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总体战,交战双方把整个国家资源投入了战争。一开始,日本人不希望中国提升国际地位,一直阻挠中国参战。到了1915、1916年,协约国已经损失了大量的军队,尤其是法国和英国,青壮年男子都已经参军,国内极度缺乏劳动力。因此,看上了中国劳工。
当时的北洋政府是段祺瑞主政,以华工代替军队参加欧战的建议,也是段祺瑞政府的秘书长梁士诒提出的。应该说,这个方案还是有眼光的,我们帮欧洲人相互厮杀,干点体力活,战争后自然会有好处,顺便解决了几十万壮劳力的就业问题,可谓一举多得。
英法等国先后在山东、江苏、直隶三地召募了14万华工,原本计划要召20万人,因战争结束而没有执行下去。华工主要被派往法国,也有一部分去了俄国。
华工负责挖战壕、装卸弹药、修筑公路桥梁等等,这些工作即使是在现代军队里,也大部分是由军队自己完成的,华工实际上更接近于辅助部队,而非仅仅是劳工。
华工吃苦耐劳,工作效率远胜英法等国的工人,以及从殖民地拉来的壮丁,因此受到了参战各国的欢迎。美军登陆法国后,一次性就向法军借了一万各华工,用来装卸物资和修筑工事。
劳务合同上规定华工是不上前线的,但很难做到这一点,许多华工死于德军的炮火和轰炸。加上前线环境恶劣,每天十多个小时的高强度劳动,华工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即使是在赶往欧洲的路上,也有巨大的风险。1917年2月17日,543名华工因轮船被击沉而丧命,整个一战期间,总共有750名华工死于海上。
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3万多华工死亡,2万人受伤,14万人到达欧洲,回来只有10万。有数千华工在战后留在了欧洲,娶当地女性为妻,慢慢形成了华人社区。还有一部分华工在俄国参加了十月革命,得到了列宁的称赞。
一战结束,华工最大的受益者法国总算还念着旧情,为中国争取了一系列的利益。这里面包括有取消德国、奥匈帝国在中国的特权和9000多万庚子赔款,就是八国联军那次的辛丑条约赔款。英美法等战胜国的特权和庚子赔款当然不会停,这些是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彻底废除的。
另外,德国还要向中国支付8400万银元的战争赔款,以及赔给中国的德国船只之类,中国总共在巴黎和会上取得价值2.5亿元现金的收益。
3万多华工的死亡,换来8400万元的银元,是中国人第一次拿到列强的赔款。但我们也应该看到,8400万银元约折合2400万金马克,相当于一战德国总赔款1320亿金马克的万分之一多。协约国总共有500多万士兵战死,华工死亡数接近战死士兵的百分之一。
中国拿到的赔款,是华工用性命换来的,我们不必对任何人感恩戴德。如果是与腐烂透顶的清政府相比,这样的条款已经是清朝末年到民国以来最好的了。
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人民的反对,把德国在青岛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在西方列强眼里,中国还是可以让他们随意处置的殖民地国家。从而引发“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幕,中国由此开始了全新的征途。
标签: 段祺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