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凡是有英国参与的战争一方都会胜利?

犀牛历史 95 0

首先,并不是所有英国参与的战争一方都会胜利。我们仅从英法百年战争开始来算的话,百年战争以英国被赶出欧洲大陆告终,北美独立战争以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告终,两次阿富汗战争(指英国与阿富汗进行的两次战争)以失败告终,布尔战争虽然英国勉强压服南非布尔人,但却陷入空前孤立地步……这样看来,英国参加的战争,失败的也不少,并不能说只要英国参加了战争,英国一方都会胜利,这是不正确的。

其次,关于历史上英国参与的,英国参与的一方能够获胜的战争,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即联盟战争。而在联盟战争中,英国参与的一方之所以能够获胜,这与英国战争方式有着密切联系,或者说与英国战略传统与战略思维方式有关。从伊丽莎白时代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两个多世纪的时间中,虽然略有争议,但英国一直是国际体系中最为突出的国家。可以说,这两个多世纪都是英国的世纪。作为处于世界强国家行列最前沿的英国,这两个多世纪以来,逐渐地形成了其独特的战略行为方式,即争取尽可能多的同盟国共同对抗大陆上对其霸权地位——无论是政治、战略、还是经济上的,威胁最大的敌人,同时对威胁相对较小的对手实行“绥靖”,争取其中立或加入英国为首的同盟,以防止过多树敌;在进行同盟战争时,英国主要以其海上优势对敌人实行封锁,打击敌人的海上对外交通与贸易与保障本国的海上支配地位和贸易优势,同时,派遣一定数量的陆军在欧洲大陆与同盟国共同对抗敌人;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英国对盟友的支持,最要的并非来自军事或政治上的,而是来自于财政上的,即以英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对盟友进行财政和经济上的补贴与支持。这种战略行为方式从伊丽莎白时代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以其最为成熟的形态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英国的这种战略传统是一种使经济、政治、外交和海陆军事等各个方面相互牵制而又相互制衡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英国能够使用她的所有资源来达到她自己独特的各项目的。首先,英国的战略目标是明确的,即保证对英吉利海峡的控制基础上,保证其海外优势和殖民地的发展;同时,维持与恢复欧洲大陆均势,防止出现对其海外优势有着巨大威胁的欧洲大陆强国的出现。在这种目标下,英国通过“绥靖”,让渡一部分非根本性利益,以保证不多方树敌,同时也防止过多承担大陆义务。而在战时,英国主要采取的是一种联盟战略,通过这种战略,英国可以克服其全球战略地位上力量相对不足的缺陷,利用同盟的力量对抗对其全球霸权威胁最大的大陆霸权国。在具体战争中,英国主要依靠制海权,对海上交通线的控制和对敌国的海上封锁在保证财富流入的同时打击了敌人;而大陆军事存在使得英国可以综合利用“非对称战略”与“对称战略”等多种手段打击敌人。同时,英国凭借其优良的财政体制,既保证了自身作战的经济基础,又以财政援助支援盟国。英国的这种战略行为方式使得英国所参加的战争更多的是一种外围作战,这使得战争更为持久,更倾向于消耗战。同时,在战后安排方面,英国更倾向于不过分削弱战败国。这样,在英国的战略传统中,皇家海军的制海权保证并扼制住敌人,使得英国即使在战争期间都能够享受这种增长。同时,经济的增长,又使得英国的财政源源不断地支持英国及其盟国的战争。而陆上存在又牵制了敌国,使敌国不能集中精力应对英国的海上封锁。这样,英国的政治、外交、海陆军事力量与英国的经济和财政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使得英国能够支持更为长期的消耗战,甚至在很多时候英国在战后具有更为突出的经济与军事优势,进一步加强英国战略地位。另一方面,相对温和的战后安排又使得欧洲大陆强国均势得以重新构建,更进一步地保证了英国的优势地位。总而言之,这种战略按照英国的人力和资源而言,是节省的、适度的和有节制的。

英国的这种战略传统的形成,既是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也是英国国务家们有意或无意之作。这种战略传统一经形成,就成为了几乎从西班牙继承战争以来,两百多年英国对外行为的准则。无论是威廉和马尔波罗、或者小皮特,抑或迪士累利和格莱斯顿,以致帕麦斯顿,虽然具体的政策主张不同,但其对英国根本利益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对英国的战略目标的认定,以及其对外战略方式,无不明显地依照这一方式行事。

英国的这种战略传统或者说战争方式,某种意义上,可能更好的像我们展示了英国为什么能够在伊丽莎白女王以来,在其参加的主要战争中,英国参与的一方基本上都能够获胜的原因。

标签: 英国阿富汗战争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