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辛卯年间,出了一桩轰动民间的“婆奸媳”公案,整个案情,不但荒唐,而且蹊跷,更加悲剧。
话说,在南直隶苏州府阊门(今苏州古城之西门)外,有户人家4口人,分别是公公婆婆与儿子儿媳。
儿子精明能干,常年在外经商,家中殷实富裕;儿媳贤惠,孝敬公婆,悉心周到。可以说,是一个羡煞旁人的幸福家庭。
然而,不知婆婆出于什么心理,居然怀疑儿媳与自己的老伴有奸情。于是,婆婆便萌生试探儿媳之念,居然脑洞大开,忽生一荒唐“妙计”。
▲明代女子画像
一天深夜,婆婆穿上老伴的衣帽,偷偷潜入儿媳房间,掀开床帐,揭开锦被,钻入被中,抱住儿媳,想要试探儿媳反应。
谁知,儿媳反抗异常激烈,迅速挣脱婆婆怀抱,并一怒之下用双手抓了过去,正好抓在了黑暗中的婆婆脸上,但婆婆也趁机“负痛,始去”。
虽然,儿媳追之不及,但也借着月光看到了“贼人”的背影,一身公公的着装,不是“公公”又是何人。
正所谓:“家丑不可外扬”。次日清早,儿媳满怀委屈,想找婆婆诉说一二,却发现婆婆侧卧床上,并说自己身体不舒服,想要休息一下,别来打扰自己。
遭此侮辱,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儿媳的心情非常的糟糕,便一怒之下回到了娘家,眼泪汪汪地向父母哭诉了“公公”的禽兽行为,并说自己还抓破了公公的脸。
父亲听后,当即气势汹汹地前去找亲家公理论。可是,当父亲看亲家公时,却发现亲家公脸上并无任何伤痕。
▲明代官员断案图
见此,父亲心中的怒火一下就熄灭了,以为是女儿在公婆家中受了委屈,这才对自己撒谎,想让自己替她出头,便不好解释太多,闲聊两句后,就又回去了,并责怪女儿无端损坏长辈名声,女儿则更感委屈。
在公婆家被“公公”欺负,回家想讨个理,反被父亲责怪。于是,女儿就想不通了,羞愤之下,寻来三尺白绫,悬梁自尽。
虽然,父亲也很懊悔,但女儿死也,也只能报官,并将女儿前言向官老爷复述一遍。
人命关天,官老爷也不敢懈怠,立即派衙役将公公抓来,但公公死活不承认自己欺负儿媳,并昂起脸来让仵作查验。结果,并未发现任何伤痕。
正当官老爷犯难之时,突然有围观的街坊站出来说,曾恍惚看到婆婆的脸上有抓痕。
很快,婆婆也被带上公堂,心知无法隐瞒,只好如实招供。
随后,这桩荒谬而又离奇的“婆奸媳”公案便传遍了苏州府,并掀起了一股热议“婆媳关系”的浪潮。
自此,原本幸福的家庭,只因婆婆的荒唐行为,却被推进了悲剧的深渊。
▲冯梦龙与《古今谭概》
其实,细思之下,就算婆婆做下了荒唐之下,但也有许多机会是完全可以这样的悲剧避免发生,只可惜都两家人给错失了。
机会一:婆婆脸上的挠痕,明显很不正常,公公为何不追问。一旦得知详情,又发现儿媳不在,难道会猜不出来什么情况吗?就算不道歉,最基本也该赶到儿媳娘家去澄清一番吧。机会二:俗话说“知儿莫若父,知母莫若母。”自家女儿是个什么人,做父母的咋就不清楚呢?如果,父亲真相信了女儿之言,也该对此事有所怀疑,至少也可避免女儿的自杀吧。机会三:身为婆婆,做下如此荒唐之事,为何不去考虑一下此事会带来什么样的恶果呢?否则,同样有机会避免悲剧的发生。机会四:就算婆婆对儿媳有所怀疑,为何不将心思放在方便“看管”的老伴身上,反而要“舍近求远”去试探儿媳呢。否则,又何来悲剧上演。虽说,自古以来,婆媳关系都是家庭和谐幸福的关键基石,但动摇这份基石的主要因素却是“信任的缺失”与“交流的匮乏”。毕竟,交流才能加深感情与增进了解,而感情和了解又是信任的基础。所以,婆媳关系看似很难,实则却可以化难为简,只需做到“信任与交流”便可。
备注:此来来源明·冯梦龙的《古今谭概》。
图片来源网络
标签: 古代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