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与火的斗争:五胡乱华到底是外族入侵还是内乱?

犀牛历史 176 0

所谓的“五胡乱华”是永嘉之乱到十六国时期的北方混乱历史,五胡是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民族,实际上当时进入中原的民族并非只有五个,还有乌桓等。对于五胡乱华的性质,许多人是分辨不清的。有的人认为这属于外族入侵,并且导致中国差点灭亡;另外一些人认为,五胡都属于中华民族,因而十六国时期属于内战。到底哪一种观点正确呢?

一,“五胡”是不是外族? 中国历史上,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长期对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主题。在战国、秦汉以来,中国基本实现了统一,原本生活在内地的华夏、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百越、巴蜀逐渐融合成为了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而居住在东北、大漠草原、青藏高原的游牧民族也逐渐壮大起来,并且一次次地侵扰内地。

冰与火的斗争:五胡乱华到底是外族入侵还是内乱?

我们以当时的历史环境看,游牧民族的南下的确属于外族入侵。为了保护农耕经济,稳定边疆,中原王朝就会修建长城以抵御游牧民族侵扰。在长期的对峙当中,也就出现了民族迁徙的现象。有的汉族人为了逃避中原的赋役而迁出内地,逐渐成为了游牧民族,有的游牧民族臣服于中原王朝,逐渐融入中原生活。

在汉朝时期,南匈奴臣服于汉朝,为汉朝守边,成为了汉朝的重要军事力量。到东汉末年,匈奴已经南迁到了黄土高原一带。曹魏时期,将匈奴编户齐民,开始向匈奴征兵征税,而匈奴人也大量成为了佃农,甚至沦为了奴婢。于是,匈奴就逐渐从游牧转为农耕,改汉姓,逐渐融入汉族。在西晋后期,发起了“永嘉之变”的刘渊就是匈奴人,但是匈奴这时候已经居住在中原好几代了。而羯属于匈奴分支,如代表人石勒,其家族也汉化。

冰与火的斗争:五胡乱华到底是外族入侵还是内乱?

西晋时期的民族迁徙

鲜卑和乌桓,属于东胡系列的民族,位于中国东北。乌桓早期被匈奴奴役,后来又联合汉朝对付匈奴。击败匈奴后,汉武帝允许乌桓南迁到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一带,并设置护乌桓校尉,于是乌桓成为了汉朝子民,他们主要的任务是“为汉侦察匈奴动静”。东汉末年,乌桓乘机劫掠内地。曹操灭袁绍后,就将乌桓进一步内迁,并在乌桓征兵,得到“天下名骑”。这些内迁的乌桓,后来都融入了汉族,而继续留在塞外的乌桓,就融入了鲜卑。

羌族和氐族,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和周边一带,是和汉族是同根同源的民族。可以说,羌族就是停留在游牧阶段的炎黄子孙。两汉时期,汉朝为了保护河西走廊,就出兵河湟谷地,和羌族交战,最终在占据此地。汉朝击败羌族后,就将大量的羌族迁徙到河西走廊,成为了汉朝征兵和徭役的对象。三国时期,董卓的许多军队就是羌族人。可见,这些羌族也成为了汉朝多民族的一支。氐族是一支古老的民族,“称盘瓠之后”,来自于西南一点,后来和冉駹夷、白马羌融合,成为了羌族的一支。早在汉朝时期,就在氐族地区设置武都郡,对氐族编户齐民,征收赋役。

冰与火的斗争:五胡乱华到底是外族入侵还是内乱?

羌族

综上所述,除了鲜卑族之外,匈奴、羯、乌桓、羌族、氐族五大民族早在汉朝时期就已经成为了汉朝居民,甚至已经纳入了国家户口,并且为国家提供赋税、徭役、兵源。正因为此,我们才说汉朝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到了西晋时期,许多居住在中原的游牧民族都已经趋向汉化,民族融合十分明显。因此,“五胡乱华”就不能说是外族入侵,例如美国黑人引发的暴乱能叫外族入侵吗?

二,“五胡”为什么会发生? 到了西晋时期,居住在内地的少数民族数量已经十分庞大。江统《徙戎论》说“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根据《中国人口史》的推测,在三国版图内的少数民族数量就有190多万。当时经过东汉末年的战乱,导致北方人口大量减少。大量的游牧内迁,有利于增加北方户口,对于恢复北方的经济是有利的。

但是西晋并未大规模建立地方学校以教育这些民族,使得这些民族“野性难改”。游牧民族喜欢迁徙,其性格刚烈,不向汉族那样温和顺服,因而遇到压迫就会有反抗。早在东汉时期,羌族就因为东汉过于严重的剥削而骑兵反抗,引发了三次“羌患”。西晋时期,世家大族对下层百姓的压迫更加残酷,许多百姓失去了土地,成为了佃农、部曲甚至奴婢。这其中,就包括大量的游牧民族沦为了佃客奴婢,如此《晋书》载:“以匈奴胡人为佃客,多者数千”。

冰与火的斗争:五胡乱华到底是外族入侵还是内乱?

魏晋时期的奴婢

西晋后期,又爆发了“八王之乱”,“经过这次变乱,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大量伤亡,西晋的统治机能也从此瘫痪。”《晋书·五行志》记载,“河、洛、江、汉皆竭,可涉”、“人多饥乏,更相鬻卖,奔迸流移,不可胜数”。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少数民族会起义,就连汉族也发动了起义。由于游牧民族更加强悍,因而成为了西晋末年起义的领袖。

冰与火的斗争:五胡乱华到底是外族入侵还是内乱?

