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条野狗向狮子发起挑战,狮子应该接受吗?
这个故事不少人看过:如果狮子打败了野狗,对狮子来说不算什么光荣;但要是狮子被野狗咬了一口,那狮子可就倒霉了,不光流血疼痛不说,还要赔上自己的脸面。
可偏偏当年就在非洲索马里,这么一个许多人也许都不知道是哪里的地方,发生过这样一起"狮子"被"野狗"咬得临阵而走的故事。
美洲雄狮VS非洲野狗比尔·克林顿是谁?
这句话如果在1993年问世界上任何一个成年人,大概谁都能立即回答出来:是去年新当选的美国总统——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的政府元首。
就在他上台前一年,和美国死斗50余年的苏联正式宣告解体,继任的俄罗斯正在经济萎缩中苦苦挣扎。
中国执行着小平同志韬光养晦的战略埋头赶制衬衫来换美国的飞机,日本正式步入"失去的二十年"。
至于欧、亚、非、中东、拉美等诸多大小国家,莫不对美国俯首帖耳,偶有刺头如萨达姆·侯赛因者,也早已被海湾战争打得彻底趴下。
毫不夸张地说,克林顿那一身高档西服之下包裹的,乃是整个地球的权力核心,他手下的美国大兵已不单是一国的武装力量,更是横行世界无人敢招惹的狮群,而克林顿就是统领着他们的美洲狮王。
那么莫罕默德·法拉赫·艾迪德又是谁?这个问题要是出了非洲东部那一个突起的半岛南部,恐怕是谁都要摇头,彼时他不过是索马里内乱纷争中一支比较大的军阀头子,所占地盘包括索马里的首都摩加迪沙和大部分南部国土。
他一边和索马里其他武装争夺全国政权,同时也要提防执政联盟内部的反对派,不客气地说,在政治上他和一条在非洲草原上抢食的野狗没什么区别。
和那万里之外端坐于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一道简单的指令就能令全球摒声静气的克林顿八辈子也搭不上瓜葛。而让这两个人物结下梁子的,却是联合国的一份维和决议。
始于1991年的索马里内战历经两年无法结束,军阀混战、社会秩序崩溃,让当地人民失去了生活来源,不得不沦为印度洋上的海盗,攻击商船谋生,局势已经到了联合国不得不出面干预的地步。
于是乎,一纸名为"重建希望行动"的维和决议在1992年得到通过,负责这个行动的特使是美国人:退役海军上将乔纳森·豪。
联合国维和部队旋即进驻索马里监督各方停火、为索马里人提供人道主义救济。这份决议也许符合全世界的利益,唯独却不符合艾迪德的利益:他眼看就要击败宿敌统一全国,岂能在这个节骨眼上为一张文书就收手停战?
更不要说这他所领导的索马里联合大会党内部,还有多少眼睛对他的位置虎视眈眈——无论是个人情感还是政治压力,都不允许他对维和行动服从配合。
当然索马里其他内战势力也都怀着类似的想法,对维和行动持抗拒态度。但艾迪德是第一个失去耐心的,他很快发动了对巴基斯坦维和部队的攻击,造成24人伤亡。
联合国随之授权维和部队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逮捕艾迪德,上文提到的海军上将乔纳森·豪径直向美国国内提交了报告,要求派美军特种部队增援该任务。
可以想见,当报告被送到克林顿桌头时,美国总统签字的心情是轻松的:艾迪德背后不可能有什么大国势力,打发这些手持简陋AK的非洲乡巴佬不需要大队人马。
陆军的"游骑兵",海军的"海豹",再加上特种部队中的特种部队"三角洲",如此美军精锐齐出的阵势,对付一个艾迪德还不是手到擒来?
