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历史是汉人勉强写的吗?

犀牛历史 120 0

《元史》是研究元朝最基本的史料,它是明朝官修的记载元朝兴亡过程的封建史书,是二十四史之一,关于这部书的基本资料,网上可以搜到,我就不再赘述了。《元史》相对于其他正史有两个鲜明的特点:第一、编修时间特别早。就在元朝灭亡的当年,即洪武元年下令编修《元史》,立项时间之早也算是二十四史之最。第二、编修速度特别快,用时特别短,前后两次开局,一年不到,第一次开局计188天,修完成吉思汗到元宁宗时期的史事。第二次开局补完元顺帝一朝史事,计143天,前后共331天,用这么短的时间修成一代大一统王朝的历史,可谓是“神速”。

要注意,尤其是第二点,这种“神速”某种意义上是编修仓促的意思,时间实在是不够,修史人员毕竟不是闪电侠,所以编修《元史》时大多只是对元代旧有史料的剪裁拼接,根本就来不及推敲、修订、校对史实,所谓“盖史为传信之书,时日促迫,则考订必不审,有草创而无讨论”,导致低级的技术性失误一个又一个,历史上对《元史》的吐槽声不断。

比如顾炎武,他在自己的著作《日知录》的评论中还算客气,客观的指出了《元史》的编修错误,如下文“《元史》列传八卷“速不台”,九卷“雪不台”,一人作两传;十八卷“完者都”,十九卷“完者拔都”,亦一人作两传,盖其成书不出于一人之手”。他在《日知录》的评论中还算是客气,但写给自己亲戚书信里则毫不留情的痛批《元史》,文如下,这说的挺火爆的。

《顾亭林诗文集·卷三》:而诸公多引洪武初修《元史》故事,不知诸史之中,《元史》最劣,以其旬日而就,故舛谬特多。

元朝的历史是汉人勉强写的吗?

元朝的历史是汉人勉强写的吗?

元朝的历史是汉人勉强写的吗?

清代学者钱大昕于元代历史用力很勤,付注了极大的心血,他认为《元史》是历代正史中最差的一部,和顾炎武的观点一样。而在他写的《二十二史考异》中列举了大量《元史》中的技术性失误,比如一人两传者,粗粗一统计就有9处,译地名、人名不一致处,更是难以枚举。

《十驾斋养新录·卷九》:古今史成之速,未有如《元史》者,而文之陋劣,亦无如《元史》者。

元朝的历史是汉人勉强写的吗?

元朝的历史是汉人勉强写的吗?

还有清代学者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中写道:“明初修《元史》,两次设局,不过一年,毋怪乎草率荒谬,为史家最劣也。”

元朝的历史是汉人勉强写的吗?

而魏源在《拟进呈〈元史新编〉表》中引用《钦定四库全书提要》亦云《元史》“在诸史中最为荒芜”。

元朝的历史是汉人勉强写的吗?

《元史》不仅是明末清初以后的人对其评价不高,在明代就已经是争议不断。比如万历年间的南京礼部尚书黄凤翔为《元史》做辩解,称其书为“所撰著皆质实易晓,组织雕镂之词,屏而不用,所为将顺德意,启沃圣心,一开卷而其意弘矣”。但也不得不承认在当时有相当的知识分子称《元史》为“烂朝报”(内容陈腐,杂乱无章的文字资料)。写这篇文章前,看了一下《日知录》的相关桥段,明太祖曾经让大才子解缙修订《元史》的错误,相必朱元璋也知道《元史》匆匆修成,槽点很多,故有此举。

元朝的历史是汉人勉强写的吗?

元朝的历史是汉人勉强写的吗?

至于《元史》缺陷之所以如此之大,个人认为主要责任还是在明太祖朱元璋身上,在洪武元年还有北元势力与明廷做对,大明尚未完全形成统一格局。朱元璋宣告正统,为元朝盖棺定论的政治意图是非常迫切的,因为在历朝历代兴朝为故国修史是种传统,朱元璋借修《元史》之机,就是想借此向天下人宣告,元朝已经过去,大明才是正统王朝,并以此来获得知识分子在内的广大群众认可。政治任务如此迫切,《元史》的进度必须飞快,技术性槽点多真是没办法的事。

除了上述一人两传之外,还有传主及其子孙之事详略失当,就比如《博尔忽传》,做为蒙古四杰、开国功臣之一的博尔忽的本传居然只有18个字,其文曰“博尔忽,许兀慎氏,事太祖为第一千户,殁于敌”,反而他的儿子月赤察儿篇幅不少。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其孙塔察儿的传记上,又出现了60多字来描述博尔忽的生平,这很显然就是没有经过一点校对,各写各的嘛!

《二十二史考异·卷九十三》:博尔忽为四杰之子,本传叙其事甚略,乃于从孙塔察儿传内载博尔忽事凡六十余言,详略可为失当矣。

元朝的历史是汉人勉强写的吗?

元朝的历史是汉人勉强写的吗?

《元史》博尔忽本传

元朝的历史是汉人勉强写的吗?