八王之乱

五胡之中最先发动起义的是氐族和匈奴。西晋末期,关中地区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瘟疫爆发,“饥疫荐臻,戎晋并困”。于是,氐族李氏带领10万流民涌入巴蜀。但是西晋政府却强迫流民回到关中,于是李氏带领流民起义,最终攻占巴蜀,建立了“成汉”。

冰与火的斗争:五胡乱华到底是外族入侵还是内乱?

永嘉之乱时的局面

而北方的大起义也随后爆发,主要的力量由刘渊为代表的匈奴,以刘伯根、王弥、曹嶷为代表的青州叛变,以羯族石勒为代表的奴婢、流民起义等,还有部分势力开始割据边疆,如凉州的张氏割据河西走廊,建立“前凉”。可以说,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并非是民族矛盾,而是阶级矛盾。后来,各大起义军队合作,于316年消灭了西晋王朝。

当然,中原的内乱又会加速游牧民族的内迁。在十六国时期,北方许多军阀为了补充兵力,纷纷内迁游牧民族,使得北方游牧民族数量继续增加。而鲜卑族等也乘机开始侵犯边疆,如鲜卑段氏、慕容氏入侵辽东辽西和河北,拓跋氏入侵河套、山西;还有部分进入了河西走廊。于是北方的情况变得更加复杂。

许多政权面对复杂的局面难以采取正确的民族政策,也加剧了民族矛盾,这就产生了“五胡乱华”的假象,实际上乱华的不仅是“五胡”,还包括汉族,如冉魏、前凉、西凉、北燕就是汉族建立的,但是他们采取的政策还比不上许多少数民族政权。

三,从大乱到大治,北方是如何完成民族融合的? 西晋灭亡后,东晋偏安于南方。东晋是依靠江东世家大族建立的王朝,这些世家大族只想守住自己的基业,不想出师北伐。没有江东大族的支持,东晋的几次北伐也就最终也失败告终。想依靠东晋来统一全国,那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北方想要统一,那就必须要北方自己来实现。而北方民族问题十分复杂,想要统一就必须要推行儒家文化教育,实现民族的融合。

虽然十六国总体而言是一个混乱的时代,但是其中也有个别的君主能够推行良好的政策。最早在北方推行仁政的就是石勒,他是羯族人,但其家族居住中原已经几代,基本已经汉化。他曾经统一过北方,推行编户齐民,安定流民;减少税收,劝课农桑。为了拉拢北方士族,石勒还恢复了九品中正制,大兴儒学。为了缓解民族矛盾,他采取“胡汉分治”的措施。在石勒的统治下,北方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

冰与火的斗争:五胡乱华到底是外族入侵还是内乱?

鲜卑族慕容氏采取政策也十分合理。慕容氏在西晋末年攻陷辽西辽东,于是不断招募流民,给予土地耕种,并且减少税收,后来辽东的人口增加了10倍,辽东成为当时北方少有的乐土。后来慕容儁进入中原,灭冉魏,废除了“杀胡令”,使得北方民族矛盾得以缓解。慕容儁也喜爱汉文化,史称“俊雅好文籍,自初即位至末年,讲论不倦,览政之暇”。

前秦的苻洪、苻坚也是仁君的代表。冉魏推行“杀胡令”,强制游牧民族迁回本地,于是苻洪就带领氐族迁回关中,一路上投靠的民族和汉族流民共10万人。到达关中后,苻洪建立了前秦。苻坚继位后重用王猛、邓羌、权翼、杨安、朱肜等名臣良将,励精图治,开凿泾水渠,减免赋税,大兴儒学,史称“关陇清晏,百姓丰乐”。不过可惜的是苻坚在灭东晋的战争中过于急躁,最终导致统一大业飞灰湮灭。苻坚去世后,北方局势更加混乱。

冰与火的斗争:五胡乱华到底是外族入侵还是内乱?

苻坚

前秦灭亡后,羌族姚苌建立了后秦,姚苌之子姚兴是比较有作为的君主。他勤于政事,治国安民;兴修水利,关心农事。在文化上,他大兴儒学,邀请姜龛、淳于岐、郭高等大儒到长安讲学,“于是学者成劝,儒风盛焉”。他也信奉佛教,亲迎鸠摩罗什入长安,组织了大规模佛经翻译事业,广建寺院。他的文化政策,对于北方文化的融合是十分有利的,在他的推动下,许多少数民族也接受了儒家思想,史称“凉州胡辩,苻坚之末,东徙洛阳,讲授弟子千有余人,关中后进多赴之请业。”

另外,不得不提到凉州文化。十六国早期,张轨割据凉州,他在河西走廊大力推行儒学,开办教育,开启了凉州儒学的风尚。后来在凉州出现的南凉、西凉、北凉等政权,虽然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但是他们都继承了张轨的文教政策,如鲜卑族秃发利鹿孤“建学校,开庠序,选者德硕儒,以训胃子”,使得凉州成为了北方儒学的中心。

冰与火的斗争:五胡乱华到底是外族入侵还是内乱?

《舞乐》酒泉丁家闸十六国壁画墓

鲜卑族拓跋氏建立北魏后,很快统一了北方,励精图治,休养生息,使得北方的经济得以迅速恢复。拓跋氏的推行新的民族政策,如拓跋珪下令强制解散血缘关系的各部落组织,也就让过去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部落解体,成为了国家的编户齐民,逐渐融入了汉族之中。从拓跋珪开始,北魏大力推行汉儒文化,仿照汉朝制度建立中央制度,史称“南入中地,变风易俗,化洽四海”。拓跋焘又尊孔修文,打击佛教,混一戎华,加速了民族融合。到北魏孝文帝推行全面的汉化改革后,鲜卑族本身也融入了汉族的汪洋大海。

冰与火的斗争:五胡乱华到底是外族入侵还是内乱?

标签: 五胡乱华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