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帝如果选择南迁,明朝是否有一线生机?

犀牛历史 18 0

从后世史学界的角度来说,如果明朝灭亡的时候,崇祯没有选择自尽,而是选择提前迁都南方的,其实是有一线生机的。

当然,这种说法,只是单纯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考虑的。因为从整个南明时代的历史来看,如果当时崇祯皇帝还在的话,明朝守住南方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想要说明白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得先来回顾一下,崇祯皇帝到底是怎么被一步步逼得自尽的。而崇祯皇帝自尽之后的十多年里,又发生了哪些事情。

公元1642年,随着明朝在松锦之战当中战败,整个山海关外所有的地盘,基本上都被清朝占领。自此之后,明朝在面对清朝进攻的时候,再也没有还手的能力,只能被动挨打,坚守山海关。

除此之外,这一战的失败,也直接导致了明朝精锐军队,损失了很大一部分。而这部分损失的精锐军力,直接导致明朝在此之后,很难再镇压国内的农民军起义。

所以,在这一年之前,明朝中央尚且有能力,消灭大股的农民军,甚至把李自成逼得逃回深山老林。但在这一年之后,明朝想要在战场上,正面打垮农民军主力,就变得非常艰难了。

战争的失败,还仅仅只是一个表象。真正的核心原因在于,当时明朝政府的统治,已经烂到骨子里了。不但各级官员贪污成风,党争情况严重,而且国家财政更是不堪重负,连前线军队的军饷都开不出来。

除此之外,当时整个华北地区,都在闹鼠疫,而且闹得非常严重。据后世史学家估计,崇祯年间因为鼠疫的原因,整个华北地区的人口,至少减少了近一千万。要知道,当时整个明朝的总人口数,也不超过一亿。而这近千万的人口损失,直接放到华北地区的话,那就更恐怖了。

总之,鼠疫、天灾、土地兼并、农民起义、吏治腐败、财政不堪重负,再加上关外虎视眈眈的清朝……这些问题同时爆发之后,就算明朝的家底再厚,也注定扛不住了。

对于这些问题的出现,崇祯皇帝也不是没想过办法。和其他朝代的亡国之君不一样,崇祯皇帝其实并不算昏庸。至少在挽救王朝覆灭的时候,崇祯皇帝是竭尽全力了。崇祯皇帝很清楚,这些问题,如果同时应对的话,明朝就算再怎么强大,也注定会被拖垮。

所以,当松锦之战结束后,明朝已经不堪重负的时候,崇祯皇帝也想过,是否可以先和清朝议和,减少明朝的整体负担。先解决了内部矛盾,改善财政情况,然后再去对付清朝。但是,就在崇祯皇帝刚刚表现出这个意思时,就遭到了满朝官员的反对。所以没办法,最后崇祯皇帝只能同意继续打。

但这样一来,明朝就注定会被彻底拖垮,再也没有任何生路了。

此后的两年里,李自成一路率军攻城掠地,地盘越来越大。两年之后,李自成率领农民军,直接打到了北京城下。李自成刚刚来到北京的时候,其实并没想过直接占领北京。因为在李自成看来,北京城防坚固,单凭农民军的能力,根本就打不下来。

所以,抵达北京之后,李自成首先提出,要崇祯皇帝封他为王,并且将陕西地区分给他,然后他可以率军去打关外打清朝。李自成的这个提议,固然是别有用心,但从挽救明朝统治的角度来说,其实已经算是最后的一个机会了。

但可惜的是,当李自成提出这个要求后,明朝的官员依然不同意,大家强烈要求崇祯皇帝坚决抵抗。然而当李自成真正开始准备攻城的时候,此时的北京城内,却又在闹瘟疫,军队战斗力极为孱弱。

最后,明朝官员更是直接打开了城门,让李自成兵不血刃,便进入了北京城。得知此事之后,崇祯皇帝也只能长叹一声‘诸臣误朕’,然后便上吊自尽了。

从崇祯皇帝上吊的这一刻开始,明朝便算是彻底亡了。但同样也是从这一刻开始,南明的历史开始了。

当时的明朝,虽然已经被攻破了首都,但是在南方其实还保有着非常强大的统治基础。而且,明末的那场鼠疫,主要也是发生在华北地区,对于江南地区影响有限。另外,明朝末年的农民军起义,也主要发生在北方。南方虽然也有,但并没有北方那么强大,还处于可以镇压的阶段。

崇祯皇帝自杀之后,以李自成为首的大顺政权,占领了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区;以张献忠为首的大西政权,则是占领了四川地区;至于清朝,势力范围当时还仅仅局限于山海关之外。而淮河以南的广大,则基本都掌握在明朝政府手里。

这里要多说一句,明朝因为历史原因,一直实行的是两京制。虽然北京是国家首都,皇帝和国家核心官员,都在北京。但是在南京,也有一套完整的领导班子。这个领导班子,完全是按照北京那边复制下来的,也存在六部和各级衙门。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就在崇祯皇帝上吊一个多月以后,南京这边便拥立了崇祯皇帝的堂哥朱由崧,正式即位,后世史称弘光帝。

