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公龙:从空想到实践,世界社会主义如何曲折发展?

犀牛历史 87 0

王公龙:从空想到实践,世界社会主义如何曲折发展?

【导读】社会主义自产生以来已经走过500多年的历史,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运动到制度,社会主义在不断发展和演进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当前形势下,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在5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要抓住哪些基本线索和逻辑?日前,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王公龙教授在《世界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及其宝贵启示》的主题下,通过丰富的案例和详实的史料,全面解读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实践。今将演讲精要分两篇整理刊发,此为上篇。

信仰、信念、信心,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共产党人的精神财富

今年1月8号,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将社会主义发展史加入到“四史”学习中。为什么要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今天,我主要就三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理解,一是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共产党人的精神财富,二是社会主义是一部在曲折中前进的发展史,三是深刻领悟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当代启示。

理解“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共产党人的精神财富”需要从三个维度去看,一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二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指南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这句话是高度的理论概括,它告诉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向哪里,路怎么走,新征程怎么开辟,我想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中我们也会得到指引。三是增强实现中国梦信心的“营养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因此,学习500年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信仰、信念和信心的需要。

300多年的空想社会主义,是停留在头脑中的美好憧憬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即在西欧建立的空想社会主义,它经过了330多年的发展。那么空想社会主义从哪里开始?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中说到:“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句话批判的是资本主义残酷的资本原始积累。在英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羊吃人”的圈地运动,这段野蛮的历史引起了当时西方仁人志士的关注。英国首席大法官托马斯·莫尔在1516年写了一本书叫《乌托邦》(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描述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私有制、没有压迫、和谐运转的理想社会。《乌托邦》表达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萌芽的背景下,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罪恶的反思批判以及对美好社会的向往追求,代表了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

王公龙:从空想到实践,世界社会主义如何曲折发展?

英国首席大法官托马斯·莫尔在1516年发表《乌托邦》一书

到19世纪中叶《共产党宣言》发表前夕,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了巅峰状态,出现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法国的圣西门、傅利叶和英国的欧文。1824年,欧文带着自己的4个儿子和一些追随者来到了美洲大陆,打算创办一个新和谐公社,构建一个美满的社会。经过选址、规划、设计、布局,很快一个村庄就建立了起来,街道整洁,树木陈列,医院、学校、院办室、图书馆、幼儿园应有尽有,但这样一个公有制社会在资本主义大环境中只存活了4年。空想社会主义经过330多年的发展,为什么是空想?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但他在《德国农民战争》1870年第二版序言中又补充说,“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他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个人肩上的。虽然这三个人的学说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他们终究是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智士之列的。”

王公龙:从空想到实践,世界社会主义如何曲折发展?

欧洲空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法国的圣西门、傅利叶和英国的欧文

《共产党宣言》问世,马克思、恩格斯实现从空想主张到科学理论的伟大飞跃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这一思想的产生有特定的历史条件。首先是18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由于物质经济基础发生变化,与其相伴的无产阶级得到了壮大。壮大以后就一定要有科学理论指导去改造资本主义社会,这是实践的需要。1825年,英国爆发经济危机,这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经济危机。为什么会导致这个现象?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从理论上分析,发现了社会发展的两大规律。在1883年马克思去世的时候,恩格斯站在马克思墓前高度概括他光辉的一生,他说马克思一生有两个伟大发现,一是唯物史观,二是剩余价值理论,这两大发现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工具。因此,在“工业革命、阶级壮大、经济危机、两大发现”这4个条件下,《共产党宣言》横空出世。

王公龙:从空想到实践,世界社会主义如何曲折发展?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在《共产党宣言》之后,马克思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不断深入的研究,先后写成《〈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等,恩格斯写成《反社林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两人一生都在研究并揭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

总结一下,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飞跃体现在历史规律、解放的目标、道路和主体几方面。首先,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是基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思想,所以说科学一定是以揭示规律为基础的。第二,在解放的目标上,空想社会主义只是想让人人过上好日子,但没有回答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而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未来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也是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第三,在解放的道路上,空想社会主义不能回答应该通过什么道路来实现理想的目标,而科学社会主义则明确指出必要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最后靠谁来实现这个目标?空想社会主义只是同情无产阶级者,而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力量,而科学社会主义把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看成变革社会的主体力量。

王公龙:从空想到实践,世界社会主义如何曲折发展?