至于像入侵格林纳达之前的那种战机多次侦查、参联会反复开会确定作战方案,航母封锁海域之类大张旗鼓的举措自然也就束之高阁。
负责指挥的一名三角洲将军盖瑞森、几架黑鹰直升机、若干辆装甲运输车和160名特战队员,这就是克林顿对艾迪德伸出的一根小指头——非洲野狗需要对自己的身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雄狮出爪,野狗遁走1993年10月3日下午3时,两架黑鹰直升机从海岸升空,径直飞向摩加迪沙奥林匹克饭店,地面上12辆悍马军车同时鱼贯而出,跟随黑鹰一路进发。
美军正式开展了抓捕艾迪德财务总管欧马·沙朗和对外发言人蒙哈米·哈山·艾瓦,以及艾迪德本人的行动。黑鹰很快到达饭店,降落在南侧的街道上,第一批三角洲部队立即冲出直升机。
随着院子里的烟幕弹炸响,目标房间里面正在开会的人正要察看发生了什么,大楼后方的楼梯上传来踢踢踏踏的军靴声,房门被荷枪实弹的三角洲队员撞开了。
24名艾迪德份子毫无反抗余地就被控制起来,铐在一起被集中到一楼,准备被美军带离饭店,而门口的军车队伍也已经及时到达,所有人员准备撤退。
任务至此似乎已经完全——没有成功。因为艾迪德并不在那24名人员当中。
很快美军特战部队的耳边响起了巨大刺耳的喇叭声,对方使用着自己完全陌生的语言,语气仿佛在吹响战斗的号角。
直升机降落前静谧安宁的楼房街道开始纷纷骚动,大量黑人手持AK等各种简陋武器,从房门、窗户、各种隐蔽的角落出现,涌向奥林匹克饭店——喇叭里的口号是:"出来为你的家园战斗吧!"
伤员!更多的伤员!黑鹰!又一架黑鹰!就在之前黑鹰直升机放下队员攻占大楼后方的时候,一名叫做布莱克的士兵摔了下来,动弹不得,幸好抓捕任务及时完成,悍马车队赶到了。
长官当然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战友,三辆悍马车被指派护送伤员回基地,而其他9辆要安置俘虏,这个决策在第一秒看来没什么问题。
但是他在第二秒就会后悔。刚刚开出饭店大院的司机史崔克中士一定会对眼前的情况感到震惊:无数的子弹朝着自己呼啸而来,街道外面攻击自己的索马里人不计其数。
好在史崔克此前多次执行联合国的维和任务,他凭着对街道的熟悉疯狂夺路奔逃,成功逃回了营地,布莱克得救了——车上的机枪手皮拉却被流弹打死在了车上。
留在饭店里还没开出的队员们则更加绝望,一波又一波的索马里人用手中的AK朝着装备精良的美军发起不计代价的冲击。
街头上焚烧着轮胎和各种路障,队员必须困守到黑鹰和新车队给他们带来救援。由于行动前接到不能屠杀平民的指令。
美军士兵尝试先把人群中的武装分子给消灭掉,但这是徒劳的,因为一个武装分子倒下之后,他的武器和位置会立刻被边上的人顶替,索马里人前赴后继,奋不顾身的姿态仿佛在保卫他们的英雄。
巨大的61号黑鹰直升机在这群衣衫褴褛的索马里人头顶盘旋,机上的狙击手不停点杀下方手里拿枪的人,一片混乱之中突然尾部一声巨响,黑鹰失去控制地疯狂旋转起来。
索马里人用一枚RPG导弹打中了这只铁鸟,并目送它带着乘员坠毁在奥林匹克饭店东北几百米处。
美国人立刻多了一份头疼的任务:需要立刻营救61号里面的队员,否则他们必死无疑。
近旁的AH-6号直升机率先降落在街道上,开展第一时间的营救工作,而68号搜救直升机也带着人员飞向61号坠落点。
谁知还没等搜救人员全部落地,另一枚RPG击中了68号,直升机不得不抛弃人员迫降到摩加迪沙机场,此时四周的索马里人却是有增无减。
一辆载重5吨的卡车等在地面准备接应这些队员,但是几发火箭弹把它炸成了碎片。美军必须增派更多的黑鹰,于是64号直升机来到了之前61号盘旋的街道上空,重新用空中火力压制地面的索马里人。
64号也没有嚣张多久,另一枚RPG又打中了它的尾翼,它重蹈了61号的覆辙。刚刚着地的64号立刻被愤怒的索马里人淹没。
驾驶员杜伦被留下活口交换俘虏,三名战友却被立刻杀死。同样遭到厄运的,还有赶来救援的62号机派下的两名狙击手。
眼见黑鹰直升机不仅不能提供支援,甚至无法自保,奥林匹克饭店内剩余的9辆悍马不得不调转方向开往61号的坠机点尝试继续救援任务。
一路上无数的路障和浓烟,隐蔽角落射出的子弹,自愿奔向美军、为武装分子充当盾牌的索马里平民都在提醒着这些美国大兵们,他们不是来扮演救世主的角色。
