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在《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曾写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这千古名句源自一个女人,她曾是是汉成帝最宠爱的班婕妤,可生在“无才便是德”的古代,班婕妤的自持和才华在为讨皇帝开心的后宫,显得格格不入。
失宠后的她写下了很多传世之作,其中《团扇诗》最为广泛流传。
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作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意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千年前的长信宫,班婕妤在这里发出重重的一声叹息。她用被丢弃的团扇来比喻自己,实际也映射出古时宫中女子身不由己的悲惨命运。
班婕妤的一生被看作是古代后宫女子生命历程的标本,贤德有口皆碑。她的诗作为中国文学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她是汉代班氏家族出类拔萃的代表,被誉为汉代杰出的女辞赋家。
钟嵘《诗品》将班婕妤列入上品诗人十八位的女诗人。
大才子曹植赞她“有德有言,实惟班婕”。
古代定义圣人的标准是“立德立言立功”。身为女子,就差一个“立功”,班婕妤就是女圣人!
凤凰涅槃,羽化成蝶,这位在历史长河中闪闪发光的女子正是经历了生活的历练,才有如此震撼人心的魅力。
没有从一而终的爱人,没有完美无憾的人生,认清人性,认真生活。所有的事物,细究下去,都是一样的鲜血淋漓。
弘一法师在《格言别录》如是说:自处超然,初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人生,没有什么不可放下!
分寸背后 藏格局
班婕妤是西汉汉成帝的妃子,她聪明伶俐,秀色聪慧,工于诗赋,文才出众。
她进宫后,出众的美丽和才华,深深地吸引了汉成帝。
班婕妤自幼熟读史书、经书,历史事件了然于心,经常引用名著,为汉成帝的排忧解惑。
她口才出众,经书典故信手拈来,达到了出口成章的水平。
她擅长音律和诗歌,常常自己谱曲填词。二人在丝竹之声中缠绵,很是甜蜜。
每个女子都渴望梦幻般的爱情,但不是每个女子都是恋爱脑。有一些女子,即便面对心爱的人和无尽的荣宠,依旧懂得礼义廉耻的重要,依旧会保持清醒的头脑,班婕妤就是这样的女子。
在班婕妤入宫前,汉成帝最宠爱的女人是许皇后,即汉宣帝皇后许平君的侄女。
不过班婕妤的受宠却并未引发许皇后的嫉妒,两人相处还很和睦,这与班婕妤的自我约束有很大关系。
出于对班婕妤的宠爱,汉成帝一度走到哪里都喜欢带着她随行,甚至希望两人能同车出行。
于是汉成帝下旨,专门为他俩打造了一副爱巢——宽大的车辇。
可班婕妤却拒绝上车,情愿坐小车跟随在后,她说:“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
班婕妤知书达理,她劝告汉成帝的那席话意思是:“凡圣贤之君,时时伴随在身边的应该是朝廷大臣,而不是妃嫔。商纣因为过分宠幸妲己,最后落了个国亡毁身的下场。我如果与你同辇出进,不就跟她们没什么两样了吗?”
汉成帝一时语塞。这件事被太后王政君得知,老太太不吝美词:“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
晋朝顾恺之为颂扬班婕妤这一做法,在其所画的《女史箴图》中,生动地描绘了其与汉成帝同乘驾舆情景,并把班婕妤的端庄娴静表现出的淋漓尽致。
如此一来,班婕妤也就成为后世劝导嫔妃们慎言善行的典范,是美好妇德之化身。
班婕妤可能是另一个樊姬,但汉成帝绝不是另一个楚庄王。
《论语》有言“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被君王宠幸之人,往往桀骜不驯,不被重用之人,则往往心生怨恨。
可班婕妤不似一般女子,她自律,不因受宠而忘记身份;她有格局,懂得丈夫是皇帝,代表的是国家形象;她有大义,为了国家利益能自觉牺牲个人利益;她有责任心,不忘时刻提醒自己和皇帝居安思危。
可汉成帝是个昏君,精力浪费在酒色上,忽视政治事务。他如何能听进去班婕妤的规劝呢?
