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年有君王能尊重孟子,历史会不会改变?

犀牛历史 116 0

孟子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生活时代,正是秦国商鞅变法以后,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强盛,六国逐渐衰落之时。孟子看到诸侯腐败,天下大乱,遂有志推行他的政治主张,实现天下太平。但周游多国,不被重用。

如果当年有君王能任用、尊重孟子,历史会不会改变呢?

那我们得首先分析一下孟子的国家治理理念和方法:

如果当年有君王能尊重孟子,历史会不会改变?

一、孟子提倡仁政思想

一提到仁政,可能会很多人反感。但仁政恰恰是当时先进的民本、民主思想,惠及的是全体老百姓。

孟子提倡国君要与民同乐,与民同忧。国君和各级官吏要勤俭节约,廉洁政治,恭俭礼下,减少财政开支;

向民众索取要有节制,减少工人、农民、商人的苛捐杂税,要让民众富裕起来。

国家对鳏、寡、孤、独等贫困之人,要进行救济和照顾。

这样国君、官吏和民众就会同心同德,国家就会富强团结,万众一心。这样就会无敌天下。

如果当年有君王能尊重孟子,历史会不会改变?

二、发展经济、富国强民的措施

1、实行土地重新分配:郊区和农村实行井田制,让耕者有其田。在城市实行税赋制,按十分之一缴纳(这在战国是最低的)。

夫仁政,必自经界始。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馀夫二十五亩。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2、每家五亩宅基地,房前屋后栽种瓜果、蔬菜、桑树;家家养蚕缫丝;喂养鸡鸭猪羊等家畜。解决国家和民众的穿衣、吃饭、肉食问题。

孟子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山林、河湖、君主苑林等按季节向民众开放,有序的获得建筑材料、烧柴、渔猎等资源,以满足民众的生活需求,并维护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

城市中发展工业、手工业,发展商业市场,减少关卡,为交通提供便利。以吸引邻国民众。

三、尊贤使能,俊杰在位,赏罚严明。

要选拔任用贤能之人;各级官吏要量才录用,各负其责,不称职就免职;犯了该杀头的罪,就杀掉,绝不姑息养奸。

实行了上述政策,就会使天下有才识的人高兴;天下的商人高兴;天下的旅行之人高兴;天下农民高兴;天下民众高兴。这样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如此,则无敌於天下。无敌於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四、达到天下无敌的策略:

孟子讲:”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苟行王政,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

按照孟子的思路,就是首先用仁政王道把本国治理好;然后用仁政王道影响邻国,对邻国要仁而有信,团结其他国家。在得道多助的基础上,结成联盟,消灭不人道的国家,逐渐壮大实力,最后达到一统天下。

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按照孟子的思想,国家也是要实行改革的,既不同于商鞅的改革,也不同于赵国的胡服骑射,而与魏国李悝的改革有些近似,但比李悝的改革彻底和更加完善,能够实现强国、富民、亲民、同心同德、万众一心的目标。

如果当年有君王能尊重孟子,历史会不会改变?

孟子算是齐国人,曾游说齐宣王(就是那位敢娶丑而有才的欧阳春的齐王),也游说过魏王。

如果当年有君王能尊重孟子,历史会不会改变?

假如齐宣王能够重用孟子,实行大胆改革,国力一定会强盛。再选拔武将,训练军队。齐国文有孟子任国相,武有匡章等良臣武将,加之国富民强,万众一心,还有其他盟国相助,不仅能灭掉残暴的秦国,还可以一统天下。

那么,历史就不会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了。

标签: 孟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