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之际,寻常女子都是“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一身明艳惹人爱。而她,不管是花信年华,还是半老之年,都是一身中性打扮,不爱红妆爱武装。
作为“辛亥革命功臣”之一,她虽是女儿身,却有不输男儿的阳刚之气,钧天之志。
作为女权运动先驱,她对得起“一代女魂”这个称号,领导了“五千年来女权之曙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女子参政运动。
她即是女权斗士唐群英。
如果说,前有鲁迅弃医从文,靠一支笔唤醒国人麻木的灵魂,让千千万万民众站起来为国而战。
那么其后就有一代女杰唐群英,用笔和枪批判旧社会腐朽制度,号召千千万万女性为自由而战。
一
1904年,33岁的唐群英踏上了赴日的海轮。
彼时最新潮的女性便是这些自费留日女学生,唐群英就是这其中一份子。
自“大归”回娘家之后,唐群英在弟弟唐乾一和好友秋瑾的帮助下,阅读了许多革命性书籍,革命热情愈发高昂。
她身虽在大宅深处,但心早已飘向大千世界。
“岂甘雌伏守红楼,冲破牢笼雄赳赳”。
好友葛健豪的这句赞诗正是唐群英的成长写照。
与夫家断绝关系后,唐群英在家待了整整两年,但她并没有安逸于此。随着知识面的拓宽,她在家越来越坐不住。再加上,她身边的亲朋好友们也都纷纷踏上了赴日的旅程,这让她更是按捺不住心中的热情。
然而,再怎么斗志昂扬,她也不能抛下所有事情一走了之。
兄长弟弟离家,母亲身体不适,姐姐希范逝世,父亲也早已去世,接连的家庭变故绊住了唐群英双脚,她无法挪步,无法前进,只能眼睁睁看着身边人一个个离开,走向她追寻的革命目标。
本来温馨的家,突然就成了她眼中的“牢笼”。
不过,待母亲身体好转,家里一切事情安排妥当后,唐群英又开始躁动了,特别是在读完秋瑾的信,得知东京的中国留学生已有几千人后,唐群英不愿意再等了。
她联合唐乾一一起给母亲做思想工作,经过多次劝说才换来母亲的点头,期间母女二人虽无激烈争吵,但流过的泪水,只有自己知道。
唐群英母亲之所以会反对唐群英参与革命,也是护女心切,她深知唐群英看起来沉稳,其实内心刚烈,参与革命肯定免不了要与人闹起来,或者是受委屈。
然而唐群英去意已决,唐母只能藏起满心的担忧,祝福她一切顺利。
知女莫若母,唐群英的性子确实如她所想那般,表面温婉稳重,实则刚起来就是汉子一枚。
在大是大非面前,她有理性的一面,也有冲动的一面。
图 | 《一代女魂唐群英》剧照
二
1905年,唐群英加入同盟会。
同盟会建立初期,只有两名女性成员,唐群英是其中一位。
不过,虽身为女性,但她在组织里可是比男性还要勇猛。
当同盟会增设暗杀部时,年纪最大的唐群英果断加入其中。为了武装斗争能够成功开展,她还去东京神乐坂武术会,自愿练武。
一开始,武术会拒绝了唐群英的入会请求,因为他们自成立来只收男会员。可唐群英不放弃,直接当场展示剑法,靠实力征服武术会负责人,从而被破例接纳。
然而,还没等她大展身手,组织内部就先闹起了矛盾。
11月2日,日本文部省颁布《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给中国留学生强加“限制令”。文件一发布,众多留学生立刻做出回击,先是言语抵制,后来直接采取实际措施,纷纷罢课,表达不满。
据记载,“自6日起,17所学校8000余名中国留学生相约总罢课。”
抗议之风盛行,平日里不参与革命活动的人都陆续加入其中响应罢课号召,更别谈那些活跃分子了,像秋瑾,她就是主张罢学,全体归国的激烈派一员。
而作为闺蜜兼革命伙伴的唐群英,却是站在她的对立面。她虽同意罢课抗议,但不支持全体归国,她认为罢课抗议的是规则,归国则会让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毕竟大家学业尚未完成,若是这么回国,如何报效国家?
于是,唐群英所在的平和派另组了“维持留学界同志会”。
图 | 革命闺蜜秋瑾
昔日闺蜜情在这一刻仿佛被按下了“中止键”。
在归国前夕,秋瑾还想再劝劝唐群英及其他朋友一起回去,她说:“这个《规则》,是日、清两国政府相互串通的结果,欲借此限制我们的爱国活动,剥夺我们的自由权利,侮辱我们的人格,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只有罢学回国,表示坚决彻底的抗议!”
