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时期为什么流行“义亲”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犀牛历史 24 0

人类社会在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形成家庭、慢慢壮大为家族,家庭是由丈夫和妻子及孩子组成,家族是由祖辈、父辈、自己这一辈乃至子辈、孙辈组成。

而这些关系的组成主要是有着血亲的关系,在血亲之外还有姻亲,即除男女双方结婚之后,相互之间的血亲都是对方的姻亲。在五代十国则在这两种关系之外,还有一种“义亲”,今天探究一下五代十国时期义亲的现象。

五代十国时期为什么流行“义亲”关系

义亲关系早在五代十国之前就早已存在,所谓义亲,是指两个人之间通过类似盟约的方式结为一种亲属关系,简单来讲就是本来两人之间非亲属关系,但是因为某种原因愿意结成亲属关系。

像这种义亲关系在五代十国这个特殊的历史阶段非常的流行。当时义亲关系的表现形式也非常广泛,除了养父母子女关系外,还有义叔侄、义甥舅等义亲关系形式,至于为什么流行?原因如下:

1,利益捆绑

人们在受到伤害或者威胁时,一般选择是趋利避害,而五代十国时期混乱不堪,当时的整个社会充斥着各种尔虞我诈和杀戮,因而谁的军事实力最强,谁就能有着相对平安的生活。

面对这样的危险环境,很多人会想尽办法去认义亲,而那些手握兵权的人物就是他人认义亲的对象,因此五代十国手握兵权割据一方的人,身边义亲关系的人数不胜数。

例如梁太祖朱全忠、唐庄宗李存勗、晋高祖石敬瑭、周太祖郭威等人都是聚集很多义亲关系之人聚在身边,甚至石敬瑭本人都是通过义亲关系,从而不断壮大自己,才能建立一个地区政权,后来为了保全自己,主动认辽国皇帝为父亲,还把燕云十六州孝敬给辽国,所以石敬瑭又称“儿皇帝”。

又例如后周的郭威在登基后,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地位,认后汉太后为母亲。

因此在五代十国时期,很多义亲关系都是利益捆绑,掌握兵权的大人物需要人才效忠,而很多人才为了活命和上位必须要找一个依靠,如此双方达成共识,成就一段义亲关系。

2,恩情和实际需要

首先,恩情关系所致。自古以来,讲究忠义仁孝,还有句名言叫做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在五代十国的战乱时期,很多人因为战争而家破人亡,整个天下万千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但是在这个乱世之中总有很多好心人救助一些落单的孩子等弱势群体,特别是年少的孩子,无论男女他们都懂得救命之恩无以为报,只有选择认对方为养父母,把恩人当亲生父母对待。

其次,为何说是实际需要?因为古代的人们讲究“孝道”,正所谓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五代十国之人都身在水深火热之中,谁也不知道明天自己会不会死去。

因此很多家庭由于战乱自己的亲生儿子都死于非命,但是宗法思想深入骨髓,即便是认一个义子来传宗接代,也不能让自己无后,所以因为这个实际需要的原因,推动着五代十国的义亲现象不断发展。

3、民族融合和法律意识淡薄

第一,经过唐朝时期的多民族融合,把少数民族喜欢结盟友的观念和认义亲的思想融入到中原文化当中,逐渐影响着中原地区,特别是唐朝后期就已经开始流行义亲关系,例如安禄山为了取得唐玄宗的欢心,就厚着脸皮认比自己年轻很多岁的杨玉环为义母。

等发展五代十国,在深处环境的逼迫下和思想意识的左右下,开始流行义亲关系。

因为各地都是拥兵自立,每个政权各干各的,都想着吞并对方,没有时间精力去推行法律,所以人们被乱世拉回到以丛林法则为主的社会阶段,因而大家的法律意识几乎已经消失,只想着通过认义亲从而抱团发展,不然单枪匹马随时会被灭亡。

4,因为很多掌握大权的人没有子嗣

在五代十国时期,因为战乱不仅是普通百姓没有了儿子,很多拥有军队的势力之主也没有自己的儿子,但是为了自己的权力继承,就会主动去认义亲关系,这样的现象在当时普遍存在。