随着弘光帝登基,接下来的历史,就有点复杂了。

首先先说清朝这边。就在崇祯皇帝上吊一年之前,清朝的第一位皇帝皇太极,突然去世了。皇太极去世后,其子顺治皇帝登基。但顺治皇帝登基的时候,仅仅只有六岁,所以当时清朝这边,正是主少国疑的状态。摄政王多尔衮虽然名义上掌握了大权,但与之相对的反对者也不少。

但是,就因为李自成攻入了北京,此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直接打开了山海关,放清军入关。在这之后,多尔衮抓住机会,迅速率领数万八旗精锐,与吴三桂联合,在山海关附近的一片石地区,正面击败了李自成。

在一片石之战当中,李自成其实在兵力方面是占优势的。但最终,因为李自成之前率军进入北京后,军队染上了鼠疫,再加上李自成本人指挥失误,所以才导致李自成这边最后战败。

而随着一片石之战结束,多尔衮在清朝内部,迅速巩固了自己的核心领导地位。在这之后,清朝内部主少国疑的情况暂时消失,对外扩张的战争,掩盖了绝大多数的内部矛盾。而多尔衮也得以凭借自己的指挥才能,指挥八旗军队一路攻城掠地,最后占领了大半个中原。

然后,是李自成这边。李自成在一片石之战当中失败后,自知守不住北京,于是便直接放弃了北京,由山西以及河南两线,退回西安。在这个过程当中,清朝军队一路追着李自成打,同时也在一路接收李自成丢弃的地盘。

一年多以后,李自成战败被杀,清朝也几乎占领了李自成之前遗留的所有地盘。至此,李自成的戏份杀青了。

至于四川的张献忠,戏份其实也不算太多。明朝灭亡期间,张献忠虽然在四川地区,短暂建立了大西政权。但因为其本人残暴,没有任何治国的才能。所以张献忠治理四川期间,搞得天怒人怨,非常不得人心。

所以,当清军灭了李自成,地盘和张献忠的大西政权接壤后,张献忠的末日就到了。仅仅不到一年之后,张献忠便战败被杀,大西政权也就此覆灭。不过,张献忠麾下的很多将领,倒是不愿投降清军。以李定国为首的一众大西将领,在张献忠战死之后,直接投降了南明政权,后来跟着南明政权,一起对抗清军。

在李自成和张献忠相继覆灭之后,清朝统一天下的唯一阻碍,就只剩下了南明政权。在这段历史当中,南明政权的戏份,相对来说最长,同时也最为复杂。

南明政变这边,弘光皇帝登基之后,如果及时整饬吏治,收拢军队,强化中央集权。想要反攻清朝,或许确实有点难度。但保住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其实非常容易。等到李自成和张献忠战败的时候,趁势坐收渔利,占领更多的地盘,也并非不可能。

但问题是,这样大好的机会,却被弘光皇帝给葬送了。

弘光帝登基之后,根本就不管国家大事,只顾吃喝玩乐。这样一位皇帝,显然不是能够力挽狂澜的角色。也正是因为弘光帝的不作为,接下来的八个月当中,南明内部的地方军阀,开始各自疯狂扩充军队,山头林立。中央政府对于地方军阀的控制力,越来越小,甚至根本无力控制。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就在弘光帝登基数月之后,逐渐吞并李自成地盘的清朝,第一次和南明接壤。此后,清朝改变了主攻方向,将主攻方向从李自成调整为南明。

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南明政权这边,非但没有积极抵抗,反倒是爆发了剧烈的内斗。驻守在武昌地区的地方军阀左良玉,为了保存实力以及夺权的目的,直接率领本部精锐,顺江而下,打算强行控制南京。

而南京这边,为了防备左良玉,不得不把江北四镇的军队,全部调回南京周围。但如此一来,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就几乎彻底成了真空地带。所以接下来清军南下的时候,几乎又是兵不血刃,直接便拿下了淮南地区。

淮南地区的丢失,对于南明政权来说,无疑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因为自古以来,便有守江必守淮的说法。想要构筑完整的长江防线,依仗长江天险抵御北方的敌人,淮南地区是重中之重。只有掌握淮南地区,江南政权才能真正发挥出长江天险的作用。

但是,随着淮南地区的丢失,所谓的长江天险,就彻底暴露在清军的进攻范围之内。到了这个时候,地处长江沿岸的南京,几乎就肯定守不住了。

所以,就在弘光帝登基不到一年之后,清军便顺利度过了长江,攻破了南京城。此后,弘光帝被清军俘虏,送往了南京。而弘光帝被俘之后,各地的明朝宗室,纷纷自立为帝,都想着乱中取利,根本没人能够镇得住场子。

而这种混乱,无疑又给了清军继续进攻的机会。接下来的一年当中,虽然江南地区的百姓,非常配合南明政权,坚决抵抗清军南下。但遗憾的是,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南明主要在忙着内斗选新皇帝。在此期间,好不容易选出来一个隆武帝。刚刚被大家承认,就被清军俘虏了。