事实上,第一批出动的160名美军特战队员已经深陷摩加迪沙全城人参与的巷战包围之中,他们有的被困在61号坠机点,有的躲在悍马车里,行动队被分割开来。
战斗持续时间如此之长,直到夜幕慢慢降临,装备落后的索马里人在黑夜中失去了视野,疯狂的街道终于悄悄安静了下来。
整个晚上,美军疯狂调动支援兵力,在布满障碍和枪声的摩加迪沙街头艰难前进,终于收集到了所有残余的特战队员,在天亮前返回了基地。
此战美军死亡19人,被俘1人,伤70余人,不可一世的黑鹰直升机被击落2架,击伤3架,另有卡车、装甲军车被击毁。
而艾迪德方面则付出了逾3000人伤亡的代价,其中估计有2000余名武装人员。双方似乎都没有理由为这一仗高兴。
美洲狮胜乎?败乎?自10月3日美军开始执行抓捕艾迪德行动失手后,仅仅4天后的10月7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就在电视上宣布美军将单方面撤出索马里。
用艾迪德的下属交换被俘的64号直升机驾驶员杜伦,以后不再打击艾迪德。可以说美国明明白白地承认了自己的失败。
而艾迪德竟然凭着从美国人手中硬生生挣得的这份面子,在当地获得了更高的支持率,事实证明他不是什么不得人心的恐怖军阀,而是有着深厚土壤的当地领袖。
如果我们盘点战果可以发现,美军不过阵亡19人,艾迪德的得力助手已经全数抓获,索马里方面则死亡数千,手里的筹码不过是一个直升机驾驶员而已。
何以克林顿以世界第一强权之尊,竟然甘愿承认失败,导致特种部队的行动前功尽弃呢?
只要美军愿意,仍然可以对艾迪德发起第二次、第三次行动,这对当时的美国国力来说根本没有什么消耗,至于艾迪德能否次次陪上几千条人命,恐怕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更何况美国承认了自己的失败,就意味着联合国在索马里的维和行动难以为继,1995年3月,索马里维和行动宣告结束。
所有维和部队彻底撤离,索马里的内乱仍然离结束遥遥无期。是因为没有完成抓捕艾迪德这个"战略任务"吗?是因为美军对平民的屠杀招致盟友指责,有损美军"人权卫士"的光辉形象吗?
是因为索马里人拖着被杀死的美军狙击手羞辱尸体的惨象被媒体大肆报道,造成强大的舆论反对压力吗?是因为行动中的各种指挥、沟通、安排失当导致的各种损失吗?
恐怕都不是,美国作为头号资本主义国家,其统治阶层指导决策的原则必然只有一个考虑,那就是"利"字。
美国历史上发动的战争数不胜数,但只要是有利可图的战争,美军无不在战前就做好各种侦查、讨论、后勤等各项工作,战后也一定能达成关键的战略目标。
例如巴拿马战争美军调集三倍于小小巴拿马的兵力,以阵亡23名美军的代价重新控制这一西半球的海运咽喉。
又例如入侵格林纳达之战,美军事前详细侦查、分化利诱、高层决策,战争中出动航母全面封锁,最后同样阵亡19人。
但是坚决拔除清洗了格林纳达的亲苏联领导层;至于发动海湾战争打败萨达姆,更是有波斯湾下无限的石油控制权作为丰厚报酬。在这些战争中美国从来都不计较自己的形象,而是处处以美国战略为出发点指导战争。
美国也不怕敌人的羞辱,君不见二战日本给美国造成的珍珠港之辱,反被罗斯福利用煽动报复情绪,直接下场参战,最终以两枚原子弹还赠了日本。
至于索马里地处东非一角,一无丰富的资源,二没有关系到地缘利害的战略地位。苏联已死,即便美国大方承认败于一个非洲军阀之手,也无人胆敢利用这个机会挑战美国的霸权。
何不就此罢手,少扔一些钱呢?毕竟不像富得流油的中东地区,就算美国占领了整个索马里,所得也不足以弥补战争的开支。
再说法拉赫·艾迪德,他的风光不过多持续了一两年,1996年8月他就遭到刺杀身亡。
地位被他儿子继承,而这个儿子之前却是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役的,克林顿和艾迪德之间,看来还是克林顿笑到了最后。
不过作为狠狠咬了狮子一口的野狗,索马里的老百姓也许是值得一点高兴的:多年以后,美国拍摄了《黑鹰坠落》的电影,说明美国人心里,永远记得那一阵痛楚。
但是数千人命换19个大兵,再次验证了我们中国人有着切肤之痛的落后就要挨打,小国尊严绝不可能在大国施舍下得到保障,国家的和平、稳定、崛起毫无疑问是压倒一切的利益。
文/南宫钦
标签: 索马里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