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的实际价值不是由这本书来决定的,而是由它所讲述的文化内涵能不能和当代社会产生接触点。我们就拿《论语》和《战国策》来举例。
《论语》是讲述道德的书籍,虽然是两千多年前对儒门弟子言行的要求,但其提倡的仁、信、忠、孝等思想并不会过时。这就很好的和当下社会产生接触点,其大部分内容完全可以在当下社会作为行为准则。
比如人们喜欢和什么样的人结交?不孝顺的人有人喜欢结交吗?不忠诚的人有人喜欢结交吗?不讲诚信的人有人喜欢结交吗?《论语》里面讲的绝大多数的品质是不分国别不分时代的,除非有一天社会黑白颠倒是非莫辩,才会把忠孝仁义当做可耻的行为,《论语》才会没有了实际价值。很多人反对儒家,无非就是反对它曾作为统治思想而已,换个学派来作统治思想一样会被这些人反对。
《战国策》的意义和《论语》这种直接讲述道德标准的书不同,这一类的书籍更容易在后世和社会产生新的接触点,用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阅读这类书籍,我们学习的不仅仅是记载的历史知识,而是策士的纵横术。在突变的场合下应该如何去应变?谈判的时候要如何说服对手。这些不属于人人必备的道德,而是属于专业人士赖以生存的技能。只要社会关系还是错综复杂,这一类的书籍就不会缺少实际价值。
我们学习古代经典,不是简简单单地几个字几本书,了解古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就是有益的,而是要努力寻找古典文化和当今社会的接触点。就像谁能想到冷兵器时代的《孙子兵法》能在新社会模式里用于商战呢?
实用价值的忽略和当下普及古典文化的方向有关,很多人开设的教学课程只是在介绍文化而不是在使用文化,真正有价值的是如何运用古典文化到现实中去。曾经看过一个教授开设的课程就很符合这一点,叫做《古典文化的城市书写》,不仅仅是在介绍古典文化如何如何,而是在告诉学习者古典文化是如何融入我们各个时代的城市建设的,这样的研究才有价值。
标签: 战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