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有哪些历史意义?

犀牛历史 84 0

  《牡丹亭》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它的浪漫色彩。它的浪漫色彩最重要的表现是“梦而死”、“死而生”的幻想情节。杜丽娘所追求的爱情在当时的现实环境里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可是在梦想、魂游的境界里,她终于摆脱了礼教的种种束缚,改变了一个大家闺秀的软弱性格,实现了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

  例如在《惊梦》里,杜丽娘在梦里和柳梦梅相见,“真个是千般爱惜,万种温存”。又如在《冥判》里,杜丽娘还敢于向阎王殿下的胡判官诉说她感梦而亡的全部经过,得到判官的允许自由自在地去寻找梦里的情人。作者用这些富有奇情异彩的艺术创造突出了现实和理想的矛盾,也表现了青年妇女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强烈追求。

  本剧采用抒情诗的手法,抒写人物内心的感情,《惊梦》、:《寻梦》、《闹殇》、《冥誓》等出更多地像抒情诗,而不太像剧本。用写诗的手法写戏曲是我国戏曲作家的传统,汤显祖正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牡丹亭》以文辞典雅秀丽著称。如《惊梦》的几支曲子一向为人称道(见“经典摘录”所引)。

  这些曲子写杜丽娘对春光的欣赏和叹息,透露了她爱情上的苦闷。这种典丽的曲文用来刻画杜丽娘这样出身官宦人家的小姐的情态是很适合的。《牡丹亭》的曲文并不单纯是典丽,在描写下层人物如农夫、牧童和桑妇时,比较通俗。在宾白的运用上,语言比较精练,也较通俗,在描写陈最良等人物时,尤为出色。

  不过《牡丹亭》曲文也表现出它的弱点,比如使用冷僻的典故过多,甚至有晦涩生硬之病。

标签: 牡丹亭是明代谁的名作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