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氏文明是人类历史上首个世界性文明

犀牛历史 115 0

  (一)伏羲氏文明的本质,是人类学会互信合作互通有无社会分工

  近日看了一篇分析华夏历史沧桑的文章,说中国的文明的本质,从三皇五帝时代起就是国有制和公有制文化,我不认同这种观点。

  中国文明的本质,不完全是农业,农业不能等同于文明,但文明必须在农耕的基础上诞生。西方文明的起源是从奴隶制开始,但中国的三皇五帝时代不是奴隶制。

  文章认为,中国的三皇五帝时代,是以自耕农的血缘和宗亲为纽带的国有制和公有制,我认为这是误会。也许三皇五帝之前,中国确实存在原始公有制形态。但三皇五帝时代绝对不是。

  文献记载,伏羲氏与妹妹的家乡遭了水灾,族人死得只剩其兄妹二人,远古人烟稀少,伏羲氏讨不到老婆,只好跟妹妹成婚,就是两个无依无靠的孤儿,是如何做到王天下的呢?

  水灾过后,遍地哀鸿,举眼望去,没有其他幸存者,为了生存,兄妹俩离开家乡,到别的地方谋生。其实,别的地方也见不到什么人。

  他们向北方没有怎么遭灾的地方转移,N年后,拖儿带女,来到盘古山村附近。意处地发现,这里的白云深处,居然有人家。

  远古时代,人烟稀少,人与人相遇了,远不是鸡眼对鸡眼杀个有你无我,他们更愿意考虑合作,互通有无。如何跟对方沟通,如何向对方释放善意,这是我们祖先的智慧。

  例如对方一个孩子被野兽追食,困在树上,我家几孩帮忙打跑野兽,救了被困的孩子。不论细节如何,总之,这两群人,意处地成了和平相处的邻居.甚至,多年来,伏羲氏在这个地区活动,遇到的人还不止这么一两家。毕竟,盘古山村周边是山区,没有遭水灾,尽管以前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靠近澧阳农耕区,所以也不至于是绝对荒无人烟的地方。

  人类文明的起源,绝对与人们学会跟陌生人合作有关。人类就是一种善于互相合作的社会性的动物。那些一见到非亲属陌生人就杀急眼的人类,在文明人的概念中是恶人,最终会被更智慧的人类孤立淘汰掉。

  我推测,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就是远古华胥氏之国,伏羲氏的故乡华阳,应该位于澧阳平原,考古发现,澧阳平原有始于万年前的遗址群。

  澧阳平原地区屡次遭受洪灾,幸存的人通常向澧阳平原北方的山区转移,所以伏羲氏兄妹来到湖北松滋的盘古山村附近,遇到的人类很可能不是异族,是澧阳地区历次洪灾过后向这个地区转移的人群。

  考古发现,澧阳平原,是远古时代最先发展出密集人类居住群落的地方,所以生活在澧阳地区的人类掌握了更高的生产和生活技能。

  西方有偐语,在盲人国里,独眼龙就是国王,伏羲氏从湖南澧县来到湖北松滋地区,携带了比当地人更先进的生产生活技术,拥有更高明的生活技能与手段,这是他最终能成为王的前提。

  远古时代,盘古山村盛产柏树,伏羲氏开始利用柏树造一种独木舟,加工的方法是用火烧,曰桴木,湖南人说话,浮字读庖。

  湖南澧县与松滋之间的那条界河,当为远古桴水,即庖水,或濮水,这条水的名字,应该与那种柏树造的独木舟有关。

  伏羲氏用柏舟沿着这条濮水贩盐,后来,卖陶器,伏羲氏生的子女多,他跟自己的子女合办了陶器生产工厂,就是陶窑吧。他们从澧阳平原带来了慢轮制陶技术,在湖北松滋桂花树遗址处,卖陶器,后来沿着洈水向下,在湖北公安鸡鸣城遗址处,建立更大的货仓,号为陈仓。

  随着生产技术的迅猛提升,以湖北松滋桂花树遗址,湖北公安鸡鸣城遗址为中心,这里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烟,就象我们现在的深圳市一样,短短几十年内成了大都市。史书记载,一年而所居成聚,两年成邑,三年成都。凭什么? 因为方圆百里,甚至数百里以外的人类,听说这里生活方便,可以过得更好,都会向这里聚集。

  伏羲氏兄妹,两个逃难的孤儿,是如何当上王的,靠的是什么? 是有口皆碑的品德,是悬壶济世的生产技术与生存技能,这才是人类文明起源的真谛。现在总有一种论调,说某些喜欢血惺杀戮的野蛮人才能建立文明,这是对文明的误解。

  湖北松滋地区有野生柏,这里在远古时代曾经有几座柏山,山海经记为薄山。

  柏树在远古时代有多重要?一些苍老的古柏可以用来造独木舟,远古时代没有金属工具,加工木柴要靠火,柏木容易用火加工成独木舟。

  是远古造船业的首选,柏舟,是一个名于诗载于史的词汇。中国的汉字里至今有船舶,停泊等词汇与柏木有关。

  藏族自古到今自称“博 ”。藏民族对汉民古今如一地称“嘉 ”吐蕃,应该是发羌从云梦地区搬过去的地名。最早被命名的薄山,应该在湖北松滋盘古山村附近。发羌西迁的时间己经很晚了,距今三千多年,而薄山的历史,很可能始于彭头山文化时代。

