连克武汉三镇。当时身为暂编陆二十一军统领的黎元洪,先是在慌乱中杀死了两名起义士兵,不久就被起义军围住,用枪逼着签字,被推上了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都督的宝座。黎元洪在此后几十年的政治生涯中,几度被推上浪尖,又几次被抛入波谷,政治风云变幻,官场危机四伏,他却荣任过三届民国副总统,两届大总统。身居高位,名声显赫,却往往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像木偶一样,被幕后操纵者们牵来牵去,最后,落魄津门,了却残生。
黎元洪
黎元洪,1864年出生于湖北名镇汉阳府,取字宋卿。1912年担任孙中山临时国民政府的副总统,后来,孙中山被逼让位给袁世凯,他仍任副总统。袁世凯死后,黎元洪曾两度出任军阀控制下的国民政府大总统。1923年6月黎元洪下野,出游日本,回国后,在天津潜心实业,不问政治。1928年6月3日病逝。“生前走鸿运,死后享冥福”,当时老百姓这样议论黎元洪的死。的确,黎氏葬礼的豪华,耗费资金之巨大,堪为现代丧葬史上的一个奇观。
黎元洪与孙中山
国民政府为了标榜自己奉行革命之“正统”,6月8日,为这位下野总统发出优恤令,并嘱内政部按元勋典礼规范治丧。内政部拟定治丧的主要内容是:举行国葬,修建专墓,由国府派员致祭等。夏季炎热,遗体不宜久放,黎氏入殓时,仍着大总统衣冠,佩戴指挥刀、总统金牌,背垫金币7枚,两手各执银元宝,身上覆盖华贵衾被。特制的黑漆楠木棺内,还放置雄黄、炭屑、福尔马林等防腐物。
黎元洪
7月16日,吊唁活动在黎宅灵堂开启,国学大师章太炎为黎元洪撰写了一副别具一格的挽联:“继大明太祖之兴,玉步未更,绥寇岂能干正统;与五色国旗同尽,鼎湖一去,谯周从此是元勋。”把黎氏喻为善于应变、能在三个朝代为官的谯周,堪称绝妙。
吊唁期间,第一天各团体、机关下半旗致哀,国民政府代表前往致祭;第二天,下野的北京联合政府执政段祺瑞及津埠各国驻军文武官员前往吊唁。接着吊唁的有:蒋介石、阎锡山、李宗仁等大员的代表,警备司令傅作义、河北省政府主席商震等。吊唁三日后出殡,灵车由津埠警备队三个连、保安队、骑巡队、手枪队各一连护送,从英租界黎宅出发,经法租界转入日租界,中外记者三十余人跟随采访。
黎元洪与原配夫人关敬君
事后各报纷纷报道,极尽渲染。光天津的吊唁活动不算完,10月中旬,由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及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白崇禧等人发起,联名通电公告,决定于10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北海公园天王殿举行三天追悼会,北海公园门前扎牌楼一座,上悬“薄海同凄”,灵台设在大殿前楹,殿内遍置各界人士送的花圈、挽联、各省府代表、在平津的故旧、各界人士等分批致祭,黎氏子女彬彬还礼。
黎氏死后二年,其原配夫人关敬君病故,根据黎氏遗嘱及家属要求,国民政府于1933年将黎氏夫妇灵柩由天津运回湖北武昌,勘定武昌卓刀泉南的土宫山为墓地,准备进行国葬。国民政府责成湖北省成立国葬典礼办事处,由张群任主任,筹办各种事宜。
黎元洪夫妻与子女合影
黎元洪国葬典礼于1935年11月24日举行。全国下半旗,停止喜庆宴乐一天。当天上午,首先在停灵的洪山宝通寺法界宫举行移灵公祭。公祭完毕,即启灵下山出殡。送殡仪仗分八列:骑兵、步兵、海军、警察、各省党政军和省内机关团体代表、中央各部院会和外国人士代表、灵柩及家属车、骑步队,前七列之首各配置乐队,共有136人抬着两口棺材。沿路旁遍设祭桌,人群簇拥,队伍过处,烛火如星,香烟若雾,哀乐声、锣鼓声、鞭炮声震耳欲聋。出殡队伍中有专人抛散纸钱,并对路祭者散发铜币、银元,以示“优隆”。灵柩绕武昌主要街道而行,最后到达墓地。据报载,参加者有五万人。
黎元洪长子全家与二儿子夫妻合影
黎元洪墓地前,搭有宽敞的礼堂,陈列亲朋故旧、大员名流的挽联、花圈千余件。国葬当日,典礼处专制点心万余份,沿途散发给各方来宾。礼成之后,国民政府又在武汉三镇的餐馆酒楼包席设置丰盛的“丧饭”。土宫山墓地的百姓,除家家户户派人入席外,每家还发给粮食几十斤。
黎元洪下葬后不久,墓园开始营造,刻立墓碑。碑文由章太炎撰写,李根源手书。整个墓园占地百亩,1938年武汉沦陷时还尚未完工。自辛亥首义到1923年,黎氏在政坛走红十二年,其身后之事也延续办了十年。这在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旧中国,极其罕见。
标签: 黎元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