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社】西去老子、东渡徐福、南下建文—三位不知下落的历史名人

犀牛历史 141 0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圣人、伟人、名人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最终神龙见首不见尾,留下了无尽的谜团供后人猜测、揣摩、研究。

  这里说说西去、东渡、南下的三位历史名人。

  第一位:西去老子

  老子(约公元前580年~前500年),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是古代圣人之一,学识卓越,成为孔子的老师。其创立的道家学说影响华夏几千年,尤其是那句“治大国如烹小鲜”的名句至今仍被奉为经典!而且,其在道话传说中更是太上老君。

  老子曾在周国都洛邑任藏室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故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拜访过老子,也就是史说的“孔子问礼”。

  历史记载,老子晚年乘青牛云游天下,传讲道家学说以经国济世、开化西域。西行途中老子在函谷关(今河南灵宝)被关令尹喜挽留着书,写下了中国思想史上的千古名篇、洋洋五千言的《道德经》。

  但是,在函谷关创作完道德经之后,他就骑青牛出关,一路西去,从此不知去向。

  有人说老子出散关,经流沙奔印度去了,这就是“老子化胡说”,意思是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到西域(包括天竺)对西域人,天竺人实行教化。根据这个说法,佛教源出老子,释迦牟尼是受了老子的点化才成佛的,或老子转生为佛陀。

  第二位:东渡徐福

  徐福,字君房,是秦朝著名方士,道家名人、曾担任秦始皇的御医,出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

  徐福的事迹,最早见于《史记》的“秦始皇本纪”和“淮南衡山列传”(在秦始皇本纪中称“徐巿”,在淮南衡山列传中称“徐福”)。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希望长生不老。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徐福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于是秦始皇派徐福率领童男童女数千人,以及已经预备的三年粮食、衣履、药品和耕具入海求仙,耗资巨大。但徐福率众出海数年,并未找到神山。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东巡至琅岈,徐徐福推托说出海后碰到巨大的鲛鱼阻碍,无法远航,要求增派射手对付鲛鱼。秦始皇应允,派遣射手射杀了一头大鱼。后徐福再度率领500童男童女,和3000工匠出海。这次出海后,徐福来到“平原广泽”(可能是日本九州岛岛),他感到当地气候温暖、风光明媚、人民友善,便“止王不来”,停下来自立为王,教当地人农耕、捕鱼、捕鲸和沥纸的方法,不回来了。

  这个传说遍及韩国南部与日本,成为历史上中日韩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几千年来一直是人们研究和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至今已成为先秦史、秦汉史、中外关系史、航海史、民俗学、宗教学、考古学等综合性多学科研究,有极为重要性的学术价值。

  第三位:南下建文

  大明朝建文帝可以说是古代唯一一位离奇失踪的皇帝。

  建文帝朱允炆,明兴宗朱标次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明朝第二位皇帝,年号建文。

  1398年建文帝继位,在位期间增强文官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改革弊政,史称“建文新政”。其在位期间推行的削藩政策却激起了四叔朱棣的反抗。朱棣以800府兵起事,一路势如破竹。建文四年六月,燕军渡江直逼南京城下,谷王朱橞与曹国公李景隆开金川门迎降,京师遂破。燕兵进京,在燕王军队抵达后的一场混战中,南京城内的皇宫大院起了火。当火势扑灭后在灰烬中发现了几具烧焦了的残骸,已经不能辨认,据太监说它们是皇帝、皇后和他的长子朱文奎的尸体。

  但朱允炆的下落终成为一件悬案。谁也不能肯定他是否真的被烧死了;因为皇宫的大火,混乱中并没有留下建文帝的尸体,因此传说其逃了出去,至于逃到何方,说法不一,很多都说建文帝逃到了南洋,为此朱棣不惜七次派郑和下西洋寻找。

  也有人指出,建文帝自焚身亡是历史真实,因为当时燕军兵临城下,把紫禁宫团团围住,建文帝想逃也来不及了,更何况经考查也无鬼门、御沟逃路。建文帝也深知他的四叔是个贪权无厌、残暴无情的武夫,落在他手里决无好下场,不如以死了之为上策。燕王朱棣也绝不会让建文帝活下去,否则,他就不能当皇帝。朱棣为了不留下“杀侄夺位”之臭名,故意苦心寻找建文帝下落,留下了历史疑案,这可能是朱棣的用心之机。

  综上,朱棣在即位后,下令搜寻建文帝,这是历史事实。但他的真实用心及建文帝的真正下落,至今仍是一个未揭开的历史之谜。各类词书字典,也只好注明:“建文帝不知所终。”

标签: 历史名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