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解释:
孔子教导成仁,孟子教导取义,只要把道义做到了极点,那么所希望的仁德自然也就做到了极至。
我们读圣贤之人的著作,学习的是什么东西?既然学会了仁义,那么从今往后,就几乎没有什么可惭愧的了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是由孟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而成。在汉朝,《孟子》就被认为是辅翼“经书”的“传”,和孔子的《论语》并列。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成为代表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对后世在思想上、文学上均有重大影响。此外,书中还蕴藏着不少养生思想,尤其是他所倡导的“善养吾浩然之气”对后世影响很大。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论语》的 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集中反映了孔子 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以及教育原则等。
通行本《论语》为20篇。其 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许多言论为国人奉为至理。 《论语》多处谈到做人的问题,例如“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
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孔子长期从事教学活动,对于学习和教育也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学习方面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对从政也有诸多论述,例如:“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标签: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