或许是天生性格不同,唐群英在此时并没有被秋瑾这番发言激励到,稳重的她沉默了许久后才发表自己的意见,说:
“回国与罢课,是反抗的两种形式,目的是一致的。回国,确实显得更坚决。不过仔细分析一下,咱们此时回国,不仅学无所成,而且有落入清廷魔掌的可能......依我看,我们应该选择以罢课方式表示抗议,要求日本当局修改或者取消这个不合理的《规则》!但我也不同意无限期罢课,那样反倒会产生涣散和松懈的情绪,于斗争不利。”
一字一句,都透露出唐群英与秋瑾做事风格的不同。秋瑾豪放洒脱,做事激烈;唐群英性子成熟,做事谨慎。但归根结底,就算选择不同,观念不同,她们都是出于爱国目的,为国着想。
然而,秋瑾并不接受唐群英的想法,语气略有些冲地说:“好一个冠冕堂皇的中间派!”
听闻这带刺的话,唐群英倒也不怒,言语依旧温和,说:“瑾妹!你我相知多年,我是了解你的。你刚毅顽强,敢作敢为,是我们女同学的代表,我们大家都拥护你。你说我是中间派,我能理解,我也不会计较。如果反唇相讥,我是否可以说你是极端派呢?”
秋瑾这下不回话了,直接嘴角轻佻,给了在场所有人一个难以捉摸的微笑。
乍一听,或许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两人话里火药味十足,仿佛下一秒就要打起来一样,但事实却是,两人在之后还多次为此事交谈过,想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
可惜,结果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秋瑾依旧选择回国,唐群英仍是留在日本,亲如姐妹的两人开始分道扬镳。
12月25日,秋瑾乘坐“长江号”回国,唐群英强忍不舍的情绪,为她送行。
抛开之前交谈的不快,两人在码头握紧了彼此的手,在秋瑾说出“风萧萧兮易水寒”时,唐群英立刻接话:“秋侠此去兮待我还。”
两位爱国女巾帼,在此刻立下了“战场重逢”的约定。
殊不知,离别之后,再无重逢。
图 | 唐群英在日本时期与秋瑾(后排左二)等合影
三
1907年,秋瑾在安徽的刺杀任务失败,她抱着“牺牲我一人,减少后来千百人牺牲”的信念,英勇就义。
“革命党人不怕死,要杀便杀!”
这是她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句话。
从《民报》上得知姐妹殉难的唐群英顿时眼冒金花,差点当场晕倒。当初的“秋侠此去兮待我还”终究还是成了“壮士一去不复返”。
许是经历了太多生离死别,唐群英这一次并没有沉浸在悲伤中,拭去泪水,她的眼里只有坚决。
但是她肩上的担子,却是重了许多。除了要实现丈夫曾传纲的遗志,她还要连着秋瑾的份一起努力,争取革命胜利。
于是,1908年,唐群英回国了。
在她归国前,孙中山特意写了首诗赠予:
此去浪滔天,应知身在船。
若返潇湘日,为我问陈癫。
字里行间,是对出征战友的鼓励,也是对唐群英的一种期望。
作为同盟会的成员,唐群英深知自己的使命——“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为此,1910年,唐群英先后与同伴们汇合,并开始制定起义事宜。他们的第一个计划是先在永丰镇发动起义,得手后再慢慢进军拿下宝庆县,从而与江西、贵州的同志们取得联系。
不料,计划赶不上变化,唐群英还没有开始行动,起义之事就已经被发现了,同盟会成员陆续被抓。唐群英与同伴万和尚、黄大鹏一同认为不能再等下去,必须立刻实行计划,营救被抓的弟兄,当场起义。
像是继承了秋瑾勇猛刚毅的精神一样,唐群英突然比汉子还要猛,从随身携带的黑皮箱中取出了三支手枪,分别给了万和尚和黄大鹏一支,随后领着38个人,开始突袭团防局,夺走了他们三十几支枪。
此战的成功给了唐群英极大的信心,她开始成立起义军,追击败走的湘潭县巡防队官兵。然而,乘胜追击是有风险的,唐群英此番追战行为的结果便是全军覆没。
血的教训让她无比内疚,反思道:“如果我的头脑清醒,在明知大捷之后必有大战的时候,不去与敌硬拼,而是避实击虚,保存实力......”