到了这个时候,南明政权还能控制的地盘,就只剩下了南方的极少部分地区。能够完整控制的地盘,也就只剩下了福建和广东之类的沿海地区。到了这个时候,南明已经连奄奄一息都称不上了。而南明内部的内斗,也总算是暂时消停了一些,选出了一位永历帝。

随着永历帝登基,南明政权终于开始难得的一致对外,开始有组织地抵抗清军。另外,随着李自成和张献忠相继战死,他们的余部,也开始纷纷投靠南明,和南明政权一起抵抗清军的南下。也正是从这时开始,清军的南下,终于开始遇到一些强有力的反击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此后的一年里,在几支农民军残部和南明军队的联合抵抗下,清军竟然开始逐渐战败。一年多以后,南明政权更是名义上恢复了对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川等七省地区的控制。如果再坚持一下,夺回长江以南的全部地区,重新组织起长江防线,其实并非完全不可能。

但就在这个时候,南明政权内部,又开始内斗了。

不过这次的内斗,其实也比较正常。毕竟,大家之前联合,本就是因为清军的压迫过大。如今清军的压迫稍稍放松了一些,那各个派系之间,自然要忙着争抢地盘。尤其是农民军和南明官军之间,矛盾更是近乎不可调和。

所以,在这之后,南明又又又开始内斗。好不容易取得的一点优势,就这样被葬送了。

不过,就在南明这边节节败退的时候,清朝这边也出了一些意外。就在永历帝登基四年之后,清朝那边的摄政王多尔衮,忽然去世了。随着多尔衮去世,顺治皇帝彻底掌权,并且开始逐渐清算多尔衮。这种内部清算,也导致清朝对外扩张的脚步,暂时放松了一些。

这个机会,其实已经是南明政权翻盘的最后机会了。而南明这边,其实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在多尔衮去世一年多以后,南明政权与李定国率领的农民军正式和解,双方达成协议,决定一起合力进攻清朝。在这之后不久,南明再次夺回了不少失地,出现了第二次南明抗清的高峰。

但遗憾的是,南明的先天不足,注定这种联合会变得矛盾重重。等到顺治皇帝彻底完成清算,清朝内部再次团结起来以后,南明政权的末日就到了。此后八年里,南明政权不断战败,地盘不断收缩。八年之后,永历帝更是直接被清朝军队,赶到了缅北地区,成了一个所谓的流亡政府。

到了这个时候,所谓的南明政府,已经没有任何翻盘的可能了。两年之后,缅甸国王在清朝的压迫下,被迫交出了永历帝。此后,永历帝被带往昆明,公开被处以绞刑。随着永历帝身死,南明政权便彻底覆灭了。

以上这些,就是明朝以及南明政权,覆灭的整个过程。

从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实际上,在弘光皇帝登基的时候,南明政权其实还是有很大优势的。如果弘光皇帝是一位明君,完全可以凭借这种优势,守住明朝在江南地区的地盘。

那么,如果崇祯皇帝当时没有自尽,而是选择退到南方,偏安江南呢?

首先,崇祯皇帝和弘光帝不同,崇祯皇帝本人是一个相对有能力的皇帝,就算退守南方,崇祯皇帝也仍然会极力组织抵抗。而且,如果是崇祯皇帝在位的话,南方军阀割据的状况,会缓解很多。左良玉虽然在武昌地区,拥兵数十万。但换做崇祯皇帝在位的话,左良玉绝对不敢率兵前往南京。

所以,只要崇祯皇帝在位,南明政权保住淮南地区,重新组织起一条长江防线,可能性还是很大的。等到李自成彻底战败,张献忠也被清军打残之后,崇祯皇帝迅速组织军队,收复四川的可能性,也是极大的。

而一旦占领了四川,这时的南明政权,基本上和数百年前的南宋政权,地盘是完全一致的。这种情况下,清军想要攻破长江防线,难度恐怕会极大极大。

除此之外,江南地区的财政情况,也比北方的情况要好很多。一旦南明政权重新组织起防线,就有了充足的时间恢复国力。单凭江南的财力,多给崇祯皇帝几年,完全可以缓解明朝的财政情况,重新训练精锐军队。

如此一来,只要崇祯皇帝可以拖到多尔衮去世,未必没有收复北方的机会。如果崇祯皇帝能够再多撑几年,撑到顺治皇帝驾崩,机会则会更大。因为顺治皇帝去世后,接下来登基的康熙皇帝,登基的时候只有八岁,根本无力控制朝政。

从时间上来看,崇祯皇帝生于公元1611年,而顺治皇帝则是去世于1661年。也就是说,如果崇祯皇帝去了南方,一直坚守的话。在他五十岁那年,顺治皇帝就被他熬死了。到了这个时候,崇祯皇帝完全有可能指挥南明军队,对清朝发起反攻。

但可惜的是,所有的这一切,都在公元1644年的那一天,彻底结束了。随着京城大门被打开,崇祯皇帝最后的一点希望,也彻底被掐灭了。而明朝的统治,也随着崇祯皇帝的去世,彻底成了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