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时代:人类原始的社会生活状况,你知道多少?

犀牛历史 109 0

《周易》是古代卜筮的底本,对于它的作者与时期研究现在或许只有“相传”两字了,例如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其实它的作者不必是一个人,所作的时期也未必在短短的几年之中。《周易》中,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卦有卦辞,爻有爻句,除了这些抽象,极为简单的观念文字外,大抵是一些现实社会的生活。这也就是我们研究《周易》的一部分原因,这些现实生活它是真实可信的,从中我们可以窥出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状况及一切精神生产的模型。

《周易》时代:人类原始的社会生活状况,你知道多少?

原始社会

一、牲畜1.“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无妄》六三)——路边系牛,过路人偷走了,同县人很倒霉。

2.“豮豕之牙。”(《大畜》六四)——豮豕,猪之意。

3.“畜牝牛。”(《离》彖辞)——牝牛:母牛之意。

4.“羝羊触藩,羸其角。”(《大壮》九三)——公羊抵着藩篱在磨它的角。

5.“丧羊于易。”(《大壮》六五)——在易这个地方失去了羊。

6.“康侯用锡马蕃庶,不能退,不能遂。”(《晋》彖辞)——康侯用马来给农民耕作,不用来繁殖,不用来谋反。

7.“牵羊悔亡”(《夬》九四)——以牵羊表示降服。

8.“翰音登于天”(《中孚》上九)——鸡鸣振动翅膀,引颈高唱,称为翰音。

在这些片段之中,我们大约可以窥到古代的部分生活,亦有偷盗之辈,也可看到战争的一角。此外,我们其中有牛、羊、猪、鸡、马等各种牲畜,不过有一点很奇异,《周礼·天官·庖人》:“庖人掌共六畜。”自古以来,六畜的形象都在农耕文明中一起出现,可《周易》中却没有提到狗。

《周易》时代:人类原始的社会生活状况,你知道多少?

牲畜图

二、商旅1.“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旅》六二)——寄旅能得到主人款待,怀里有充分的资金,身边有童仆服侍。这是商旅得志的表现。

2.“旅焚其次,丧其童仆。”—— 旅途中所住的客店失火,童仆跑掉了。

3.“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惊雷震动,会有危难,估计会丢失大量财产,切记不要寻找。

这些都是后来商贾的来源,从这些信息中我们能够得到一些当时商贾的状态,即:第一,当时的商贾还是行商,没有象现在的店铺一般。第二,童仆是商品之一,作为富贵的象征,结合后来历史来看,这是一种人身买卖。第三,“贝”是当时的货币,由此得知那时还没有金属货币。

当然,行商是需要交通工具的,而且当时交通非常不发达,所以交通工具显得非常重要。

1.“乘马班如,泣血涟如。”(《屯》)——骑着马在路上转来转去,眼睛哭出了血,血和泪混在一起,涟涟而下。

2.“见舆曳,其牛掣。”(《睽》六三)——车子被拉住,拉车的牛反过来顶着车子。

从上述来看,马车牛车是常用的工具。但有一点给我们留下了疑问,他们过河怎么过?似乎没有出现过河的工具。

1“.包荒,用冯河。”(《泰》九二)——将大葫芦中间挖空,用它渡河。

2.“过涉,灭顶,凶。”(《大过》上六)——徒步过河,容易死亡。

3.“濡其首,厉。”(《既济》上六)——水浸没了头,很危险。

从这些句子中来看,当时过河似乎用大葫芦,也有可能是刨空的树木,或者徒步涉河。由此我们可以猜想当时舟楫一类应该尚未发明,或者说尚未普及,很少见。

《周易》时代:人类原始的社会生活状况,你知道多少?

商旅的钱币

三、艺类建筑类1.“需于血,出自穴。”(《需》六四)——需在有杀伤之力的地方等待,方可脱险

2.“入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速来。”(《需》上六)——有三位不速之客闯进了穴中

3.“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坎》六三)——来去都是险阻,险境很深,小心落入危险的深渊,不要有所行动。

4.“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困》初六)——坐在株木之上,非常不安,逃入了幽谷之中

5.“: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困》六三)——道路被乱石阻挡,只能在蒺藜之上,返身回到家中妻子又不在,非常凶险。

在《周易》之中,我们还可看到门、家、室、宫、户、城、藩、床、枕、庐、敬、井等类型的字眼,但是据上述一些记载来看,当时人类居于野处的习惯还没有完全废除,上述乃原始时穴居和构巢等习俗,原始时代的屋子一般是平穴而构巢的石累。所以那时候即使出现如室、宫、庐这些字眼,也绝不和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古代建筑一样,那时最多是一些用石头砌起来的而已。

《周易》时代:人类原始的社会生活状况,你知道多少?

