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鲁智深没想打死郑屠。
这点在原著小说写的很清楚。
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
鲁智深原本只是想教训郑屠一番。但不想郑屠不挨揍,竟被鲁智深三拳就打死了。
第二,鲁智深之所以揍郑屠,不是因为他与郑屠有啥私怨,也不是他要为金老汉、金翠莲父女伸张正义。而是他要通过揍郑屠这件事,维护老种经略相公和小种经略相公的社会声誉。
郑屠这个人,其实挺有意思的。
在金翠莲和金老汉眼里,他是个恶霸,很有江湖地位,一般人惹不起。
此间有个财主,叫做“镇关西”郑大官人……他家大娘子好生利害,将奴赶打出来,不容完聚,着落店主人家追要原典身钱三千贯。父亲懦弱,和他争不得。他又有钱有势。
而在鲁智深眼里,郑大官人不过是个杀猪卖肉的瘪三罢了。自己堂堂提辖,本不会知道还有这种小人物的存在。只是郑屠与小种经略相公府上有点猪肉生意往来,自己这才知道渭州城里还有这么号人。
鲁达听了道:“呸!俺只道那个郑大官人,却原来是杀猪的郑屠!这个腌泼才,投托着俺小种经略相公门下做个肉铺户,却原来这等欺负人!”
在小人物眼里,郑屠是大人物。
在大人物眼里,郑屠是小人物。
是不是很有意思?
那郑屠究竟是小人物呢?还是大人物呢?
其实,郑屠就是个瘪三,小人物。他在渭州城内能横行霸道的原因,单纯就是因为大家畏惧他与小种经略相关的那点生意关系。
我们作为读者,当然知道,在小种经略相公那种大人物眼里,郑屠只是小角色,根本没有存在感。但凡是吃皇粮的公差,都不会抬头看他一眼。
可是,渭州城内的小老百姓未必知道啊。
尤其是像金老汉、金翠莲这种外来人口,就更不可能知道了。
郑屠要是嚷一嗓子:我和经略很熟。
小老百姓是信还是不信?
不信?你敢不信?你有不信的资本?
像郑屠这类人,我们今天的社会也很常见。
今天有些人,仗着和政府有点正常往来,就觉得自己攀上了高枝,高人一等。有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甚至还会把自己与政府部门的正常往来,故意夸张润色,制造狐假虎威假象,吓唬一般人老百姓。
想想看,自己身边是不是就有这号人?
这号人能吓唬别人的筹码,一方面是钱。
另一方面,是他们与官府之间存在的那层所谓的“关系”。
他们在平时,越是嚣张,越是有钱,大家伙就越是痛恨他们背后的那个“靠山”。
因为大家会觉得,只有狗官才会豢养狗人。
青天大老爷怎么可能会与这种狗人有往来?
到最后,最惹人嫌的,不是狗人。而是老百姓眼里所谓的狗官了。
想想看,是不是这个理?
那么,鲁智深与老种经略相公和小种经略相公又是什么关系呢?
关系好到为了维护两位长官的声誉,他还专门跑去揍郑屠一顿?
关于鲁智深与老、小种经略相公的关系,原著中也有暗示。
老小邻人迳来州衙告状,候得府尹升厅,接了状子,看罢,道:“鲁达系经略府提辖,不敢擅自迳来捉捕凶身。”府尹随即上轿,来到经略府前,下了轿子,把门军士入去报知。经略听得,教请。到厅上与府尹施礼罢。经略道:“何来?”府尹禀道:“好教相公得知,府中提辖鲁达无故用拳打死市上郑屠。不曾禀过相公,不敢擅自捉拿凶身。”经略听了,吃了一惊,寻思道:“这鲁达虽好武艺,只见性格卤。今番做出人命事,俺如何护得短?须教推问使得。”
鲁智深打死郑屠后,郑屠老婆马上到衙门告状。结果当地府尹根本不敢直接下通缉令,而是先去请示小种经略相公的意见。
小种经略相公听说事情经过后,第一反应竟然不是杀人偿命,而是心想,鲁智深也太嚣张了吧?这厮当街打死人了,让我怎么护短?
