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英雄最深入人心,最直观的表现是三国英雄人数众多。三国时期人口大约降到了1000多万,还没有现在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的人口多,它所产生的人们耳熟能详的英雄就有一大批,有名有姓的更多了。
《三国志》里有传记的约300人,《三国演义》过去大家认为写了400人,据史学家沈伯俊先生点数,《三国演义》实际写了1230个人物,虽然不全是英雄,但英雄占了很大比重,如果再去跟当时的人口总数去比,三国这个时代就确实了不起。
三国可以说是古代历史上产生杰出人物精英人物密度最高、这些杰出人物精英人物在后代总体知名度也最高的时代。
随便找个人,让他列举一下南北朝或五代十国时期的10位英雄或者精英的名字,也许得想半天,也许想了半天也列举不出来,但如果说到三国,任何人随便说出20个、30个名字都不是什么难事。
三国英雄如此深入人心呢?我觉得,是因为这个时代有以下几个难能可贵之处,更有助于英雄的成长:
第一,不以出身论英雄汉代有个很不好的地方,就是讲出身,也就是门阀制度的萌牙阶段,“老子英雄儿好汉”,那时还没有科举考试,实行的是所谓察举制,制度体系设计得本身就不够严密,而且操作上也由少数人所控制,寒门子弟缺乏晋身机会,所以产生了“四世三公”、“四世五公”这样的大族、世族,袁绍、袁术就出生在这样的家族,不用奋斗就能轻松地步入仕途,其它人就不行了。
汉末一场巨变改变了一切,曹操提出“唯才是举”,反映的其实是时代巨变下的新特征新风貌,不这样做就得不到真正的人才,没有真正的人才就成不了事,这样以来,只要有才能你就能脱颖而出,所以刘备、关羽、张飞、吕布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才能实现“草根逆袭”,诸葛亮、司马懿这些普通的书生也才有了更大更宽广的人生舞台,所谓“英雄出道本无奇”,没有时代的巨变很多人终其一生大概也只能默默无闻。
第二,不以敌我论英雄这一点也难能可贵,英雄相惜,英雄互敬,即使是对手也很少作人身攻击,这是三国时代的一个正能量。曹操当着刘备的面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还夸孙权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司马懿夸诸葛亮是“天下奇才”,还有关羽、张飞,曹操、孙以手下的谋士和将领们一再夸他们“勇而有义”,是“熊虎之士”、“万人敌”。
你有本事我佩服,我不“羡慕嫉妒恨”,也不去诋毁,英雄相惜不拆台,你是英雄我也是英雄,英雄自然就更多了。
第三,不以成败论英雄关羽就不说了,他一生中其实败仗远远多于胜仗,但仍被遵为武圣。还有诸葛亮,五次北伐均告无功,《出师表》中所说“讨贼兴复之效”并未达成,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但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拿这些说事,没有以此诟病诸葛亮。
因为相对于结果,那时的人们更看中动机、意志和过程。与诸葛亮相比,取得成功的司马懿反而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暗淡了许多,诸葛亮死后,司马懿占领了蜀军大营,蜀中百姓反而嘲笑说“死诸葛能走生仲达”,司马懿一直活在诸葛亮的阴影中,因为有诸葛亮他的成功明显失色了很多。
标签: 历史英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