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军打毛文龙,竟差点把朝鲜给灭了

犀牛历史 21 0

十六世纪末,建州女真部崛起于中国东北,并建立了后金政权,开始与明朝分庭抗礼。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明朝决定消除这个隐患。

1619年,“萨尔浒战役”爆发,明朝四路大军进攻萨尔浒,被努尔哈赤指挥的后金军各个击破,明军大败。

此后不久,乘胜扩大战果的后金军就占领了整个辽东。

偷鸡不着蚀把米,明朝不知是该哭呢,还是该哭呢。

明军如此不经打,导致后金野心膨胀,企图把战火烧到山海关,继而向北京进军,然后拿下整个明朝。

没想到,丰满的理想最终成了一个无法实现的梦,阻止其梦想成真的,是当时最令后金头痛的平辽将军总兵官(1622年六月朝廷正式任命)毛文龙。

毛文龙建立、镇守的东江镇,成了后金军前进道路上异常坚固的堡垒,这个堡垒不拔掉,后金军对辽西都无法进行有效进攻,更别说大明本土了。

当时的天启皇帝对毛文龙说:“使奴狼顾而不敢西向,惟尔是赖!”

东江镇之重要,由此可见一斑。

东江镇治所位于今天的朝鲜平壤市椴岛(皮岛),理论上来说,其辖区包括辽河以东的沦陷区。

实际上只有渤海各岛,和旅顺堡、宽奠堡,以及朝鲜境内的铁山、昌城等据点。

东江镇是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毛文龙率领197名勇士取得“镇江大捷”后建立的。

东江镇建立后,毛文龙随后招抚辽民,训练士卒,建立了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军队,而且还收复了金州、旅顺、宽奠、叆阳、旋城等大片失地。

毛文龙还在后金统治区“飞书遍投”,号召辽民起来反抗。

并不断派兵四处出击,深入后金腹地打游击战,不断消耗敌人的力量,对后金后方造成了严重威胁,成为后金的心腹大患。

以至于后金官员发出这样的叫嚣:“毛文龙之患,当速灭耳!文龙一日不灭,则奸叛一日不息,良民一日不宁。”

岂止是“良民不得安宁”,东江镇的存在,对后金对明朝的军事行动,也是一个极大的牵制。

他们一有行动,东江军就在后面搞事,搞得他们寸步难行。

这种局面,贯穿于努尔哈赤整个统治时期,使其在军事方面再无大的作为。

1626年八月,努尔哈赤挂了,其子皇太极继位,他决定打破这种战略平衡,为南下进攻明朝本土创造条件。

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首先搞掉东江镇这个“捣蛋鬼”。

有意思的是,这场原本是为了打毛文龙的战役,竟然演变成了对朝鲜的“征讨”。

《满文老档》是皇太极时期以满文撰写的官修史书,关于这场名叫“丁卯之役”的战役,它是这样记载的:

“天聪元年(1627年),岁在丁卯,征朝鲜国。先是朝鲜纍世得罪我国,然此次非专伐朝鲜。

明毛文龙驻近朝鲜海岛,屡收纳逃人。我遂怒而徂征之,若朝鲜可取,顺便取之。故用兵两图之。正月初八日起行。”

