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科学史上,杰出的女性科学家其实相当稀少。不得不说,女性在科学界还没有顶起半边天。这恐怕与社会环境的种种阻碍,以及女性对家庭的过多奉献等因素有关。
以诺贝尔科学奖(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为例,一百多年来共有595人获奖(其中4人两次获奖),但其中的女性只有18人。
最知名的女科学家,当然是玛丽·居里(Marie Curie)——虽然中国公众更习惯称她为“居里夫人”。她是首位诺贝尔奖女性得主,并且两次获奖,1903年因为放射性理论研究与丈夫皮埃尔·居里分享物理学奖 ;1911年又因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和钚获得化学奖。
玛丽·居里的长女伊雷娜·约里奥-居里(Irène Joliot-Curie), 因为人工放射性研究与丈夫分享了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这也是诺贝尔奖百年历史上唯一的一对母女档。
女性的19次诺贝尔奖当中,物理奖只有2次,除了玛丽·居里,玛丽亚·格佩特-梅耶(Maria Goeppert-Mayer)在1963年因为解释原子核结构的数学模型而获奖,至今没有女性再获奖。
化学奖4次,除了那对传奇的母女,多罗西·霍奇金(Dorothy HodgkinOM)因为测定维生素B12化学结构在1964年获奖,阿达·约纳什(Ada Yonath)因为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研究在2009年获奖。
生理学或医学奖则有12位女性获奖。
2009年堪称女性科学家的丰收年。生于1961年的卡罗尔·格雷德(Carol Greider),与另一位女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以及杰克·绍斯塔克,因为发现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机理在2009年共同获奖。这是唯一一次有两位女性分享奖项。而加上获化学奖的阿达·约纳什在内,这一年共有三位女性得主。
中国唯一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女性是屠呦呦。生于1930年的她,因为青蒿素治疗疟疾方面的研究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女性诺贝尔奖得主中,有三位终身未嫁:巴巴拉•麦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她因为发现基因跳跃现象在1983年获奖;罗莎琳·雅洛(Rosalyn Yalow),因为多肽类激素的放射免疫分析法在1977年获奖;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Rita Levi-Montalcini ),因为发现神经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在1986年获奖。还有女性得主长期单身。这可能有个人性格的因素,也有科学研究与家庭生活难以两全的因素。
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也是最长寿的女性诺贝尔奖得主。她2012年告别人世,活到了103岁。
当然,是否获得诺贝尔奖,并不是科学家杰出与否的唯一标准。例如,1952年,32岁的罗莎琳德·富兰克林(Rosalind Elsie Franklin)拍摄下著名的DNA分子X射线衍射图像。她最早测定出双螺旋结构,却在三年后被癌症夺去生命。1962年,沃森、克里克和威金尔斯因为DNA双螺旋结构获得诺贝尔奖,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却无缘分享。
吴健雄的贡献也常常被人提及。她在实验中验证“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不少科学家认为她应该与杨振宁、李政道一起分享诺贝尔物理奖。
在你心目中,谁是杰出的女科学家?
标签: 杰出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