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快灭亡的时候有几万个王,怎么安排他们的封号?

犀牛历史 21 0

据统计,在明朝万历时,藩王宗室的总人口已经达到了15万人。以后更是有增无减,到明朝灭亡时,有爵号的(包括王爵,也包括其他爵位)的已经几万人了。

这些宗室都不自食其力(国家不允许),只能坐着吃国家给的俸禄,成为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但是今天咱们不讨论这个问题,只说说这些王爷们的封号问题。

摒除掉丑恶的字眼(封号很少用丑恶的,除非是雍正对八弟九弟的“阿其那”“塞思黑”这种明显的侮辱行为),再去掉避讳的字(古代的避讳很很多的。甚至唐玄宗在清朝不称唐玄宗,改称唐明皇,就是为了避康熙玄烨的名讳),剩下的常用字,显然是不够用作爵号的。

但,封爵是常常用生僻字的。经常有人拿“红楼梦中贾琏、贾琮和乾隆嫡子永琏、永琮是巧合吗?”来说事儿,其实就是巧合:玉字旁的字多美好含义,乾隆和曹雪芹都用它来起名而已。而要用同样的偏旁部首起名,孩子多了,更容易出现生僻字。

历史上还有个皇帝,自己的名字太普通,为了给老百姓“避讳”减少麻烦,特意给自己改名:他原来“刘病已”,后来改为“刘询”。

又说远了,还回到明朝的爵号上来:如果连生僻字算上,《康熙字典》收录汉字47035个,应该够用的了吧?毕竟“一字王”并没有那么多,“二字王”要用两个字来组合,范围就更大一些了。

如果字实在是不够用,怎么办?嘿,这个问题,武则天也遇到过呢。她倒不是嫌字太少不够用,而是觉得当时的汉字里,没有一个足够表现她的伟大。

于是,她创造了一系列的新字,其中就包括她自己的名字“曌”字。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