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这么多的朝代里面,宋朝可以说是一个生活氛围比较好,国家经济发展鼎盛的一个朝代,之所以会这样,全因宋朝开国皇帝的治国方略。宋朝的开国皇帝是赵匡胤,那时候的他甚至兵权分布的祸害,唐朝的节度使制度,让地方的势力过大,导致后期出现了诸侯割据的局面,所以赵匡胤必须实行中央集权,把所有的兵权收回来自己管理。既然唐代崇尚武力的方法不可取,那么赵匡胤就采用以文治国的方略,果然,开始的时候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宋国得到大发展。但是到了后面,浮现出了很多的问题。经济实力强大但是军事力量弱小的宋朝,成为周边国家的一块肥肉。很快,宋朝也不断被北方的金国和辽国南方干扰。面对这样的局面,宋神宗决心对国家进行改革。
当宋神宗还是王爷的时候,就娶了宰相向敏中的孙女为妻子,然后宋神宗登基,他的妻子就名正言顺地当上了皇后。宋神宗开始继位的时候,看到国家目前积贫积弱的情况,十分不忧心,所以就开启了一系列的变法,其中突出的一项,就是任用王安石,推行熙宁变法。但是当时的皇后,却是一个保守派,并不赞同宋神宗的变革。可是因为他是自己的丈夫,所以不敢有明显的反对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宋神宗也开始老了,准备要立太子,这件事皇后也可以参与讨论,就询问的向皇后的意思,而向皇后觉得,可以立赵煦为太子。宋神宗听从了皇后的意见,然后过几年,宋神宗离世了,赵煦继位,成为了宋哲宗。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得出,当时的向皇后在国家大事上,是有很强的影响力的。
宋哲宗登基之后,向太后为了不想让人留下后宫干政的口舌,深居简出,把权力全部都留给宋哲宗。当时曾经有人建议,应该为向太后修葺宫殿,都一一被向太后拒绝了。到了宋哲宗要选妃子的时候,向太后也没有学其他的太后一样,把自己的亲戚塞进皇宫,而是吩咐亲戚们,不准让姓向的女人进宫,防止让人觉得向太后会危及皇帝的地位。这样的事件,让向太后得到了群臣的敬佩,就连宋哲宗都觉得这个太后公正严明。
宋哲宗是一个比较中庸的皇帝,没有什么大的建设,但是后来继位的那个,更加不如宋哲宗。由于当初宋神宗听从向太后意见才立宋哲宗的,而且一直以来,她的品行都得到了大臣们的认同,所以向皇后也参与了选继位人的投票中。宋哲宗驾崩之后,当时的大臣是想立宋哲宗的孩子作为皇帝的,但是由于宋哲宗的孩子还小,现在国家的局势不太好,需要有一个有魄力的人当皇帝,这样,向太后就推举了赵佶,也就是宋哲宗的弟弟,也是我们所说的宋徽宗。向太后的推荐,大臣们只好信服,而宋徽宗是所以被选上,全因为是他会写字,而且创立于瘦金体。向太后以为,能够创立这样的字体,文学这么好,在国家大事上也不会有障碍,但是实际上,管理国家与个人文学才能,是两码事。宋徽宗的上台,是宋朝的一个转折点,也可以说,向太后是宋朝的转折点,因为就是她,选择了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
对宋徽宗来说,字体文学都是爱好,跟骑马射箭一样,做了皇帝之后,他根本就不把朝政当做一回事,每天都是继续以前逍遥王爷般的玩耍方式。后来因为国家做了动乱,宋徽宗居然把自己的儿子选上做皇帝,而自己跑去南方躲着。宋钦宗由于没有多少经验,在动乱中稳定下来,居然把宋徽宗接会京城。但是这只是敌人的缓兵之计,很快他们就卷土重来,并且把宋徽宗和宋钦宗都捉回去当俘虏了。
正是因为这件事,让宋朝的崩溃一发不可收拾。一方面,国家皇帝没了,蛇无头不行,国家出现了动乱。另一方面,两个皇帝都给捉走了,宋朝出现了军心打乱,而且后来各种的谈判中,让宋朝不断被要挟。并且大大提升了敌人的自信心,连续捉了两个皇帝,对他们来说起到鼓舞的作用。在被俘虏的过程中,宋徽宗和宋钦宗过得也十分没有尊严,每天都是委曲求全,最后还是被虐待致死。这些事情被传回了宋朝,大大动摇了皇家的根基,不但百姓觉得皇帝无能,甚至有些官员的内心都出现动摇了。最后,宋朝也被慢慢的蚕食,国家很快就灭亡了。
在这件事上,向太后具有一个不可推卸的责任。虽然宋哲宗的死,向皇后控制不了,但是她不了解宋徽宗而乱立皇帝。当时的宋朝皇帝,最害怕就是兵权分散,所以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且削弱地方的兵力。很多王爷被排除出国家候选人的地位之后,很多都不管国家大事,养成了骄奢淫逸的习惯,一方面让皇帝好好的对自己放心,另一方便可以身边的钱多了,应该好好养老。这些习惯和想法,在宋徽宗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学习文学,主要是用来享受生活了,而不是为了治理国家的,加上原本自己懒散惯了,现在要他勤奋起来,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日后的宋徽宗,都体现出他根本没有心思放在政治上,早早就退休当他的安乐太上皇了。
向皇后这辈子,虽有有独得大权的机会,但是并没有这样做,很多时候都选择退居二线,不会形象到皇帝的执政。而且在很多的事情上,表现出了贤惠的一面,虽然宋徽宗的无能不是她的过错,她也无需像慈禧一样承担责任,但是经过了宋徽宗的事件,后代就更加知道,后宫干政存在的祸害。后宫不懂政事却乱给意见,很容易导致国家出现败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