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张绣篇(上)——与贾诩宛城重逢

犀牛历史 124 0

汉末群雄系列之张绣(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原计划本期开始讲袁绍,但是袁绍势必要用很多篇才能讲完,可是陆逊也还没完成,就先不开新坑了。近期对于三国之外的题材也有些想法,这篇之后先集中精力把陆逊篇结束,然后再看看写什么好。

废话不多说,咱们进入正题,本期讲张绣。也不知道“北地枪王”这称号最早起源于何处,似乎在某些评书里张绣跟赵云还是师兄弟,这个当然是艺术加工,正史里是没有这么中二的称号。要讲正史上的张绣,其实大家都知道,无非就是依附刘表对抗曹操,投降复叛害死曹操长子曹昂跟爱将典韦,接着又投降曹操,最后死的不明不白。结束了。

张绣的主要历史事迹就这些,但其死因倒是一直争论不休,关于这点笔者放到后面讨论。按照惯例,还是以时间顺序讲讲张绣的生平。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张绣篇(上)——与贾诩宛城重逢

张绣重大事件之一——为县长报仇,以义闻名张绣(?—207),武威郡祖厉县(今甘肃靖远)人。因为叔叔张济是董卓部将,张绣得以在县里做个小吏。

中平元年(184),当黄巾之乱席卷中原时,凉州边地也不太平,边章、韩遂带领的叛军攻城略地,甚至一度包围了凉州治所冀城。有个金城郡叫麴胜的人也不知道是不是边章、韩遂的部下,袭击了祖厉县并杀掉了县长刘儁。

张绣作为县吏,感念刘儁对自己有恩,于是找机会刺杀了麴胜为老领导报仇。这件事在武威传开,当地人都觉得张绣为人仗义,对其敬佩不已。

《三国志·张绣传》载:边章、韩遂为乱凉州,金城麴胜袭杀祖厉长刘儁。绣为县吏,闲伺杀胜,郡内义之。

按理说麴胜能够袭杀县长,必定不是孤身一人,他应该是带着一帮叛军来占领城池的。从张绣需要等待机会“闲伺”来看,也能予以佐证。但是张绣报仇之后什么事没有,反而因此扬名,并且有许多年轻人追随他,成为当地的豪杰人物。

可见当时的凉州乱成什么样,朝廷的统治已经无力维持,在这里就是靠武力说话,谁拳头硬听谁的。不过这件事也能看出张绣和通常印象中的凉州军阀有所不同,他为县长报仇而赢得了当地人的支持与尊敬,是一个忠义之人。为什么强调这点,因为这种性格跟他后来凡事尊重、信任贾诩息息相关。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张绣篇(上)——与贾诩宛城重逢

张济

张绣重大事件之二——继承张济余部,联合刘表初平三年(192),董卓身亡。王允对董卓旧部展开疯狂清算,导致凉州系将领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人联合起来反攻长安,扬言为董太师报仇。张绣跟着叔叔张济,在凉州诸将击败王允、吕布夺取朝政后,张绣被任命为建忠将军,封宣威侯。

一个有趣的现象,早在此时张绣就已经是杂号将军、县侯。可别小看这个官职,直到208年赤壁之战后,周瑜才只是偏将军。原因很简单,孙权的官职也只到杂号将军,没办法给周瑜更高。这就涉及到笔者经常谈到的问题,所谓杂号将军,切记不能望文生义觉得“杂号”是杂牌,不值钱的意思,其实杂号将军在汉朝的地位已经非常高。只是汉末以来天下大乱,有张绣这种轻松混来的杂号将军,也有像孙权这种屈居的杂号将军,各种“德不配位”的现象出现,导致官职体系看起来比较混乱,其实并不乱,关键看谁掌握朝廷,谁就有封官的权力。

此后几年张济一直驻扎在弘农,朝廷由李傕、郭汜、樊稠三巨头把持。在李傕篇笔者讲过,经过一系列变故,汉献帝最终离开长安东归,凉州军阀失势。

建安元年(196),张济因为缺乏粮草而向南攻打穰县。这里是荆州南阳郡地界,属于刘表的势力范围。结果堂堂骠骑将军、位同三公的张济阴沟翻船,被流矢射中阵亡,于是张绣接管了叔叔张济的部队。这支部队具体规模不详,考虑到张济是凉州军阀四巨头之一,虽然实力比其他三人略弱,但兵力也不会很少。加上凉州兵悍勇,张绣的存在仍然是刘表的一大威胁。

这时候刘表倒很聪明,主动向张绣递出橄榄枝,表示张济的死完全是意外,自己本没有敌对的意思,假如张绣愿意,别说穰县,就是把宛城让出来都可以。

《三国志·刘表传》载:荆州官属皆贺,表曰:“济以穷来,主人无礼,至于交锋,此非牧意,牧受吊,不受贺也。”使人纳其众,众闻之喜,遂服从。

刘表的动机很明显,张绣手下兵力很强,如果能在其危难时帮一把,这些凉州兵将成为把守荆州北大门的铁闸,自己就能安心统治荆州了。而且早先孙坚死在自己手里已经跟孙策势不两立,要是北面再多个张绣,刘表的压力更大。

至于张绣这边,到底是为叔叔报仇,跟刘表死磕到底,还是放下仇恨,接受刘表的招揽,也是很为难。现实情况是手下一众凉州兵饿着肚子,自己要是不能给他们个交待,可能很快自己就要交待了。关键时刻,还是聪明人贾诩表态应该跟刘表联合,张绣才下定决心。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张绣篇(上)——与贾诩宛城重逢

张绣重大事件之三——与贾诩的重逢接着上面谈,原来张绣选择联合刘表是听从贾诩的建议,看来张绣对贾诩真是言听计从,完全信任。那么问题来了,贾诩跟张绣又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呢?

