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控克什米尔存在三股政治力量,分别是亲巴基斯坦派、亲印度派、独立派。各派之间没少搞暗杀、交火和冲突,几十年留下重重惨痛创伤。
这一切的根源来自二战后的印巴分治,独立的印度、巴基斯坦都要克什米尔,遂通过战争形成印控克什米尔、巴控克什米尔。
几十年下来,克什米尔主权问题看不到任何希望,尤其在印控克什米尔,地方与中央分歧加大、族群分化日益严重。
印控克什米尔处在长期的管制之下,缺少各种民意的宣泄通道,终于导致20世纪90年代的大规模暴力冲突。
诱发导火索是亲印度的国民会议党不让穆斯林候选人参选,从1989到2002年的10余年间,整个印控克什米尔无处不是战场,至少四万余人死于非命。
印度军队的 “戡乱”,更是引发当地穆斯林的反感,要知道穆斯林占印控克什米尔一半多的人口。尽管2002年后暴力活动走向低潮,并且“选举管控”改为“民主选举”,但是当地的局势依然很紧张,政党轮替相当频繁。
随着印控克什米尔选民投票率变高,地方政府也不得不尽量顺应民意,为争取穆斯林的支持,现实的最好选择是打出“高度自治” 的牌面。独立,印度不肯;隶属,穆斯林不高兴;高度自治,大家至少还能接受。
现在的印度莫迪政府,尽管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相当稳健务实,但是其党内的印度教民主主义作风,足以让印控克什米尔的穆斯林失去信任。而印度政府在克什米尔所造成的腐败问题,也让当地居民深感失望,这也是一个大问题。
而更现实并且更重要的事情,就是莫迪政府努力让印度本土实现经济腾飞,而克什米尔却落后依旧,自然引发巨大的民间不满。因此,无论是从宗教感情,还是从现实际遇来看,印控克什米尔的很多人会亲近巴基斯坦。
标签: 印巴分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