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和苏秦是战国策中的两位男主角,这是一些无关风花雪月的故事,却依然精彩好看,这些故事是唇舌间的金戈铁马,无关正义与非正义。这些游说之士都是马基亚维里主义者,他们的目的明确,手段高明。
“这时候的游说之士,有的劝六国联合起来抗秦,有的劝六国联合起来亲秦。前一派叫“合纵”,是联合南北各国的意思,后一派叫“连横”,是联合东西各国的意思──只有秦是西方的国家。合纵派的代表是苏秦,连横派的是张仪;他们可以代表所有的战国游说之士。后世提到游说的策士,总想到这两个人,提到纵横家,也总是想到这两个人。他们都是鬼谷先生的弟子。”(朱自清,《经典常谈》)
秦策
卫鞅亡魏入秦
【原文】
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
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这个故事很短,但是将商鞅的事情说的极为清楚。最最让人震撼的,是最后一句,“而秦人不怜”。商鞅得到这个下场,原因是多方面的,“罚不讳强大”,还让太子的老师受了黥、劓之刑。得罪了强权是一方面,最后致使他车裂的根本原因,却是孝公“欲传商君”,孝公的假惺惺不要紧,却直接导致了商鞅被车裂。而他的施政中的“刻深寡恩”使他在被车裂之后“秦人不怜”。
企业中也有这种人,他们是企业制度的坚决的拥护者和支持者,奉行“火炉”原则,可以说,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壮大,与他们不无关系,而往往,也是这种人,会处在非议风暴的中心,因其耿直外露,在维护制度的过程中会得罪很多人乃至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甚至是拂逆老总本人的意愿。首先,我们要承认这种人的可爱可敬之处,我们在建议他们注意人情世故和方式方法的时候决不能要求他们。人无完人,不排除有人可以做到都能兼顾,但毕竟可遇而不可求。老总有这种帮你做好管理还能替你背骂名的人时,应该窃喜。如果有一天听到犯了错误的员工背后骂哪个人狗仗人势的时候,可以欣喜一下,支持力度还行。但要注意,他一定是不偏不倚的维护公司的制度。
标签: 战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