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诗仙李白是中国诗坛上的一颗明珠,太白诗汪洋恣肆,豪放飘逸,纵横家、道家、儒家等多家思想在李白身上得到了统一,多元思想的碰撞融合使他形成了独特的精神气质。李白自少年起便仗剑去国,最初自由独立的侠客人格影响李白的一生,后来无论是宦海沉浮还是战争叛乱,李白从未稍降其志。唐代文人多是"登第狂",李白之所以有大量游侠诗也是他进入仕途的方式,真正云游江湖的"侠客梦"在李白身上是不会实现的,但是李白借游侠诗展现了他蓬勃的生命力和豪放不羁的人格魅力。
一、李白"侠客梦"的缘起李白的"侠客梦"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包括蜀中尚武的环境,漫游河山的经历,盛唐的时代精神。
第一,蜀地特殊的环境。李白的出生地至今还是个尚未揭开的谜,可能在条支或者碎叶,在李白5岁时,随家迁至四川绵州。李白的家世虽不可考,但他少时博览群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据推测应当是个有文化教养的家庭。蜀地是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西北游牧民族剽悍尚武,李白在诗中不止一次表现出对胡马客雄风的赞叹,"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笑拂两支箭,万人不可开。弯弓若转月,白雁落云端。双双掉鞭行,游猎向楼兰。出门不顾后,报国此何难。"诗中反映出李白敬仰游牧民族英雄的潜意识。而且蜀中的道教气氛浓厚,"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对神仙生活的向往伴随李白一生。
第二,"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经历。李白的游侠诗多作于青少年时期,这一时期李白的足迹遍布中国大好河山,诗歌充满了江湖气息。开元十三年,李白东出夔门后,先是到达洞庭和庐山,东至金陵、扬州,之后西游云梦,最终在湖北安陆定居。此时李白尚结交江湖侠士,名气很大,在他人眼中,李白有着热血沸腾的青春活力。好友崔宗之《赠李十二》中形容李白:"袖中有匕首,怀中茂陵书。双眸光照人,词赋凌子虚。"李白自己讲述年少经历:"风流少年时,京洛事遨游。腰间延陵剑,玉带明珠袍。""忆昔作少年,结交赵与燕。金羁络骏马,锦袍横龙泉。寸心无疑事,所向非徒然。"诗中的自画像容光焕发,斗志昂扬,一副无坚不摧的英雄气概。
第三,盛唐的时代精神。盛唐是最有气魄的时代,唐室本就来自关陇集团,胡人的剽悍尚武精神在唐代统治者身上留下痕迹,不少初唐盛唐的皇室子弟都有结交豪侠的经历,唐高祖李渊起兵夺天下,后代子孙开疆拓土,整个社会从统治阶级到平民,都散发着强烈的济世之志和名垂青史的英雄主义精神,唐代的任侠意识是中国自战国、两汉后的第三次高峰,"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这种强烈的尚武之气表现在每一个诗人身上,除了刚劲豪放的边塞诗人,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在诗中也曾有过驰骋疆场的向往,而李白更是深受影响。
二、李白侠义观的继承与开拓"侠"这一概念出现在先秦,最早是带有贬义色彩的,后司马迁在《史记 游侠列传》中说:"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大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矣。"自此"侠"开始有了积极入世、一诺千金、轻生重义等正面的评价,而李白就继承了《史记》中的侠义精神
李白的侠义观内涵丰富,言出必行是儒家的理念,也是侠士奉行的准则,守信侠客之间建立信任感的基础。李白虽在蜀地长大,但良好的家教使他深受儒家思想熏陶,他在诗中高度颂扬有诚信、重诺言的侠士,"延陵有宝剑,价重千黄金。观风历上国,暗许故人身。"在这首《陈情赠友人》中,李白借延陵季子赠剑徐君的典故,表达了对延陵季子守信重友态度的赞赏。李白轻财好施、存交重义、古道热肠,朋友遍天下,他曾在诗中表达对知己的态度:"赤心用尽为知己,黄金不惜栽桃李。桃李栽来几度春,一回花落一回新。"在《少年行》中,"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因声鲁句践,争博勿相欺。"借燕子丹送荆轲之事,表现其重义轻生的豪侠气概。
李白的"侠义观",又很有开创性。在盛唐尚武的氛围中以及自身的济世之志之下,李白践行的是更切合时代要求的侠义观,他将曾不见容于统治者的侠客精神与国家大义结合,为侠客冠以更加符合主流的特色,主要表现在李白的侠义观不再局限于个人的义气和志向,而是杀敌立功的国家大义。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苏秦、张仪、鲁仲连、孔明、荆轲、谢安皆对李白影响至深,他们或有着强烈的立功扬名愿望,或者期望能安定天下,拯救苍生,李白敬仰的先贤们对其价值判断起着重要的作用。
除了心怀大义,李白个性不羁,向往自由的快意人生,在《侠客行》中表现出对自由的强烈追求,侠士嫉恶如仇,不畏强权,透过侠骨、拂衣的意象,将李白潜意识中所慕求的侠士风范表现得淋漓尽致,"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门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此诗荡气回肠,金庸从这首诗得到启发,写出《侠客行》一书。游侠是一类冲破了社会法律的人,他们往往帮助弱者,打抱不平,甚至"以武犯禁", 李白赞赏那种独立的人格,借历史人物表达自己的平等和自由观念,"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三、生命激情的另类表达自出生至天宝元年应召入京,李白是慷慨自信,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在其《出自蓟北门行》中他塑造了一个慷慨磊落、任侠尚气的少年形象,"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当他在现实中不得志时,反而呈现出更加希望戮力报国的豪情壮志。但是李白孤傲自信的性格在朝堂并不受欢迎,小人的诽谤声使李白渐被唐玄宗冷落,他只得辞别长安,再次开始漫游生活。天宝十四年,范阳叛军作乱,唐王朝风雨飘摇,李白错投永王,天真地想要为国效力,却差点丢掉性命。但李白未曾畏惧或者后悔,"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安定天下的豪情壮志让他有着不折不挠的韧性。
李白有着积极的入世观,却因自视甚高,不屑科举,所以他积极拜访达官显贵,渴望能够通过干谒来获取功名,在《为中丞自荐表》中曰:"怀经济之才,抗粱、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一命不沾,四海称臣。"这种理想化的人生设计使李白脱离现实,常常落入悲愤和不甘之中,所幸李白天生自信非凡,豁达昂扬的精神气质成为他于逆境中慰藉之妙理。
李白是"诗人里剑术第一,剑士里文采第一"的人,李白确实练过剑,并且师从大唐第一剑客裴旻,"向幼好任侠,有四方之志。年十五而修剑术。"但李白不曾真的安于朝堂之外。他以诗为气,以诗为剑,太白诗中有刀光剑影,但现实中并非真正的侠客,他以诗来寄托自己兼济天下的抱负,除暴安良,建功立业,有着侠的风范,传递着中国文人的侠客梦。
结语读李白的游侠诗,可以感受到他来自生命底蕴的激情,这种强烈的热情是他神采飞扬的驱动力,也是他文思泉涌的根源。酒、剑、所以李白不甘平凡,不循常规,他一生保持着好胜心和扬名的欲望,而他的"侠客梦"正是他在仕途中苦闷情绪下生命力的另类释放,因此李白的诗歌张扬而有激情,时有茫然而终充满对未来的憧憬,他是一个怀有个人英雄主义的豪杰,也是盛唐时期最不折不扣的"登第狂"。
标签: 一诺千金最早形容哪位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