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道家的宇宙生成说

犀牛历史 177 0

  道家的宇宙生成说

  “庄子·外篇之五·天地”学习之八

  原文:

  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性修反德,德至同于初。同乃虚,虚乃大。合喙鸣。喙鸣合,与天地为合。其合缗缗,若愚若昏,是谓玄德,同乎大顺。

  译文:

  元气萌动宇宙源起的太初一切只存在于“无”,而没有存在也就没有称谓;混一的状态就是宇宙的初始,不过混一之时,还远未形成各别的形体。万物从混一的状态中产生,这就叫做自得;未形成形体时禀受的阴阳之气已经有了区别,不过阴阳的交合却是如此吻合而无缝隙,这就叫做天命;阴气滞留阳气运动而后生成万物,万物生成生命的机理,这就叫做形体;形体守护精神,各有轨迹与法则,这就叫做本性。善于修身养性就会返归自得,自得的程度达到完美的境界就同于太初之时。同于太初之时心胸就会无比虚豁,心胸无比虚豁就能包容广大。混同合一之时说起话来就跟鸟鸣一样无心于是非和爱憎,说话跟鸟一样无别,则与天地融合而共存。混同合一是那么不露踪迹,好像蒙昧又好像是昏暗,这就叫深奥玄妙的大道,也就如同返回本真而一切归于自然。

  感悟:

  在庄子外篇“天地”一章里,可能这一段最难懂。所以我想仔细说说,多敲几个字。各位看官别嫌我啰嗦。当然个人理解,有错是肯定的,大家慧眼甄别就是。

  这一段其实就是道家的创世说。宇宙最初是什么样?万物是如何生成的?全在这几句话。不光如此,文字的精炼对称,逻辑推理层层递进,甚至我怀疑作者专门像写诗一样逐句推敲过格律,不信你大声读几遍,朗朗上口,是一种极高的享受。扯远了。

  庄子这一段宇宙起源说基本源自《道德经》思想。所以先要说清楚老子的宇宙起源说。说清楚老子思想,这一段自然不需多说了。

  泰初是 道家指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态。这种混沌太也称为元气,气态。道家认为万事万物有阴阳之气运动产生。而“道”是先天地而存在。 《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和这里是完全对应的。但“道”又是怎么来的?有什么特征?老子也说不清楚。所以他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德经》第四十二章)。可见“道”只是老子勉强起了一个名字。在《道德经》,又常常和“一”、“大”、“混沌”混用,反正就是指宇宙的最初态。这是中国古代先哲对宇宙起源的一种探索和认识。有意思的是,中西方很多哲学家对宇宙起源的认识很多是雷同的。比如最典型的上帝创世说。上帝花六天创造了世界。第一天造了白天黑夜,第二天造了日月星辰,第三天造了陆地海洋,第四天造了草木蔬菜,第五天造了花鸟虫鱼,第六天上帝又照自己的样子捏成一个泥人。于是世界阳光明媚,姹紫嫣红,兽跳虫跃,鱼游鸟鸣,天地万物井然有序、生生不息。于是他休息了。我们跟着也休息,并把每周的第七天称为“礼拜天”,用来感谢上帝造世的功德,同时也不上班,休息,呵呵。但是圣经说,在上帝创世之前,宇宙也是一片混沌黑暗,只有上帝一个孤单的精灵在游荡。这一段历史,吻合了“道生一”。因为有人说老子的“道生一”就是生了上帝。当然《道德经》原文没这么说,说是“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孰子,象帝之先。”这段话说道是虚而不见的,然而它的作用却无穷无尽。它是那样渊深,好像是万物的宗主。它不露锋芒,脱离纠纷,蕴蓄着光明,混合着尖埃。它是那样幽隐,似无而实存。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产生的,似乎在有帝之前它就存在了”。这个帝是不是就是上帝,只有上帝才知道,哈哈。不过我估计不是,因为那时候东西方不交流,创世说也没出来。

  更有趣的是现代科学家霍金著的《霍金的宇宙》,提到宇宙形成的“大爆炸”理论,其中大量描述了宇宙是如何从一片虚无通过大爆炸演变而来。这个“虚无”常常在道家学说中和道混用,说明宇宙最初有道,只是提法不同而已。在老子的法眼中,道是先天地而生的,是天地的创造者,道虽然看起来很恍惚,但在恍惚之中有图像,有物体,有精神,有灵性。有了这个道,宇宙的秩序就建立了,这个秩序就是统领宇宙万有的一,有了这个一,代表天地父母阴阳相互对立统一的二就诞生了,有了天地父母阴阳就产生了联系二者的气(子),阴阳交合生成孩子,阴阳与气构成了三,由这个三生成了宇宙万物,所以老子接着讲:“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也就是说,三的含义是阴、阳、气,万物是由阴、阳、气三者生成的。

  宇宙的生成,我觉得老子说的比庄子清楚。但后半段,人怎样“性修反德”,通过不断反省修身,去掉身上的各种俗气,再回到自然态,庄子一步步描述的非常好,就是本段的后几句。

标签: 道家经典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