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十六岁的孙策在夺取豫章郡之后,统一了江东,而他挥斥方遒,准备北伐之时,去在丹徒狩猎时被刺客所伤,随后身亡。孙策临终托孤张昭等人好好辅佐自己的弟弟孙权(公等善相吾弟),并将自己的印绶传给了弟弟(呼权佩以印绶)。
史书记载,孙策的确有一个名为孙绍的儿子,但是没有传位给他,国史君(国史通论)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孙绍年纪太小,并且有可能其政治潜力不如孙权。按孙权去世时二十六岁,他的儿子孙绍可能最多也就是十岁左右,而孙权则已经十八岁了。从中国历史上来看,出现动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主少国疑。
在之前文章,国史君(国史通论)曾经讲到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记载,北宋昭宪太后杜氏在临终时问赵匡胤知道自己为什么能够继承后周的天下吗,赵匡胤最初回答是因为祖宗积德,而杜太后却说:“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随后又让赵匡胤在百年之后传位给弟弟赵光义,这样才能避免宋朝成为五代之后的“第六代”。
虽然杜太后与宋太祖约定“金匮之盟”的真假一直受到史学界的争议,但是杜太后所讲的道理却是适用于乱世(甚至治世)的。东汉末年战乱频仍,各方割据势力之间征伐不断,孙坚、孙策父子在好不容易打下了江东地区之后,当务之急便是将这片土地守住,然后再图进取。所以,孙策传位给弟弟,并且给他一个明确的政治目标——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
标签: 孙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