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是一个比较有名的历史人物,他是典型的成也《三国演义》,败也《三国演义》的人物。《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度确实提升了鲁肃这个人物的知名度,但相应地也混淆了鲁肃的形象,让鲁肃的形象更偏向于一个非常忠厚的老实人的样子。然而历史上的鲁肃并非如此,他也是东汉末年的一个豪强,喜欢击剑骑射而非儒家经典,希望在乱世当中建功立业的人物。
鲁肃的少年经历:击剑骑射、讲武习兵鲁肃的性情与刘备颇为相似,不过鲁肃的家族力量要强过刘备许多。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原有的秩序岌岌可危,就容易衍生出一些想要建功立业的志士。鲁肃就是这样一个人物。我们先看《三国志·吴书·鲁肃传》中的记载:鲁肃字子敬,徐州临淮人,当然这是晋朝的行政区划,总归是在淮南地区。鲁肃过早丧父,但是家境颇为殷实,"家富於财,性好施与"。
在东汉已经呈现出乱局的时候,鲁肃敏锐地发现这是一个机会,乱世中财物往往是祸根,鲁肃将其尽早转化为人力。鲁肃开始大把大把花钱,卖掉家中的土地田产,这些钱用在哪里呢?全部用在"结士"的方面,换句话说就是收买人心,缔结人脉。《鲁肃传》中记载一件比较经典的事情:周瑜率领数百人路过鲁肃处,向鲁肃求钱粮。鲁肃家中有两仓米,随便就送给周瑜一仓。周瑜因此与鲁肃结交。
《三国志》仅记载了鲁肃家富好施的一面,而《吴书》又记载了鲁肃的另一面:胸怀大志,豪侠出身。鲁肃身材魁梧相貌奇伟,在东汉呈现出乱局的时候,鲁肃完全没有匡扶汉室的传统士人的志向,而是学习剑术骑射,花钱招揽豢养轻侠少年,在山中练习射箭和兵法。鲁肃这种行为引起家中长老的不满,"鲁氏世衰,乃生此狂儿!"然而这只是在乱世当中激进与守旧的冲突,鲁肃利用自己的财力和领导才能,组织了一支军事力量,事实证明鲁肃的做法也是正确的选择。
随着乱象的不断扩大,淮泗地区受到波及,鲁肃打算率领家族及部曲向江东地区避难。弱小者在前,强壮者在后,大概三百多人。徐州州府的追兵赶到,鲁肃等人与追兵剑拔弩张。鲁肃先是以东汉大乱政治疲敝,"有功弗赏,不追无罚"的理由化解追兵的进攻欲望;然后又立上一个盾牌,亲自拉弓射箭一箭洞穿盾牌彰显武力。利用这种方式,鲁肃成功逼退追兵,顺利进入江东。
鲁肃的野心:扶明主立不世之功《鲁肃传》中记载,鲁肃曾在好友刘子扬(疑为曹操谋士刘晔)的劝说下,一度产生投靠郑宝的想法。郑宝仅是巢湖一带的水贼,虽然有一万多人还算比较强大,但是毫无政治地位可言。除统治者以外,很多士人是不愿意与盗贼合作的(刘晔就因为受到郑宝的逼迫而设计杀死郑宝)。鲁肃却有投靠郑宝,加入水贼的念头。可见鲁肃对东汉政权的蔑视以及他对汉室将崩的态势的认识。
周瑜认为鲁肃是一个人才,不遗余力地试图吸收鲁肃到江东集团。周瑜把鲁肃的母亲迁徙到吴郡,给鲁肃写信中提到"承运代刘氏者,必兴于东南。"从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周瑜对鲁肃心理的了解程度。周瑜明白鲁肃完全没有匡扶汉室的想法,只想成为某个朝代的开国元勋,帮助某个野心家建立全新的秩序,从而让自己也留名青史。鲁肃被周瑜说动,放弃郑宝加入江东集团。
孙权和鲁肃刚一接触,鲁肃就向孙权提出著名的《榻上策》。平心而论,《榻上策》对历史的重要程度远不能与诸葛亮的《隆中对》相比,但是也是了解鲁肃以及江东集团初期战略的重要资料。首先孙权提出自己想要有"桓文之功",摆出一副要匡扶汉室的态度,就像刘备请诸葛亮一样。
然而鲁肃却没有顺着孙权的话茬往下说,明确指出汉室不可再复兴,劝孙权占据江东为基础;消灭黄祖打开进入荆州的通道;消灭刘表横跨荆州、扬州;而后登基称帝开创自己的政权,成就汉高祖之事业。从这件事上就能够看出,鲁肃和诸葛亮是完全不同的人物。在很多野心家中,鲁肃也是比较露骨的一个。孙权名义上不认可鲁肃的策略,仍然以辅汉自居,但实际上对鲁肃的态度是"益贵重之"。
鲁肃对刘备集团的态度从上述的内容来看,鲁肃明显是豪侠出身,野心昭然,甚至有些偏向于武人(当然在东汉时期文武的界限并不十分分明)。那么《三国演义》中的老实人的形象是从何而来呢?小编认为最大原因就是鲁肃对待刘备集团的扶植的态度。
鲁肃在《榻上策》中强调江东集团要跨有荆、扬,孙权也是这样履行的,到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一直都在对黄祖用兵,最后成功消灭黄祖。然而这个时候荆州的局势已经发生剧变,曹操已经扫平河北,对荆州虎视眈眈;荆州牧刘表去世,刘琮对荆州士族毫无权威,反而在樊城的刘备是一个英雄人物。于是鲁肃改变态度,打算扶植刘备抢占荆州,共同对抗曹操。
在鲁肃和诸葛亮的促成下,孙权和刘备达成联盟关系,在"赤壁之战"与"南郡之战"中击败曹操集团;在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周瑜在进攻益州的路上病死,鲁肃劝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也就是把入川的咽喉要道交给刘备掌控。可以说刘备的崛起与鲁肃有非常大的关系,这也是鲁肃这个人物最大的争议:既给曹操造成麻烦,也给孙权造成麻烦。
刘备集团中长期镇守荆州的人物是关羽,鲁肃防区与关羽相邻,在两家产生摩擦的时候尽量选择息事宁人。然而鲁肃到底还是与《三国演义》中塑造的受气包不同。在建安二十年(即公元215年),刘备与孙权第一次因为荆州归属问题产生巨大矛盾的时候,鲁肃和关羽各自率领军队在益阳相抗衡。鲁肃邀请关羽单刀赴会,双方各自脱离军队进行对质,鲁肃据理力争,将关羽说得哑口无言。因为刘备一方确实不占理。而在《三国演义》中,鲁肃三番两次被诸葛亮戏弄,在单刀赴会中却成为关羽的背景板,实在与他的历史形象有很大区别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
标签: 鲁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