可惜,反思并不能换回已经牺牲的战友。但至少,在下一次起义中,唐群英不会再重蹈覆辙。
无奈的是,人生并不只有起起落落,还可能是“起起落落落落”,唐群英的革命道路便是这般艰辛。
她的第二战,长沙起义也以失败告终了。
好在这没有打击到唐群英对革命斗争的信心与热情,收到领袖黄兴的号召后,唐群英当即东渡日本,奔赴同盟会本部,开始新一轮革命发动工作。
图 | 唐群英在日本
四
年近四旬,唐群英身体力行地证明了“年龄不是阻碍”。
再次来到东京的她,马不停蹄地开展起一系列运动和组织。为了鼓舞留日女学生们参与到革命中来,唐群英发起了“留日女学会”成立大会,号召中国妇女积极救国。
“女界同胞,正宜当此国家多难危急存亡迫在眉睫之秋,与男子奋袂争先,共担义务,同尽天职,则不失天职,即能得自由之先声。”
这段宣言出自女学会创办的《留日女学会杂志》,身为发起人的唐群英除了鼓舞妇女救国之外,也在激励她们为女性地位而战,为自由而战。
小时候那个吵着闹着要男女平等的女娃,已然长大成人,匆匆岁月并没有磨平她那颗想为女性平权的心。
只是,想要促成男女平等并不容易。中华民国成立之时,“平权之战”并没有结束。
1912年,参议院公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完全没有提及男女平等,包括唐群英在内的25名女界人士们联名发出《女子参政会上孙中山书》,以此表示抗议。
3月19日,参议院对女界修改约法案进行复议,唐群英带着一众女界人士参与旁听。然而,有部分女士较为激动,在议事厅门口与议员们辩论,参议院议长以此为由,否决女界修改约法案的责任,表示:“该院对于此事,原无必不赞同一事,惟拟俟国会成立,然后解决。今见如此举动,确知程度不齐,现已全体反对。”
这对全体女界人士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次日,她们再次前往参议院,本打算以平和的方式和参议院沟通,结果还是有那么几名不冷静的女士当场闹事。与警卫推搡过程中,她们还撞破了几扇玻璃窗。
彼时各大报刊都争先恐后报道了此事,部分媒体人士还故意制造紧张气氛,以“妇女大闹参议院”为大标题,内容也是虚假报道,说“唐群英率领妇女,身带武器闯入参议院,盛怒大闹,打碎玻璃门窗,踢倒警卫人员”。
一时间,谩骂妇女的舆论四起,攻击唐群英的言论更是数不胜数。
事实明明是唐群英在接收到孙中山的劝言后便对那些激进女同志进行了疏导,但却没有任何人提起这,反而是说她们“不知道德,不知名誉”。
不过唐群英也不是甘愿吃哑巴亏的人,3月25日,她到《亚细亚报》社提出质问,并发表声明:
“大闹参议院一节,鄙人当日旁听祗一饭之久,有事回寓,沈君佩贞听之终席,因意见不合,大起冲突,鄙人次日经王君昌国来说,始悉其详。贵报新闻栏内,谓系鄙人主使,不知何所见?何所闻而云?然信口开河,含沙乱射,此岂有道德者所为乎?”
直白来说,唐群英的意思便是:不是我做的,凭什么骂我?
图 | 唐群英剧照形象
唐群英的大胆质问换来的自然是《亚细亚报》的认怂,她的书面声明被刊载发布,谩骂之声随之减少。
但妇女参政,男女平等的斗争仍在继续。
1912年4月8日,“中华民国女子参政同盟会”成立,担任会长的唐群英随后发表《女子参政同盟会致各省都督等电》,表明:
“乃南京参议院派充之议员,规定《临时约法》,剥夺女权,群英等迭次上书要求改附条件,诸议员纯以专制手段欺我同胞,意欲将二万万之聪颖黄裔,永远沉沦于黑暗世界......所有南京参议院所布之《临时约法》,我女界绝不承认。”
这番言语无疑是对参议院的一次宣战,同时,这也是全体妇女对封建社会的一次正式反抗。
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女性们已经吃够了苦,她们如果再不站出来为自己争口气,更待何时?
