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解《老子》第十八章,老子反对“仁义”、“智慧”、“孝慈”吗?

犀牛历史 196 0

读老子《道德经》要全篇联系起来读,就能融会贯通。

第十八章讲:大道废弃无存了,才倡导仁义;聪明智巧出现了,才产生伪诈;六亲失和了,才大讲孝慈;国家混乱了,才呼唤忠臣的回归。

老子这一章内容,对社会秩序背后的原因作了论述,是一种哲学思辨。

是阐述无为而治的思想。人们探求天道,私心私欲就会减少,按照自然规律攻克防守,顺应天时地利人和,不强行把持,就会到达无为的境界,人民自然富足、自然淳朴,厚积恩德,根深蒂固,才能长久存在。得天下往往靠的是无为无事,如果为满足自己的贪婪的欲望,按照主观意识,运用强硬的手段,任意妄为,就会扰乱人心,就是一种轻率躁动的行为,便不会得到天下。

是阐述过犹不及的道理。万事都有一个不可僭越的限度,知道这个限度并适可而止,就可以避免祸患。在礼仁关系中,礼是人们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对人的外在约束;仁是人的本质,是修己、爱人的内在自觉性。如果只有外在约束而无内在自觉,这人的行为就完全成为强制的结果,失去人之所以为人的特点。过度强调礼而忽略仁,天下禁令越多,人民就越穷困,就会加深对立,导致矛盾激化造成社会危机。完善的治国制度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所以圣人就去除掉了一切极端的、奢侈的和骄姿的东西。

是阐述道的思想。圣智、仁义、巧利三者只是一种空口文饰,不足以当作戒律来治理天下。所以要使人心归属,就应该认识生命的本源,保持质朴,减少自身的欲望。“道”为大,天为大,地为大,人也为大,人要以地为法度,地以天为法度,天以道为法度,道则遵循自身的规律。道,通常处在无名而质朴的状态,是向相反的方向运作的,王侯若能守护它,天下万物将自动归顺。使天下万民归顺,就像一切河流归顺大海一样。

人若经久凡尘磨砺,难免受到影响,渐渐滋生了虚伪、奸诈、善变等恶习,最终将真性情、真感情埋葬。返璞归真、顺应自然、超然物外,是老子提出的解决之道。

多解《老子》第十八章,老子反对“仁义”、“智慧”、“孝慈”吗?

标签: 老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