  远古,澧阳平原的人把他们北方长满柏树的山命名为北,湖南话中,北与柏的读音是一样的。

  柏山,最初是坏人出没的地方,村子里有人犯罪了,就往北山流放,叫投有北。《诗经•小雅•巷柏》,彼谮人者,谁适与谋?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

  曾几何时,澧阳平原的人遭受了水灾,柏山成为了幸存人类的避难场所,伏羲氏兄妹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来到这片山区的。

  远古时代,陌生人与陌生人相遇,曾经是互害互杀,偶尔出个圣贤,教人们尝试合作,认识与不认识的人,尝试结盟,共同去面对天灾人祸,于是文明就起源了。

  中国文明的起源,其实质是人与人关系的社会化,换言之,就是陌生人之间尝试合作。 西方由于没有经历过完整的文明孕育阶段,所以他们理解不了人类文明起源的这个本质属性。

  中国的三皇五帝时代,绝非那种以血缘和亲属关系为主导公有制社会,事实上,连马克思也瞧不起这种社会形态,认为这是原始社会,原始共产主义社会。

  但是中国三皇五帝时代,应该己经超越了这个阶段,我的观点,三皇五帝时代不是一个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更不是奴隶社会,它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自由的由原始商业主导了的比较初级的文明社会。

  一年而所居成聚,两年成邑,三年成都。这个过程绝对不是靠武力征服或强迫奴隶劳动实现的,而是因为这里形成了最早的集市,方圆百里,甚至数百里以外的人类,都是闻风而至。

  集市的形成,无非是因为能提供各种货品,供人交易。考古上,云梦泽西岸地区出现了很多可供交换的物品,如草席,竹蓝等等。当然,最重要的是盐,这是人的必需品。不可能每个人都亲自去煮盐,所以远古人类的商业活动其实在更早的时间就起步了,在这个过程中,以慢轮制陶技术的出现为标志,陶器成为商品,便是人类文明的起源。

  湖南的澧阳平原在彭头山文化时期就己经出现了慢轮制陶技术,这比伏羲氏时代都早了几千年,说明澧阳平原就是人类文明的源头。

  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当为远古华胥氏之国,伏羲氏兄妹的母亲,就是华胥氏的一名女子,随着澧阳平原周期性地遭遇洪灾,这里的人类一拨拨地走了出去,向全世界传播那种烧制陶器的技术。

  这东西叫BRB,中国人称砵砵,欧洲人称bowl。全世界人类对它的称呼都差不多。

  制造砵砵的人,有了专门的姓氏,就是砵儿氏。伏羲氏又叫包西氏或庖西氏,我看多半是砵儿氏,

  船?不就是舶吗?砵儿因是舶来品,因此称bo。早期的bobo是舶来品,最初伏羲氏们在云梦泽地区用柏舟贩卖陶器,以至西方的波斯氏,俄罗斯等词汇,其本意都应该是砵儿氏, Parthia 波斯的帕提亚读音,大家感觉下,它的读音是不是砵儿氏?

  作为地名,表示在那里可以交换到砵砵,远古时代,不同的民族对砵砵的称呼有一点点不一样,早一点的称砵砵,晚一点的称砵儿。

  造砵砵的地方称巴比伦,就是砵砵岛的意思,造砵儿的地方称波罗或波斯。其实都是一回事,甚至历史上可能是同一个地方。

  砵砵与砵儿真的没有区别吗?还是有点区别的。

  砵砵是BRB。是这种东西,一种比较原始的泥巴陶。砵儿,是波罗氏,是慢轮陶。所以,古巴比伦是生产BRB的,两河流域到处都有BRB,这是他们的本土特产,赖都赖不掉的。

  所以,两河流域的慢轮陶是外来的,其实技术都是来自中国,他们学都学不会。

  只不过BRB传播过来的时间早些。以前,我不明白伏羲氏为什么又可读为包西氏或庖西氏,后来总算发现了古人说话有bpf不分的现象,对着这个包字或庖字,疱牺氏,我曾经冥思苦想了很久,终于悟出来了,包字或庖字,其本音,应该是砵儿。

  庖牺,而砵儿的发音,居然是来源于柏,伏羲,通伏牺,包牺,庖是指厨师吧,包通庖,意思大同小异,教民熟食。还因为制陶的人能够熟练使用火,因此熟食成为了他们的习惯。

  伏羲氏,为什么能吸引天下人前来归顺,因为他还提供熟食,现在你们都看不起厨师不? 远古时代你懂厨艺的就能当王。能吃上熟食,需要懂厨艺,熟练掌握用火,会用火的人才有可能制陶,你连火种都搞不到的人,啥也干不了。伏羲氏名庖,他家可能开过饭馆。

  伏羲氏建都濮阳,濮就是蒲就是薄,就是柏,濮阳,就是柏山之阳。他们使用柏舟进行商业活动,迅速崛起,他们的族属应当是百濮,所以伏羲氏文明就是百濮文明。

标签: 世界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