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评价王莽,往往陷入道德窠臼,尤其是强调道德观念的历史学者们,常常把王莽视为前后不一的“伪君子”。
另一个对王莽公认的评价,则是篡汉的逆臣,成为历史上大奸大恶,不忠不诚的贰臣贼子,永久的负面典型。
↑胡适对王莽评价很高↑
到了近代,胡适却为王莽翻案,认为王莽“是一千九百年前的一个社会主义者”,胡适不但认同王莽政策中的土地国有,均产,废奴等政策,更认为王莽是一个胜过王安石的大政治家。
说实在的,胡适这个评价纯粹是书生之见,太幼稚了。
一个政治家,不能单凭他提出的政治蓝图,作为他是否优秀的标准,要是照胡适的说法,王莽的政治宏图是壮阔的,是“正确”的,那他就伟大了?
当然不是!实际上,王莽折腾了十几年,不但导致社会几近崩溃,更是搭上了自己的性命,他死了就死了,纯粹自找,可是他把整个社会的节奏都带崩溃了,胡适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王莽的政策伤害不到胡适身上,胡适鼓掌耍嘴炮,没有成本,无需付出任何代价。
↑王莽的行为是典型的书呆子气↑
为什么王莽当皇帝后,执政道路变得困难重重,根本原因就是在于王莽的综合素质,无法担负起一个合格的统治者的要求。
他政治空想严重,制定政策完全凭借不靠谱的复古史书,不研究现实,不考虑民众和社会的发展趋势,不考虑政策施行后民间的承受力,如此制定出来的政策,不是笑话反倒奇怪,只不过都是些悲惨的笑话。
王莽脱离政治实际的表现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政治体制建设方面,模仿周朝建制。
这里面有两个致命漏洞:一是周朝(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256年)距离王莽时代(公元9年),隔了至少三百年以上,所谓周朝的完美体制,多数都是后来的儒生加以曲解。
信奉周朝体制的结果,就是让王莽在土地改革方面推出了超级复古的“井田制”,他规定,如果一户人家里男丁不超过八个人,而占有的土地超过了一井(九百亩)的话,就要把多出来的土地赠送给亲戚,邻里。
↑井田制来源于孟子等儒家学者的设想↑
换做是你,你肯答应?
而且,所谓的井田制,是孟子当时根据周代土地情况,在纸面上设计出来的一个理想制度,周朝压根没有真正执行过这样的制度。
所谓“井田”,就是把一块九百亩的正方形土地分成九块,八块归属八户人家,中间那块是公田,公田收成归属国君。
这种空想制度,在现实中非常难以落地,怎么划分出九百亩之多的正方形土地,农民又改如何传给子孙后代,这都是问题,然而儒家知识分子并不关心这个。
所以当王莽的土地改革推出后,民间反对声音极大,关中平原地区许多人因为反对政策,被抓币入监狱。
最后王莽的土地改革不了了之。
2. 币制改革及经济改革。
↑王莽时代的“金错刀”,是珍贵的文物↑
币制改革最能体现出王莽的空想,他利用古人创造的理想图景,而非政治现实需要,进行币制创新。
首先,王莽推出的新货币考虑的是工艺和象征意义,因此不计成本。
他这样做,其实也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他想通过推行新货币,变相搞一次货币贬值,于是他开始发行大面值的货币,比如,发行“大钱”,用料相当于两枚半的五铢钱,但是强行规定它价值五十个五铢钱。
“契刀”面值五百五铢钱,“金错刀”则面值五千。“契刀”和“金错刀”的发现,导致了一个局面:民间盗铸会带来暴利。
↑王莽币制改革过于空想,充满混乱↑
王莽政府的如意算盘是货币贬值,可民间也不傻,他们立即熔化原来的五铢钱,再烧铸成“契刀”和“金错刀”,牟取暴利。
这就导致了民间货币贬值非常快,人们对王莽推出的新货币的信用不再信任,改用黄金做交易。
王莽的第三次币制改革,达到了创纪录的空想巅峰,他根据古籍记载:哦,原来古代曾经用龟甲,贝壳,金银铜等材料作为货币啊,我也要用!
于是,他一口气发行了六种新货币!六种新货币又分为二十八品,如此复杂的金融系统,创造者就是王莽及其背后的儒生集团!怎么样,厉害吧!
↑王莽根本不懂治国,最后造成无数灾难↑
这次币制改革,直接搞乱了全国的金融和市场,人为加剧了货币贬值,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通货膨胀,最终为王莽的倒台埋下伏笔。
可见,王莽的所作所为,根本谈不上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他只适合当两脚书橱,自己写写书,论论道,何必出来害人啊。
总而言之,王莽皇帝之路如此艰难,完全是由他和他信赖的儒生集团造成的,从那时起,儒生的治国理念已经宣告了破产。
这个无知,愚昧却又自以为是的儒家幽灵,值得我们每个人反思,擦亮双眼,拒绝历史轮回。
标签: 王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