唐群英的号召与宣战,便是把所有女性都圈在了同一艘船上,她们抗争的是规矩,是只针对女性的束缚。
说白了,其实就是为女性自由而战,可偏偏那时总有部分人,不把女性放在眼里。
五
“性别平等”是一场漫长的革命,她看不见这条路的尽头,却依旧一往直前,满心期待尽头之处,“鲜花盛开”。
唐群英既非政府官员,也非政党领袖,没有任何人能管得了她,自然也无法限制她组织的妇女运动。若说让权贵们来压制她,唐群英也不怕,纵使是已然接任民国大总统之位的袁世凯,唐群英都不畏惧,更别谈屈服于他了。
相反,袁世凯却害怕唐群英带领的这些妇女斗士。
当听说女子参政同盟会北上时,袁世凯开始慌了马脚,他害怕自己一妻十五妾的事情暴露,被这些斗士诟病,故而紧急联系自己的国务总理,说:“请即询诸南京该女子等确否有来京之意,如果确有此事,应准其举定代表一、二人来京,不得令其全体北上,以免种种窒碍。”
唐群英收到消息后倒也不怕,只带领了一些人,抱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前往北京。
本来她们只是来北京走访女学、女报等各类女子团体的,不料北京方面的临时参议院主动“闹事”,声明只承认男子有选举权,同盟会改组时也删去了“男女平权”的条文。
对于女子参政的请愿,参议员们直接以“妇女程度之低下、女权斗士言行之偏激"为由,将“妇女与童孺并提,列入不应享有选举权之范围”。
这下,唐群英在内的女界人士们都怒了。然而更让她们生气的是自家人的背叛。
为了让同盟会顺利改组扩大,身为同盟会元老之一的宋教仁妥协了,他答应删去“男女平权”这一条文。唐群英知道宋教仁的难处,但并不能原谅他的背叛行为。这在唐群英看来,就像是“被娘家人出卖”一样。
于是,8月25日,同盟会改组当天上午,同盟会本部正在举行孙中山抵京仪式,唐群英不管仪式主题,当场指斥宋教仁。
图 | 宋教仁
到了下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大会上,唐群英又出现了,继续指责,说他们“辜负昔日女同盟会员之苦心,蔑视女界”。
好好的大会,瞬间被扰乱,唐群英及其他妇女斗士的出现本就让在场人害怕,而接下来的一幕更是惊呆了所有人。
那一刻,唐群英停止了言语指责,怒气冲冲地冲上了主席台,走到宋教仁面前,举起手,狠狠地掌掴了他几巴掌,周遭人刚反应过来,想起身阻止时,也被波及,挨了唐群英的巴掌。
宋教仁被打得愣在原地,竟也没有出手阻止甚至躲避。直到孙中山出现,这场闹剧才结束。
而唐群英等女士们的怒火,也是孙中山浇灭的。
他清楚她们为何而战,也明白她们想要什么。在致唐群英的亲笔复函中,孙中山写道:“男女平权一事,文极力鼓吹,而且率先实行......”
这句话,给了唐群英及其妇女斗士们一个保障,但也让她们开始沉思,之前大闹会议确实是不成熟之举,若想要平权,就不能给世人留下一个女性只会闹事的印象。
因此,唐群英于10月20日发表演讲时,提及了一个关键点。
她说:“若我们的参政权想完全达到目的,必须先准备实力,一件是要有参政的意识,一件是要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这两件事,便是从教育上着手......五年十年之后,程度日高,便可与男子并驾齐驱了,事事不仰给于男子,那时参议院想再剥夺女子的参政权,也就没得借口了......”
其实这两件事,唐群英都做到了。论参政意识,她自我定位清晰;论独立能力,她完全不输男性。但为了全体女性的发展,她不惜暂停斗争,将发展内部实力,提高妇女的知识和能力放在首位。
于是,这场女子参政运动成了“拉锯战”,在接连受到打压,顽强抵抗的同时,所有女界人士纷纷跟从唐群英的号召,提升自身实力。
“中国妇女运动的第一声”,即将响彻全国!
图 | 唐群英像
彼时,看不惯女性参政的人便说,这好好的社会,被唐群英闹了个天翻地覆,说她“闹了南京闹北京,闹了北京闹长沙”,有点文化知识的女性都追着唐群英走。
可归根结底,她“闹”的背后,不过是为了让所有女性的生活更平等。
或许有人会认为她应该优先参与民主革命,而非搞女性运动,但若想让中国妇女真正参与到革命中来,就离不开“平权”。
况且,于唐群英而言,这两者同等重要。
在民主革命面前,她是巾帼英雄,可以上战场,与人厮杀拼命。在妇女解放运动面前,她便是一名平凡女性,敢爱敢恨,敢作敢为。
文 | 千拾
标签: 宋教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