班婕妤在妇德、妇容、妇才、妇工等方面的修养,足以使汉成帝成为一个有道的明君。
然而,事与愿违。她的懂分寸和大智慧,终究是错付了。
境遇背后 是境界
在最初成为汉成帝刘骜的妃嫔时,她应该是欢欣雀跃的,两人也有过许多美好的时光,还有过一个可爱的儿子。
可这个孩子早年夭折,令班婕妤痛不欲生。汉成帝不仅不安慰身心受伤的妻子,对待她反而更加冷漠。
人生若只如初见,她只是爱上了一个她不应该爱的人。皇宫少见真实的感情,只有衰退的姿色和厌烦的嘴脸。
在汉成需要刺激和新鲜的时候,赵氏姐妹来了。
赵飞燕和赵合德,一个身轻如燕,一个媚骨天成。
本就酒池肉林的汉成帝,很快就抛弃了班婕妤这个“无趣”的女人。
每个朝代由盛转衰即将灭亡之时,后宫基本就是一团浆糊,妃嫔之间已经不再有贤君时的和谐,而是争风吃醋、相互陷害。
汉成帝的后宫就是这样的典型,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妖媚专宠,第一个受害者就是许皇后。
许皇后在赵飞燕、赵合德的挤压下心理失衡,因为行巫蛊之术被废,许氏一族也跟着遭殃了。
许皇后的倒台没有让赵氏姐妹收手,她们玩出了一箭双雕的计谋,企图连班婕妤一并铲除。
于是她们告状:班婕妤也参与了许皇后的巫蛊。
无辜的班婕妤面对拷问,她的表现堪称精彩。她既不惊,也不闹,甚至都懒得给自己找证据,而是说出了如下一段话:“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蒙福,为邪欲以何望?使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诉;如其无知,诉之何益?”
这么深奥富含哲理的话,赵氏姐妹听得云里雾里,不过汉成帝学识渊博,他听懂了,想想昔日的恩情,他臊得满脸通红。
这席话是说:“我知道人的寿命长短是命中注定的,人的贫富也是上天注定的,非人力所能改变。修正尚且未能得福,为邪还有什么希望?若是鬼神有知,岂肯听信没信念的祈祷?万一神明无知,诅咒有何益处!我非但不敢做,并且不屑做!”
就这样,班婕妤云淡风轻的寥寥数语,让她躲过了劫难。不过,她知道赵氏姐妹绝不会罢手。
自己还能躲过卑鄙者轮番攻击吗?旧情还能让汉成帝充当她的保护伞吗?
她当然明白,这噩梦才刚刚开始,而清高如她不愿去争辩对错、争夺名利。
她和他的曾经已经过去,他再也不能给她一颗心了,也给不了她想要的幸福,她就算再美貌再才德,也改变不了他庸俗的本性。
经此一役,班婕妤对汉成帝及宫中之事已经心灰意懒,她只想避开赵氏姐妹的风头。
聪慧的班婕妤想到了一个人——皇太后王政君。偌大的皇宫,恐怕只有这位慈祥的老人,可以给她一片安宁的天空了。
于是班婕妤提出,希望自己能移居长信宫伺候太后王政军,汉成帝没有理由阻止。
王政君对班婕妤本就心存好感,就这样,三十出头的班婕妤从此深居长信宫,与汉成帝几乎不再谋面。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一句诗:“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风雨也好,晴天也好,爱恨离别不过是人生的一部分,日子该怎么过还怎么过。
她每天过着扫台阶、读书、写作的日子,虽平淡乏味,但也避开了赵氏姐妹的锋芒,失去宠幸的同时,也获得了身心的自由,得失之间,保全了自己的高洁心志。
失意背后 有诗意
月夜微凉,寂寂长夜,婀娜女子却裹一身忧愁,泪眼透过窗棂遥望着如墨的天空。
班婕妤避免了后宫的麻烦,也切断了自己和汉成帝之间的所有可能性。
思念,也曾让这个才华横溢的女子无数次的哭湿枕头,在梦中呼唤皇帝,她唯一的爱人:那时候,我们像天空中的明月一样深情。可当你遇见赵飞燕后,在你眼里我什么都不是。现在你只听新人笑,但不让旧人哭。我只是你心中的一个物体,没有新鲜感就被你无情地扔掉了。
一入宫门深似海,如果当年她没有入宫,或许她也会一生逍遥,自在无双呢。
