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对待蒙古残余势力 为何明朝修长城而清朝却要修寺庙呢

犀牛历史 20 0

对待蒙古残余势力,明朝和清朝的态度截然相反。有人就提出,明修长城清修庙,那么明朝修长城花了多少钱呢?

(明朝和北元对抗地图)

对待蒙古参与势力,明朝和蒙古的方法绝对不同。明朝习惯用法是修长城,而清朝则是修庙。方式不同,取得的效果也不同,明朝和蒙古打了200多年,也没有征服蒙古,而清朝则不同,最后征服了蒙古。为什么呢?

1,清是从北方进入中原,其在入主中原之前就控制了草原上的蒙古各部,对草原部落的弱点看的很清楚。如为了限制其灵活性,清代限定蒙古各部的活动范围。为了防止蒙古的联合,形成对农耕区的威胁,其对蒙古各部采用了分而治之的方法,采用结盟的方法打击叛乱分子,同时很小心的不让一个蒙古的首领总揽大权;

2,满洲人和蒙古人的关系是介于臣属和盟友之间,通过联姻等手段,使其都成为统治基层,所以说满清对中原的统治其实是满蒙联合统治;

3,清代时火炮等热武器开始,而这使得游牧民族的军事优势不复存在;

4,影视剧中常出现康熙在对长城问题上的回答 ,大意是最坚固的长城存在于民心之中。

(长城)

作为农耕为主的明朝,不懂得草原的管理办法,大多是征缴,以剿灭为主。为此,明朝开始修长城。据历史学家估算,明朝修建1公里长城,一般需要花费7700两白银,高则31500两白银。

明代一共修建了约6300公里长城,这样算来,明朝修建长城至少花费了4850多万两白银。除了修长城花钱,打仗更需要花钱,要维持北方十几个军镇的运转,每年超过800万两白银

要知道,就算在明朝张居正时代(1572-1582)的财政黄金时期,朝廷一年的收入也只有400万两白银。而在张居正死后,明朝财政状况不断恶化。明万历十一年,明朝的国库财政赤字已经高达230万两白银。因此,修长城对明朝而言是一个沉重负担,只能靠不断征集赋税甚至通过买卖官职来解决----到了明朝中后期,官职就像菜市场的萝卜白菜一律明码标价,可以自由买卖。

(雍和宫)

清朝统治基层是比较喜欢修庙的。

乾隆皇帝曾说过:兴造一座梵宫,胜百万兵。这种说法,反映了清政府对少数民族采取的怀柔政策。尊重民族信仰,可以更好的团结少数民族,从而尽可能的消除兵戎相见的惨剧,再加上其他相关的安抚政策可以使民族问题尽可能的化解。

有清一朝,没有修建过长城,但是他们修建了三到隐蔽长城。

第一道是血缘长城,满蒙通婚。终清一朝,两边皇族、贵族通婚达到500余次,结成利益同盟。

第二道是隔离长城,划出上千里无人区,实行蒙汉分治,严禁汉蒙接触,防止二者联盟。

第三道是思想长城,这个最猛,就是在蒙区大力推行喇嘛教,用佛主代替长生天,把凶悍的刀马铁骑变成温顺的转经喇嘛,而且有效降低了蒙古的出生率。

所以说满清兴起并非偶然,他们中有超一流的战略家。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