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换太子究竟是怎么回事?背后隐惊天秘密

犀牛历史 130 0

  《狸猫换太子》在我国民间文学中很出名,故事剧情大致如下: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年长无子,他的两个妃子刘妃与李妃同时怀了身孕。真宗召见二人,各赐信物,并声明哪个生了儿子就立谁为皇后。生性阴险的刘妃在太监郭槐的帮助下,把李妃生下的孩子换成了剥了皮的狸猫,命承御寇珠将孩子抛人九曲桥下淹死。

  


  寇珠不忍,求计于太监陈琳,将太子藏入妆盒,密送八贤王赵德芳处抚养。刘妃诬告李妃产下妖摩,于是真宗将李妃贬入冷宫,册封刘妃为皇后。郭槐告发寇珠与陈琳在九曲桥私会,刘皇后命陈琳拷问寇珠,寇珠不屈,触柱而亡。刘皇后又命郭槐火烧冷官,李妃被内监救出,流落民间。

  


  18年后,真宗死,李妃之子赵祯即位为仁宗,包拯至陈州赈济,李妃鸣冤,包拯受状查明沉冤。仁宗斩郭槐,贬刘大后,迎母亲回官,母子团聚,“狸猫换太子”真相大自。

  总之,《狸猫换太子》的传奇故事流传大江南北,人们津津乐道、信之不疑,原因是这个故事在历史上确实有踪迹可寻。

  


  宋仁宗的生母李宸妃,名号特置,实有其人。李宸妃只是章献皇后身边一名待女,每天负责铺床、叠被等杂事。李妃肤色如玉、庄重寡言,所以真宗皇帝对其一见倾心。不过,李妃怀孕生下仁宗后,只得了一个“婉仪”的名分,地位卑微。更可怜的是,仁宗在襁褓中就离开生母,由杨淑妃抚养。仁宗从小称刘氏为大娘娘,杨淑妃为小娘娘,在他眼中,刘氏就是自己母亲。真宗死后,李妃为真宗守陵,进位为妃,不久即病逝,死时年仅46岁。仁宗继位却没有亲政,朝政大权掌握在章献太后手中。对于仁宗的身世,宫中虽然有人知道事情始末,却因畏惧太后,无人敢言。章献在世时,仁宗始终不知自己生母已死。章献死后,燕王赵元俨才把事情真相告诉仁宗。

  


  历史记载,赵元俨说出真相的同时,还怀疑李宸妃“死以非命”。仁宗皇闻此言,无异于晴天霹雳,心情激荡、悲痛万分。他数日不理朝政,下诏书自责未尽生养死葬之孝心,并追封生母为皇大后,谥号为“庄毅”(后改为“章毅”),主持迁葬母亲的仪式。开棺证明,李宸妃并不是“死以非命”。

  


  然而,传奇故事并没有完全脱离真实的历史:历史上有刘妃其人,且与宋仁宗生母确实有过纠葛。当然,用狸猫换太子则完全是文学创作者的天马行空。

  李宸妃跌宕起伏的历史,本来就是非常好的传奇文学素材,戏剧创作者自然不会错过。胡适先生曾感慨:“这样的大案子自然最容易流传,最容易变成街谈巷议的资料。”尽管李宸妃并不是“死以非命”,但这四个字却为后世话本和戏剧的作者们提供了无限遐想的空间。

  


  戏曲编著者为了令作品臻于完美,“有意驾虚”,往往不是格之以理,而是会之以情。《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流传颇广,正是因为剧作者创作时不拘泥于历史,成功用艺术弥补了历史导致的缺憾,迎合了普通大众的心理预期。

  


  《狸猫换太子》传奇另一不真实之处是包拯的出现和参与。真正的包公虽然也曾经断过狱,但却是以直言敢谏著称于世的,并没有涉及仁宗皇帝、李宸妃与刘妃之间的事件。千百年来,人们一直传颂包公为官刚正、执法严峻,杂剧戏曲将其演绎得活灵活现,让其也融入这个故事,使观众误以为这就是历史。

标签: 狸猫换太子的历史真相 狸猫换太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