可世间没有那么多的如果,深宫是寂静的,岁月悠悠,每晚陪伴她的只有清冷的月光。
无人与我诉衷肠,无人伴我灯下眠。此后的日子,班婕妤除了陪伴太后烧香拜神,读书写诗就成了她打发寂寞的唯一手段。
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所写道的: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痛定思痛的班婕妤后半生创作喷井,佳作无数。被称为“闺怨诗”的代表,她用无比的寂寞,换来无双的才情。
高高的宫墙并未禁锢她自由的灵魂,她是孤独的、满含幽怨的,可她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将自己的内心用辞赋创作的形式表达出来。
虽怨,但不怒,这也许就是班婕妤的生活智慧,也体现了她的礼仪教育,得宠时不骄,失宠时不恨,也只有这样有礼有节的女子,才能写出流传千古的作品,给后人以警醒和教育。
在后半生的青灯孤影下,她写下了大量的诗篇,只可惜仅仅保留下来三首:《团扇歌》《自悼赋》和《捣素赋》。
“惟人生兮一世,忽一过兮若浮。
已独享兮高明,处生民兮极休。
勉娱情兮极乐,与福禄兮无期。
绿衣兮白华,自古兮有之。”
——《自悼赋》节选
在随后的日子里,“陈女图以镜监,顾女史而问诗”,她以舜妃、娥皇女英、文王之母太任,武王之母太姒为鉴,希望能够时时提醒自己保持应有之礼仪。
然而“将天命之不可求”,于是其“奉共养于东宫兮,托长信之末流,共洒扫于帷幄兮,永终死以为期。愿归骨于山足兮,依松柏之余休。”
她借诗词婉转地表达了自己远离世间纷扰的愿望。长信宫中孤单冷清,只有借酒消愁,但班氏并没有因此生恨,而是认为自己“已独享兮高明,处生民兮极休。勉虞精兮极乐,与福禄兮无期”。
千古文章事,得失寸心知。
成年人的世界,到处是梦想破碎的声音。我们都曾被生活打碎过,或许余生都在修修补补。
但还是罗曼罗兰的那句:真正的英雄主义,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以后,依旧热爱生活。
面对失意,可以短暂沉沦,但依旧奋力前行!
强忍背后 是强大
绥和二年(前7年)三月,汉成帝突然驾崩的消息传来,宫中大乱:赵合德当天自杀,汉哀帝灵前即位,赵飞燕升任太后…………
我们不知道年过四十的班婕妤,那一天想了什么,还有没有眼泪?
那眼泪是为她曾爱的皇帝而流,还是为自己而流?
她做出了惊人决定:申请移居汉成帝昌陵,用余生陪伴那个曾经给她爱的男人。
班婕妤在这最后的时刻,也不忘身为妻子的责任,她以“礼”来待他,以“礼”来要求自己,这“礼”不仅是礼仪规范,更是班氏对自己的一种要求和期望。
昌陵没有车水马龙,没有人来人往,石头是冷的,大地是凉的,草木也是冰的,连那份曾经的爱都没了温度。
班婕妤在那里度过了孤苦的一年后,她化作了一座“愁女坟”,或许在那里,她还能找到那份旧爱吧。
也许有人会慨叹,才女敌不过舞女,贤淑斗不过妖艳。会做诗的班婕妤,终是敌不过会飞舞的赵飞燕。
但从历史的眼光看,班婕妤为我们留传下了美妙诗文,而赵飞燕呢?背负红颜祸水的臭名,只是一个笑柄而已!
而班婕妤不仅留下传世诗篇,成为妇德的代表,甚至连《汉书》的成稿都与她密不可分。
班婕妤得宠时,汉成帝赏赐给了班家一套珍贵的宫廷藏书。
班氏家族人才辈出,班彪、班固父子,正是凭着这一整套宫廷藏书典籍提供的诸多资料和线索,整理出了西汉历史,并历时二十余年,撰写《汉书》,开创纪传体史书先例。
而班彪的姑姑正是班婕妤。
细想,人生总是变化莫测,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需要你一个人去走一段痛苦的路。
而一个人最好的姿态,就是始终不放弃自我成长,努力经营好自己。无论经历了怎样坎坷的人生,无论为了梦想受过多少创伤,历尽沧桑,总归有光留给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