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力、后勤等条件完全一致的公平条件下,慕容恪并不是冉闵对手。冉闵堪称当时第一名将,但是不是南北朝第一猛,并不好说,毕竟前有石虎、后有开挂的刘裕。
一、冉闵、慕容恪对决的战况
公元352年四月,燕王慕容俊派慕容恪等击冉魏。由于兵力悬殊(书中没有具体数字),部下建议坚守,但冉闵坚持出战。
冉闵军队以步兵为主、骑兵为辅,慕容恪率领的则全是骑兵。冉魏军向常山转移,燕军一路尾随,双方在河北魏昌爆发了大战。
“闵与燕兵十战,燕兵皆不胜。”双方交战十场,慕容恪都没占到上风。由于冉闵一向勇名满天下,所带的部队也是出了名的精锐之师,燕国士兵普遍开始感到恐惧,士气不振。而且,这时冉闵准备带着部队进入树林中,以削弱燕军的机动优势。
关键时刻,慕容恪的领导才能发挥了作用,他发现了冉闵军队的弱点:士卒饥疲,难以久战,而且人数处于下风,一定会希望速战速决。
在参军高开的建议下,慕容恪假装落败后撤,引诱冉魏军回到平地。其后将军队一分为三,自己带领中军硬抗冉闵,左右两军则伺机而动。
耗不起的冉闵果然带兵发起了冲锋,他左手持两刃矛、右手执钩戟,胯下朱龙马,冲在最前,所向披靡,一人砍杀300余名燕国士兵,其后直奔竖着大旗的慕容恪中军。此时燕军两翼开始夹击,魏军大败,冉闵则被重重包围。
然而冉闵仍旧能突破重围,但往东撤退了20多里地后,由于坐骑力竭暴毙,被追上来的燕兵抓获。其后被送往龙城斩首。
二、冉闵兵败的原因
(一)寡不敌众
冉闵建国后,一直与氐族符氏、羌族姚氏、后赵多面作战,所率领军人虽然战斗力极强,但逐渐被消耗。而燕军则以逸待劳,趁中原战乱,南下坐收渔利。从战前冉魏部下认为“敌众我寡”、战斗中慕容恪亲口说:“闵...自以众少,必致死于我。”都可以看出,当时冉闵兵力处于绝对下风。
(二)后勤不足
在双方爆发大战前,由于中原混战,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冉闵军一直由于粮草问题到处游食。在北方坐山观虎斗的慕容恪一方,则早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战争拼的就是后勤,冉闵之所以急于求战,一是因为敌众我寡,二是自己一方早已“士卒饥疲”,粮草根本耗不起。
(三)机动性吃亏
双方对刚,人数占优的慕容恪军根本不占上风,但他的优势在于全是骑兵,进可攻,退可机动转移;冉闵方虽然战斗力强悍,但双腿毕竟追不上四条腿的马。
所以我认为,如果按照问题所讲:冉闵带十万骑兵和慕容恪公平决斗,靠他身经百战的丰富经验、身先士卒的带头作用,燕兵都会被揍成渣。
标签: 慕容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