言外之意。就是小种经略相公觉得,鲁智深打死人,这事很难办。
但如果鲁智深只是揍郑屠一顿,那根本不叫个事儿。郑屠挨打?活该。自己肯定要护着鲁智深。
经略回府尹道:“鲁达这人原是我父亲老经略处的军官。为因俺这里无人帮护,拨他来做个提辖。既然犯了人命罪过,你可拿他依法度取问。如若供招明白,拟罪已定,也须教我父亲知道,方可断决。怕日后父亲处边上要这个人时,却不好看。”府尹禀道:“下官问了情繇,合行申禀老经略相公知道,方敢断遣。”
后来,小种经略相公和府尹达成共识。
鲁智深是杀人犯,可以依法传唤逮捕。
但定罪之前,得先跟老经略打个招呼。
因为鲁智深是从老经略那里借调来的。
判不判,怎么判,要跟老经略把具体情况讲清楚。免得以后老经略那边打仗,调鲁智深回去时,无法跟老经略交待。
换言之,就是一切按“潜规则”来。
这就是鲁智深与小种经略相公和老种经略相公的关系。
他属于打郑屠一顿,小种经略相公不管。
打死了郑屠,小种经略相公也会千方百计给他护短的主。
以他和老种经略相公的关系(鲁智深应该是老经略的警卫连长),他根本不用跑。因为府尹根本不敢判他死刑。老经略肯定会找适当机会出面为他开脱。
他自首的结果,肯定也就是挨几十大板,流放边关。然后,发配到老经略军中效力,戴罪立功,很快就能官复原职。
只不过,鲁智深觉得没人给他送饭,进大牢要饿肚子了。自己跑路了。才把事情弄得不可收拾了而已。
所以你想嘛,老长官这么罩着他。他为了老长官的声誉,揍郑屠一顿,羞辱郑屠,让街坊邻居都看清楚郑屠和经略府没关系。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如果鲁智深不管不问,他的人品才有问题。
第三,郑屠挨揍,纯属自作自受,他也不是什么善茬。
因为在原著小说中,借金翠莲之口,把郑屠作恶的整个事件经过说的很清楚。
此间有个财主,叫做“镇关西”郑大官人,因见奴家,便使强媒硬保,要奴作妾。谁想写了三千贯文书,虚钱实契,要了奴家身体。未及三个月,他家大娘子好生利害,将奴赶打出来,不容完聚,着落店主人家追要原典身钱三千贯。父亲懦弱,和他争不得。他又有钱有势。当初不曾得他一文,如今那讨钱来还他?没计奈何,父亲自小教得奴家些小曲儿,来这里酒楼上赶座子,每日但得些钱来,将大半还他,留些少父女们盘缠。
郑屠为了娶金翠莲为妾,答应给金老汉三千贯钱买身钱。
双方签字画押。
结果,金老汉把文书签了,金翠莲也被郑屠白睡了三个月,可是郑屠却没给买身钱!
没给钱,都不说了。
郑屠做的最恶心的事,是默认自己老婆把金翠莲赶出家门,并且还让金翠莲还钱。
还钱?还什么钱?
还郑屠买她的钱。
不是说郑屠没给钱吗?她为什么要还?
因为郑屠手里有契约。
金老汉也是个糊涂蛋,钱没收到,就先签了女儿的卖身契。结果钱没捞到,自己还莫名其妙欠了郑屠的债。
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去报官,金老汉也打不赢官司。谁让他犯糊涂?(这种情况现在也很常见,老实人搁哪朝哪代都受欺负)
当然以上只是金家父女的一面之词。他们也存在撒谎的可能性。
但鲁智深在揍郑屠时,也问过郑屠了:“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
郑屠没辩驳,只说:“打得好!”
这很反常。要是金翠莲真的说谎了,郑屠真的给钱了。他应该立即解释才对。
他怎么可能还大叫“打的好”呢?
除非他昏了头。
所以,真实情况就是郑屠作恶,既骗了金翠莲的身子,还向金老汉勒索三千贯钱财。
三千贯是什么概念?
杨志卖家传宝刀也没这个数。
这堪称是天价了,金老汉哪里赔得起?
肯定赔不起的!赔不起怎么办?
大概率,就是金家父女最后自杀抵债了。
这种悲剧在古代很常见,数不胜数。
也就是他们遇见鲁智深和史进了。不然还真就是这种下场。
这样一看,是不是觉得郑屠挨揍,纯属是他自作自受?
标签: 鲁智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