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英雄豪杰层出不穷,苏轼为何独向往周瑜?

犀牛历史 153 0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这是唐朝诗人李端所写的一首《听筝》,诗中的这位女子为了得到周郎的眷顾,拨琴弄弦的时候,不时地故意弹错两个音。

因为周瑜精通音律是出了名的,他在宴席中即使喝得酒酣耳热,也能听出伴奏琴声中细小的差错,然后就会往那看一眼。时云:曲有误,周郎顾。

李端这首诗不仅写出了那一点点美人心计:故意弹错音来创造和周郎邂逅的机会,它还传达出这样一个事实:周瑜在当时可是人人仰慕的青春偶像。

在三国乱世中,还能活得如此风流潇洒的,恐怕也只有周瑜了。他没有同时代的其他人那副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沧桑形象,而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讴歌周瑜,主要也是慨叹周瑜的年轻得志,周瑜二十四岁为中郎将,三十三岁指挥赤壁之战,这十年的时光确实是令人艳羡:明主、时运、美人,所有这一切他都有了,堪称人生赢家。而苏轼二十岁进士及第,可入士后,一直与朝廷重臣政见不合,在正应大展宏图的时候却不得重用,最后还因言获罪,几乎丢了性命,在被贬谪的这段时间里早生华发,当他来到赤壁古战场的时候,怎能不联想到那位少年成名、一战而定天下大势的周郎呢?

标签: 周瑜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