而这些人在当时颇具影响力,影响着当时整个中国社会都呈现出认义亲的现象。例如后周皇帝就是把自己的皇位传给了自己的义子柴荣。

五代十国的义亲关系的表现

第一,直接灭亡唐朝的罪魁祸首-朱温,他在逐鹿天下的过程中,就收养了诸多义子,而且培养出来当作征战的“利器”,例如朱温决定灭掉名存实亡的唐王朝之时,并不是自己亲自杀的唐昭宗,而是命令自己的义子之一朱友恭出手弑君;

例如另一个义子朱友文,则专门安排他搜刮民脂民膏,用来充实自己的军费;当然朱温还有诸多义子为他效命。

第二,五代十国初期最强的割据势力之一晋王李克用,这位李克用在当时收了几十个义子,其中能力强又备受宠爱的十三个义子被称为十三太保,这十三个人为李克用的势力壮大立下过汗马功劳。

后来李克用亲子李存勖建立后唐政权,但是后继之君是李克用之义子李嗣源,李嗣源成为后唐第二位皇帝,史称后唐明宗。例如李克用还曾经与契丹耶律阿保机结为义兄弟,约定攻打后梁。

南唐后主李煜的爷爷李昪建立南唐政权,而李昪在自己有实力建立南唐之前,曾经认杨吴政权权臣徐家家主为义父,后来徐家家主还把权位留给他继承,李昪在杨吴政权发展几年之后,选择自立为王,最后和平政变取代杨吴政权,成立南唐。

后梁的朱汉宾,他的父亲朱元礼曾经以义子身份效忠梁太祖,之后战死沙场;以及后梁太祖还认了自己的义舅王重荣,认了自己义兄弟王建、朱瑄、罗弘信、韩建等人。

以上只是五代十国时期“义亲”表现的部分记录,都是一方政权掌舵者的义亲关系发展,他们麾下势力所关联的义亲关系不知多少!

五代十国结义亲的影响

1,有利的的影响

不可否认,在当时特殊的战乱环境下,政权林立,加上改朝换代如同家常便饭,因此很难形成有权威性的政权,所以相互之间互相攻伐,都希望灭掉对方,因而义亲关系的发展,有助于帮助各大势力网络人才,快速提升自己的实力,更便利地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

同时,因为各种义亲关系的存在,有助于各政权的基本稳定,若是各势力掌舵者没有存在义亲关系,恐怕五代十国的乱象会更严重,因为很多掌权者自己没有子嗣,还能传给自己的义子,一旦连义子都没有,恐怕手下之间立刻就会因权位的杀的天昏地暗。

2,以利相合当以利相散

前面提到认义亲,很多认都是因为利益捆绑,既然是源于利益关系才互相结定的亲属关系,破灭也只需要利益筹码足够就行。

因为双方都是以自己利益为先,遇到困难,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义亲关系,例如前蜀开国君主王建,在建国之前,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认当时唐朝的权宦为干爹,后面在自己壮大之后,为了自己的军事利益,毫不毫不犹豫地这位太监。

例如朱温安排自己义子朱友恭斩杀唐昭宗,接着朱温以“弑君”之罪名砍了朱友恭,这个事件告诉世人朱温与身边人的义亲关系可以因为利益而随便抛弃。

例如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建立后唐,但是在自立皇帝之后,与自己的义兄弟之间没有处理好关系,因而被义兄弟之一的李嗣源怀恨在心,抓住机会一举杀了李存勖,李嗣源自己当了后唐第二位皇帝!

3,让政权无法真正的稳固

当一个政权之主认了多位义亲,这些义亲在他成立政权期间立下过功劳,再他的政权当中占据重要位置。

如果她自己还活着,在一定程度上能压住各大义亲,但是他一旦去世,他的亲儿子就很难压制了,但是又不能全部杀掉,否则会让自己势力分崩离析,所以只能继续用利益收买人心,但是这个做法终究不能长久。

毕竟义亲们如果能为自己获取更大的利益会直接选择造反,即使不造反也会暗中扰乱政局,这个也是五代十国一直战乱不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李克用在去世前还有很多义子掌握兵权,所以在他亲儿子继位之后,没法平衡局面,而引发政变,最终皇位被李克用义子夺得!

综上所述,五代十国时期的义亲现象,之所以流行主要是因为唐朝后期的历史影响和当时的特殊战乱环境,加上当时各大具有影响力的人都在发展自己的义亲关系,让很多人们的思想意识里把义亲当作一种很随意的做法。

甚至很多人为了利益可以随意认义亲,也可以为了利益可以无情地抛弃义亲,因而这个“义亲”现象在当时的整体发展没有太多正向的意义!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