在《共产党宣言》之后,马克思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不断深入的研究

社会主义在苏联成功开辟,列宁的“一国胜利论”丰富了马克思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是从苏联开始的。苏联社会主义也经历了从成功开辟到红旗落地的历史过程,这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和总结的一段历史。

恩格斯有个学生叫伯恩施坦,他在恩格斯去世以后,全面修正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唯物主义是“宿命论”、辩证法是“陷阱”、运动就是一切。为什么会出现修正主义?主要是因为欧洲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一些人背弃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晚年关注东方社会的发展,1881年俄国女革命家查苏利奇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向他请教:俄国没有西欧国家所经历的工业革命,没有生产力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俄国农村地区存在着原始土地公有制,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社会组织结构也和西方不一样,那么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究竟会怎样?马克思理论能不能简单地搬到俄国?马克思在1881年给她的回复信中表示,“它目前处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和它同时并存的资本主义生产在给它提供集体劳动的一切条件。它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享用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成果。”在《共产党宣言》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马克思又说“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

王公龙:从空想到实践,世界社会主义如何曲折发展?

1881年俄国女革命家查苏利奇给马克思写信,请教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

这种独特的历史条件实际上后来并没有完全出现,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却获得了新的生命力,这个生命力来自于列宁。列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他跟伯恩施坦走的是不一样的道路。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必须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必须有无产阶级政党,党要有先进的理论、严密的组织纪律,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列宁主张“一国胜利论”,他认为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列宁的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为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理论准备。

像俄国这样一个生产力水平落后的东方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历史过程。苏维埃政权建立以后,内部白匪叛乱,外部14个帝国主义国家对其发动武装干涉,妄图扼杀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在这种情况下,苏维埃政权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但这种政策不可持续。后来,支持十月革命的喀琅施塔得水兵暴动,开始对抗苏维埃政权,这引发了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深刻的反思,决定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整为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巩固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

王公龙:从空想到实践,世界社会主义如何曲折发展?

列宁在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宣布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沿着新经济政策,列宁晚年提出很多可贵的思想,如社会主义一定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要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和发展生产上;在生产力发展不发达的状况下,社会主义在过渡时期必须要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商品经济;要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在社会主义政权建立以后,一定要有步骤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等。列宁晚年的这些思想也给我们改革开放也提供了宝贵的启迪。邓小平曾说:“可能列宁(晚年)的思路比较好。”但遗憾的是,列宁英年早逝,他晚年的很多思想实际上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列宁去世以后,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苏联模式由“兴”到“衰”,其历史局限为苏联解体埋下伏笔

由于苏联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帝国主义的重重包围之中,处境十分严峻。斯大林认为加快实现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和强大的国防,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所以说,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建立的。

斯大林执政以后,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不仅很短时间就实现了农业集体化,而且仅用两个五年计划就完成了工业化任务。1936年在苏维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会上通过了新宪法,并宣布苏联已经基本上建成了社会主义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这就形成了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在经济上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劳动者代表苏维埃等。

“苏联模式”曾取得过辉煌的成就,1928年到1940年,苏联工业产值增长了9倍,年均增长16.8%。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水平位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在西方陷入大萧条之际,苏联消除了失业,实现免费医疗、社会保障和退休金制度。尤其是科学技术取得巨大进步,飞机制造和航空工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因此,不得不说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王公龙:从空想到实践,世界社会主义如何曲折发展?

赫鲁晓夫等人全盘否定斯大林,却没有看到苏联模式存在的体制性问题(演讲PPT)

二战后,在苏联的影响和带领之下,欧洲出现了一系列以“苏联模式”为榜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亚洲的一些国家包括中国在内也选择了社会主义,从而形成了与资本主义相对立的社会主义阵营。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苏联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经历过严重的错误,错误的根源就在“苏联模式”。其实,苏联模式只是我们的概括,它是在苏联发展过程中,在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认识不成熟的情况下,在特定的经济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或模式,因此存在很多严重的问题和局限,比如单一的公有制,脱离生产力实际;高度集中的中央指令性计划经济,排斥市场;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过多强调阶级斗争,忽视民主法制;内部严重干涉兄弟党和国家内部事务等。

既然有弊端,就得改。然而斯大林的后继者,或者未能对原苏联模式的弊病进行有成效的改革,或者在改革的旗号下把存在于苏联模式中的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也完全否定和抛弃了。如赫鲁晓夫等人全盘否定斯大林,却没有看到苏联模式存在的体制性问题;戈尔巴乔夫提出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革和加速发展战略,但他低估了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在经济改革遭受阻力的时候反过来提出要从政治改革着手,弱化党的权力,这就犯了严重的错误。因此,苏联最终解体,实际上和改革方向的偏离有很大关系。

(整编:袁琭璐)

下篇待续

标签: 社会主义社会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