《元史》塔察儿传中对博尔忽经历的叙述。

而这种修订不细,站在明朝官方的角度看,还有够得上“诛九族”的政治错误。就比如说至正十四年,元军在丞相脱脱的率领下兵围高邮,分兵四出,攻打六合,《元史》载:分遣兵平六合,贼势大蹙。

元朝的历史是汉人勉强写的吗?

而当时在六合的是谁?《明太祖实录》载曰:于是(朱元璋)率师东之六合,与耿再成守瓦梁垒,元兵攻之急。每日暮攻垒,垂陷,复去之,明旦,复完垒,与战如是数四。

明太祖:“小宋啊!你这段究竟说谁是贼啊?”

元朝的历史是汉人勉强写的吗?

当然,的编纂者对避讳、舆论引导这方面已经尽力了,在《元史》中称红巾军为“妖寇”,完全隐晦了朱元璋打天下时和龙凤政权的关系,只是时间太仓促,留下了这么一个漏洞。

除此之外还有脱漏者,尤其是前四汗时期相当多,成吉思汗的儿子察合台“不知去向”、术赤有传形同无传(稍后提到),蒙古四杰之一的赤老温不见有传,博尔忽有传形同于无。至于哲别、者勒蔑亦无传,于开国人物大量脱漏,这个情况是很严重的。

当然,造成《元史》编修质量低劣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时间紧迫,赶工期,还有如下因素:

首先,《元史》的修订质量之所以不高,是有一定的历史遗留问题存在的。就比如说叙述前四汗时期,最大的问题就是汉语史料确实稀缺,据清代学者钱大昕估计,本纪部分的史源《元十三朝实录》也对前四汗时期的情况比较茫然,编订水平不高,史源不行就造成了《元史》对于前四汗的本纪过于简略,错误过多。这个情况《元史》编修者就委婉的表达过。说成吉思汗“奇勋伟迹甚众,惜乎当时史官不备,或多失于记载云”。

《二十二史考异·卷八十六》:元初不立史官,后来修实录者,大约道听途说,十不存一,故太祖四朝纪大率疏舛,无可征信。

元朝的历史是汉人勉强写的吗?

而前四汗时期,之所以史料如此荒芜,元廷真得负一定责任的,本来前四汗时期的史料就少,结果元廷还把部分史料当作“事关秘禁,非可令外人传写”的秘籍,就比如说元朝宫廷有本叫《脱卜赤颜》的书,汉名《圣武开天记》,“纪太祖以来事迹”,史官修《太祖实录》的时候请而不出,修《经世大典》的时候又请而不出,直到元末兵祸,这书就失踪了。当然也有清代学者怀疑《圣武开天记》就是《圣武亲征录》,当然也仅仅是怀疑而已,史无定论。

除此之外,像《经世大典》、《元一统志》这样做为《元史》史源的史料,本身就存在的很大问题,由于元朝的统治范围有限,根本不可能插手处于西面三大汗国的事务,所以对这些封国的历史极其茫然,《经世大典》“于西北藩封之疆域、录籍、兵马仅虚列篇名而已”,《元一统志》“仅载内地各行省,而藩封及漠北、辽东、西域皆不详”。这就让术赤、察合台这种元朝疆域外的汗国的奠基者很尴尬,他们完整的生平事迹注定不能出现在《元史》上了。

元朝的历史是汉人勉强写的吗?

术赤还有聊胜于无的传记,察合台就直接失踪了。附《元史》术赤传,当初我还激动了一把,我一看原文简直惊呆。

以上都是元朝的锅,确实不该让明朝来背。

元朝的历史是汉人勉强写的吗?

其次、就是修史者的问题。说实话,参与编修《元史》诸公除了王祎具备史才之外,其他不是临时起征山林隐逸之人,就是“词华之士”,这就导致了“涉猎前史,茫无头绪,随手挦扯,不无差谬”。而且没有对蒙语的读写能力,意味着像《蒙古秘史》这样的史书没用上,这就会导致史料来源狭窄。而真正对元朝典章制度熟悉的故元文臣如危素等反而被排除在列,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元史》的史源之一《元实录》就是危素力保下来的。“宋景濂尝仕元代,讵无闻见,乃不能稽考,以成一代之信史,良可愧矣。使以危太仆领其事,当不至疏舛乃尔”。

元朝的历史是汉人勉强写的吗?

综上所述,《元史》质量不行是由三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朱元璋急于求成的政治压力。二、元代史料内容本身缺陷颇大。三、修史团队确实不行。就是因为《元史》未尽完善,才出现像《元史新编》、《新元史》这样的补完作品,这些后出史书参考了外文史料,从内容的广度上来说比《元史》更胜一筹,但从史料的原始性来说,《元史》的作用根本无法替代的。

引用文献:《明太祖实录》、《元史》、《十驾斋养新录》、《日知录》、《二十二史考异》、《二十二史札记》、《元史新编》、《顾亭林诗文集》、《田亭草》

标签: 元朝历史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