贾诩虽然帮助李傕、郭汜攻占长安把持朝政,但他不想卷入太深,于是辗转投奔了驻军华阴的段煨。段煨跟贾诩是同乡,出身名门,为人较为正派。不过贾诩名气太大了,段煨时常担心自己这小庙容不下大神,总是心里打鼓,时间一长跟贾诩之间关系比较尴尬。

按照《三国志·贾诩传》的记载,张绣当时在南阳地界,贾诩便借机脱离段煨。

《三国志·贾诩传》载:“诩遂往,绣执子孙礼,煨果善视其家。诩说绣与刘表连和。”

对于贾诩这次改换门庭的细节就不展开了,等以后专门开篇讲贾诩再说,咱们主要从张绣的角度来谈。一个细节,张绣“执子孙礼”迎接贾诩。贾诩生于桓帝建和元年(147),按年纪来算确实是张绣的长辈。但张绣确实不光给足面子,从后来的事情上看,他对贾诩真的特别尊重,言听计从。

上面说的想必很多朋友之前就了解,那接下来讲到的可能相对冷门些。

《献帝纪》载:傕等与诩议,迎天子置其营中。诩曰:“不可。胁天子,非义也。”傕不听。张绣谓诩曰:“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诩曰:“吾受国恩,义不可背。卿自行,我不能也。”

这段史料讲的是李傕、郭汜两人翻脸,在长安城外互相攻伐。李傕想把皇帝劫持到自己营中以便掌握主动权,贾诩不同意,认为威胁天子不符合臣子之道。李傕不听,还是把汉献帝弄到自己营寨里了。另一边郭汜则把公卿百官押到营中,双方连日征战。

不知为何张绣这时候没在叔叔张济那里,而是在李傕这边,张绣便劝贾诩,此地不可久留,您还是早些离开吧。贾诩则表示我受国恩,不可违背大义,要走你自己走吧,我不能弃皇帝不顾。

事实上鉴于贾诩在凉州诸将中的特殊地位,他确实为汉献帝出了不少力,在保护皇帝安全以及后续汉献帝东归的过程中贾诩都功不可没。不过笔者想说的是张绣,原来这两人认识的时间比通常人们认为的要早,更重要的是,从这段史料来看,张绣显然也不赞同李傕的做法。在李傕营中,张绣能跟贾诩做这种对话,可见两人关系不一般,而且对待皇帝的态度一致,有着接近的价值观。

这段史料也是贾诩辗转投奔张绣的重要因素,两人早就有交情,而且互相印象都不错。

这当中还有一个细节,就是贾诩投奔张绣的时机。按照《贾诩传》的说法,贾诩暗中联络张绣,当贾诩来投时张绣是予以隆重礼仪迎接的。也就是说这当中至少有一定的联络过程,要花费一定时间。贾诩虽然孤身一人投奔,但他算准了段煨不敢把自己家人怎么样。

另一方面,张绣得到兵权可是临危受命的意外事件,他叔叔张济在穰城突然阵亡,张绣才被动登上前台。再加上张济出兵是因为缺粮,所以张绣接管军队后必然没有多少时间可供考虑,他应该见到刘表的使者后很快就做决定,否则吃不上饭的军队可等不起。

问题来了,贾诩投奔的是张绣而不是张济,可张绣自领兵到跟刘表讲和,这个时间窗口非常短,贾诩几乎是在张济死后立刻就投奔了张绣,然后劝说张绣接受刘表的善意。

笔者能想到的理由,就是贾诩拥有强大的情报来源,为了离开段煨,贾诩一直在暗中搜集周围势力的情报。张济在弘农那么多年贾诩不去投奔,结果换成张绣马上光速来投,连家属都来不及带。说得好听是算准了段煨必然善待有加,其实还是时间不允许,只能孤身一人。他必须赶在张绣做出错误决定之前现身,阻止张绣跟刘表火拼,才能掌控这支张济留下的强大的凉州军。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张绣篇(上)——与贾诩宛城重逢

贾诩

作为以侠义、信义立身的张绣来说,他没有太复杂的思维,他能够为县长复仇而充当刺客,能够冒险劝说贾诩离开李傕,张绣在凉州军阀里算是一股正人君子的清流了。可惜他碰上了人称“三国第一聪明人”的贾诩,人家来投奔你张绣绝不只是看中你忠厚老实乐于纳谏,而是要利用张绣对自己的崇拜以及这支凉州精兵达成自己的目的。

与贾诩的这次重逢,会给张绣带来怎样的命运?我们下期继续聊。感兴趣的小伙伴敬请点赞关注吧,同时也欢迎翻阅往期三国人物文章。您的支持是我持续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

标签: 张绣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