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典故(故事)??

犀牛历史 116 0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

  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

  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

  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

  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

  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 义不帝秦 』

  出于《战国策·鲁仲连义不帝秦》 表示坚持正义,宁死不屈。

『 顶天立地 』

  出于元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 形容光明正大,气概豪迈。

『 脱颖而出 』

  出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机会就能表现自己。

『 歃血为盟 』

  出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比喻订立盟约时,嘴边涂上牲口的血,表示

诚意。

『 因人成事 』

  出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意为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

『 碌碌无能 』

  出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形容没有能力,无所作为。

『 前功尽弃 』

  出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表示以前的功夫完全白费。

『 难至节见 』

  出于《藏书·名臣传·肥义》 比喻人们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贞。

『 拔帜易帜 』

  出于《史记·淮阳候列传》 比喻取而代之。

『 两鼠斗穴 』

   出于《史记·淮阳候列传》 比喻两军相遇于险要而狭窄的地方,没有与会

侧击的余地。

『 贫贱之交 』

  出于《藏书·虞卿平原君》 指患难之交,生死与共的朋友。

『 刎颈之交 』

  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形容友谊极其深厚。

『 知人不易 』

  出于《藏书·直节名臣·虞卿平原君》 指了解人不容易。

『 两虎相斗 』

  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比喻两雄像争。

『 不遗余力 』

  出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意为用尽全力。

『 吞炭漆身 』

  出于《战国策·赵策》 表示下决心报仇泄恨。

『 排难解纷 』

  出于《战国策·赵策三》 指调停双方争执。

『 因势利导 』

  出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指顺着事情的发展趋势加以引导。

『 攻难易守 』

  出于《藏书·九国兵争》 指古代军事家在双方条件相差不太远的情况下得出

的结论。

『 四分五裂 』

  出于《战国策·魏策一》 形容分散,不统一,不团结。

『 怒发冲冠 』

  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形容气愤到了极点。

『 安如磐石 』

  出于《荀子·富国》 形容稳固。

『 金枝玉叶 』

  出于《元曲选·纪君祥〈赵氏孤儿〉二》 旧指皇族。帝王之家的子孙。

『 犹豫不决 』

  出于《战国策·赵策三》 指拿不定主意。

『 弹丸之地 』

  出于《战国策·赵策三》 形容地方很狭小。

『 舍本逐末:

  出于《战国策·齐策》 比喻做事不抓主要问题,只顾细微末节。

『 胶柱鼓琴 』

  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形容对事物处理不当,失去应有的作用。

『 管窥锥指 』

  出于《庄子·秋水》 比喻见识狭窄或片面。

『 嫁祸于赵 』

  出于《史记·赵世家》 指祸害转移到别人身上。

『 市道之交 』

  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比喻有些人重利忘义,交朋友与市场买卖交

易一样。

『 不翼而飞 』

  出于《战国策·秦策》  比喻言语或消息流传得极快。

『 伤弓之鸟 』

  出于《战国策·楚策四 》  比喻受过惊吓变的过分胆小怕事。

『 以卵击石 』

  出于《荀子·议兵》等 比喻不自量力,自取灭亡。

『 矿日持久 』

  出于《战国策·赵策》 意为空废时日,长久拖延。

『 利令智昏 』

  出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利欲使人头脑发昏,丧失理智。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出于《史记·赵世家》 比喻人才或事物的贵重,在于起

作用而不在于数量。

『 清出于蓝而胜于蓝 』

  出于《荀子·劝学篇》 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出于《史记·淮阴侯列传》 聪明人多次考虑问题,也难免会

有失误的时候。

『 不可同日而语 』

  出于《史记·苏秦列传》 形容两者不能相提并论。

『 三寸不烂之舌 』

  出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形容能言善变。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出于《荀子·王制》 古时用以告诫君主要居安思危的意

思。

标签: 春秋历史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