根据记载,后金起初并未把朝鲜作为攻击目标,而是只想搞掉毛文龙和他的东江镇。

可是朝鲜把他们得罪了,就想顺便收拾一哈,若能占领,就顺便把它占了。

正式行动之前,狡猾的皇太极先放了个烟幕弹,企图欺骗辽东巡抚袁崇焕,派出一个以金纳为首的九人代表团,来到袁崇焕所在的宁远,假意议和。

他同时伸出的是两只手,一只手上捏的是一颗小白兔奶糖,给袁崇焕看的,另一只手里攥着一把尖刀,从背后直接刺向东江镇。

为了一举拿下东江镇,皇太极派出了镶蓝旗旗主阿敏、镶白旗旗主阿济格、镶红旗旗主岳托,贝勒济尔哈朗、杜度、硕托,以及总兵李永芳等悍将。

出动的兵力是十万精锐,人数上大大超过毛文龙的东江军。

按理说,这是后金和明朝之间的PK ,与朝鲜方面无关,他们只需坐山观虎斗,然后哪只虎斗赢了,再投入哪只虎的怀抱。

然而,由于表面上看起来毛文龙弱爆了,朝鲜便认为毛文龙肯定不是后金的对手,毛文龙必输,后金必赢,他们为了自保,便不假思索地倒向了后金。

战役还未开始,朝鲜方面就主动为后金提供朝鲜服装,后金军换上“丽帽丽服”,摇身一变成了朝鲜军队,围攻铁山。

铁山都司毛有俊猝不及防,被冒充朝鲜军的后金军打了个措手不及,加上仅有区区千余守军,一场血战,守军全军覆灭,毛有俊自刎殉国。

但哪怕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没人投降。

后金军之所以把第一个目标锁定为铁山,是因为他们判断毛文龙在铁山,他们的目的,是想通过斩首行动干掉毛文龙,造成东江军群龙无首的局面,之后的事情就好办了。

谁知判断失误,毛文龙当时不在铁山,不然,也许后金军就得逞了,就不会有之后的一系列精彩“演出”了。

在铁山得手后,后金军的第二个目标,是距铁山仅三里的云从岛。

当时正值隆冬,海水变成了坚冰,十分有利于后金铁骑的行动。

“职惟知尽忠报国,绝不肯偷身自免!”毛文龙立即率部反击。

激烈的战斗,在坚固的冰面上展开。

后金军人数大大占优,装备大大占优,但他们的优势,在视死如归的东江军面前,是不存在的。

双方的态势,虽然像一群羊面对一群狼,但那群羊毫无惧色。

因为他们明白,在内缺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只有靠自己浴血奋战,才有生存的机会。

虽然也有不小的牺牲,但东江军的顽强表现,大大出乎后金军的意料。

原本他们是想来个碾压的,但这始终没有发生,而且强攻多日都不能奏效,无法前进半步,后金军有点蒙圈。

当他们的伤亡不断扩大,后金主帅阿敏终于恼羞成怒。

有意思的是,他怒的不是毛文龙和他的东江军,而是朝鲜人。

打不过毛文龙,就认为是朝鲜人造成的,然后迁怒于朝鲜人——不知道这种逻辑的依据,是什么?

只能说,阿敏的脑回路异于常人。

不知他是否还记得,战斗还没打响,人家朝鲜人就在帮他们!

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得出这种逻辑,实在令人佩服得紧!

而这,也就是《满文老档》里所说的所谓“得罪”。

于是,阿敏转而进攻朝鲜的义州和安州。

这一次运气不错,捏到了软柿子,上述两州的城池很快被攻破,后金军用大开杀戒的方式,来释放之前积累的怒火。

阿敏这一口,像是咬到了冰激凌,尝到了甜味,顿时食欲大振。

他看了看手里的冰激凌——这玩意儿既然这么好吃,为何不全部吃掉?

于是,他率大军扑向朝鲜首都王京。

他想干脆把朝鲜灭了,然后在那里称王,不回原单位了。

这大概就是《满文老档》里,所谓的“若朝鲜可取,顺便取之”了。

朝鲜国王李倧当然不愿把江山拱手让人,他一边出逃,一边遣使向明朝求援。

在求援之前,他没忘先向明朝和毛文龙请罪:皇上和毛大人明鉴,把敌人引来不是我的主意啊,是下面的人干的。

在这之前,朝鲜虽然屁股坐歪了,但咱们明朝大人大量,没必要对属国的过错斤斤计较。

再说,咱大明不救他,哪个来救他?

所以,接到求援后,天启皇帝并未犹豫,立即给毛文龙下诏,希望他不计前嫌,马上出兵援朝。

那时的毛文龙刚打过一场恶战,不但兵力消耗不少,粮饷和武器装备也未得到补充,非常短缺,但他接到诏书后,二话不说就率部入朝,对自己的困难只字不提。

北风呼啸,寒冷刺骨,空气都被冻得硬邦邦的,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东江军,面临自成立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他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后金军,而是严寒和给养。

衣不蔽体,只能靠一腔热血硬挺着。

相比之下,食物似乎比较好解决,只不过他们天天吃的,是死人肉——拉死尸为食。

真不知他们能够坚持下来,靠的是什么信念。

好在,在毛文龙的激励下,东江军的战斗意志比之前更加顽强,而且士气始终极其高昂。

在条件如此恶劣的情况下,与后金军在宣州、晏庭、车辇、义州等地的拉锯战,一直没停过。

东江军顽强的战斗意志和高昂的士气,与毛文龙的以身作则不无关系——尽管身中数箭,他仍冒着箭雨,死战不退!

主帅不怕死,谁“敢”怕死!

而随着气温逐渐转暖,冰消雪化,战事逐渐朝有利于东江军方面转变。

尤其是河水、海水解冻后,以骑兵为主的后金军畅行无阻的优势不再,而东江军则神出鬼没,随时设伏,抓到机会就将后金军胖揍一顿。

五战五捷后,东江军将后金军困在银杏江,随后在千家庄、瓶山一带与之决战,“文龙自率兵出,大战,杀固山三、牛鹿八人,斩两千余级”。

战斗的激烈程度,把当时在中国的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都震惊得不要不要的,在向欧洲人介绍这场决战时,他是这样说的:“此次战役之激烈为中国所未曾见。”

然后就是对毛文龙个人的高度评价:“抗拒鞑靼人最有力的要数英勇盖世的大将毛文龙。”

至于后金“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别说在朝鲜称王,搞不好连老家都回不去了。

最后时刻,这个多次对皇太极发表不满言论的糊涂虫,总算清醒了过来,急忙杀出一条血路回到本土。

“丁卯之役”的胜利,不单单是一场战役的胜利,更是“万历朝鲜之役”以来,明朝军队“又一次帮助朝鲜免于亡国的军事行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