石穴中的古人

衣类在《周易》中记载许多这些字眼,黄裳、履、朱绂、袂等字样。在这儿我们需格外关注一点,当时似乎还是游牧盛行,没有固定居所的时候,后代类似于丝棉织物应该还未发达,黄裳一类更是与后世妃子所穿那样相去甚远。衣服的材料大概就是一些革木、兽毛、草这类,比较简陋。而黄裳或许就是“黄牛之革”所裁成。还有朱绞、赤线这些绝对不会如像后世所想像的是特别华丽的祭服。现实一点,那顶多怕只是染红了的头发或者马尾之类。《礼记》同样记载“已从革”。而在《既济》六二中有“或训髮发,或训头饰,干宝更以为马聚”也验证了这个说法。

器用在《周易》记载中,土器大概有缶、瓶、鼎等,石器有圭、玉铉、斧,草器有徽,木器有车、舆、机、枕、检、校等,革器有括囊、鼎耳革、鼓等,金器有金矢、金车、黄耳金铉等的出现,当然这些分类属于后世的分类,绝不是本来的,经过了后世几次的翻译,多少与原来会有差错。就好像匕字原始人多用来表示石器或者贝壳,后人多用作土器,如今我们也不知道该归属于哪一种。正如鼎也是一样,既存在于土器之中,后世又分为金器。

我们根据这些简短的记载,可以得出这样两条结论,源自郭沫若先生所说。

1.人类当时处于自给自足的时代,工艺早已存在,已经是人人所必需,但还不发达,没有成为独立生活的手段。

2.这些东西的制作是由奴隶奴仆动手完成,不为当时贵族所挂齿。

《周易》时代:人类原始的社会生活状况,你知道多少?

器用工具

四、渔猎耕种耕种“不耕获,不葘畬。”(《无妄》六二)

关于耕种在全经总只有这么一句,找不出其他关于耕种工具的字样。不过就这么简短的六个字起码让我们看出人们在农业生产中,有两类最基本的农活:一类是在稼稽地上从事耕作和收获,即所谓“耕获”;另一类则是在摆荒地上从事垦田治地,即所谓“苗舍”。耕获是为了取得当年的好收成;舍是为了给下次耕获准备好稼磕地。由此可见,这是地道的轮荒农作制。

渔猎1.“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屯》六三)——狩猎时迫近了鹿,如果没有熟悉地形的虞官帮助,那只是空入山林。

2.“田有禽,利执言。”(《师》六五)——田野有禽兽出没,有利于猎取,没有危害。

3.“王用三驱,失前禽。”(《比》九五)—— 君王狩猎时从三面驱赶禽兽,使之从未合的一面逃脱。

4.“履虎尾,咥人。”(《履》衆辞)——踩着虎尾巴,老虎要咬人。

5.“噬乾肺,得金矢。”(《噬嘘》九四)——咬食带骨头的干肉,得到了金属箭头。

6.“噬乾肉,得黄金。”(同上六五)——咬嚼干肉,得到一些金属。

7.“贯鱼,以官人宠。”(《剥》六五)——之次宫中的女官依次受到宠爱。

8.“良马逐。”(《大畜》九三)——良马交配。

9.“虎视眈眈,其欲逐逐。”(《颐》六四)——贪婪地盯着,随时准备攫取。

10.“田获三狐,得黄矢。”(《解》九二)——田间捕获了三只狐狸,得到了金属箭头。

11.“鸿渐于磐,饮食衎衎。”(《渐》六二)——鸿雁已经从河岸渐渐地升进聚集到磐石上,作起程前最后的准备。一起安享饮食。

《周易》时代:人类原始的社会生活状况,你知道多少?

头条搜索

在《周易》中渔猎一类的句子应该算是最多了,而且每次写渔猎必然要涉及到贵族的出现,有猎具,有良马,捕猎的动物很多都是鱼禽鸟兽狐鹿,没有大型的猛兽,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当时的渔猎已经趋于游乐化,是原始居民不多的娱乐活动。另外上面写到了黄金,这是我们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当时还是铜器时代,上述所写黄金应该是铜。

让《周易》自己讲述自己,看完这些,大家明白那时人类基本的社会生活状况了吗?

历史不迷路,欢迎关注我@趣史别闻

标签: 原始社会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