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一般都有一个毛病,那就是自视清高,自命不凡,他们大多多愁善感,有的喜欢黯然神伤,有的则慷慨陈词,忧国忧民,还有的人踌躇满志,郁郁寡欢,总之,都是“玻璃心”的典型代表。
正因为这些个文人有着这样那样的“毛病”,很多普通人都不怎么喜欢接触他们,甚至,想敬而远之,不招惹为好。因为,他们了解,对于文人这个群体,表面看上去柔柔弱弱,但是,如果真的得罪了文人,那可是非常不得了的事情,最后,吃亏的都是自己,所以,文人大多不太好惹。
在中国历史上,有骨气,很硬气的文人不在少数,可以说是牛气冲天的。比如:宋代的文天祥,就是一个人直接面对整个朝廷,还视死如归,毫不畏惧,横眉冷对。而元代也是挺有意思的,堂堂一朝之国,竟然,还低三下四前来求文天祥,希望他能够回到新政府,继续为朝廷做事情。
当然,这也是开国皇帝惯用的计量,怀柔政策,收买人心的嘛,但是,偏偏文天祥就不吃这一套,不但没给新皇帝半点面子,反而,在监狱过得挺好,大有牢底坐穿的架势。虽然是长歌当哭,但依旧是将文人的这种傲骨给显露无疑,就像一座巍峨的高山屹立不倒。
忽必烈没有法子,就让他做了四年大牢,但到最后,文天祥也没有归顺于他,没办法,只好将其处死了。在别人看来,处死别人实际上是最无能的表现,因为这意味着,对方已经对这个人彻底没有办法了,只剩下这最后一招儿了。文天祥临上刑场的时候也丝毫没有害怕,反而表现的特别的从容不迫。
他对狱中吏卒说:“我的事完了。”然后,向南跪下,磕了一个头,便去赴死了。几天以后,他的妻子欧阳氏收拾他的尸体,看面容还跟生前一样,而他死的时候才四十七岁,可以说是正值盛年。他的衣服中还有赞文,上面是这样写的:“孔子说成仁,孟子说取义,只有忠义至尽,仁也就做到了。读圣贤的书,所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呢?自今以后,我可算是问心无愧了。”
忽必烈如此在乎文天祥,希望能把他归为己用,主要是想通过收买他,来逼迫当时的汉人们屈服于他,但是,他的如意算盘没有打成,自己也没能如愿,却让文天祥成了民族英雄,名扬天下,向世人展现出了作为文人的一身正气。艰苦的狱中生活,文天祥不仅没有害怕、退缩,反倒激发了他的斗志,还写下了一首正气歌流传千古,让人热血沸腾。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让世人对于文天祥的气节无不敬佩,也对文人的傲骨更加敬重。
的确,文天祥为天下文人指出了一条明路,那就是:坦坦荡荡的做一个高尚的人。其实,这也是对宋代皇帝之前善待文人,对读书人有知遇之恩的报答。当时,在宋代的统治之下,朝廷是非常看重有才学的人才的,对文人尤为偏爱,可以说是知识分子在当时是非常受宠的,正是因为朝廷对待文人志士的尊重,使得当时在社会上奉行读书,而且,还涌现了很多有才识,有学问,有气节的人。
比如: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等,哪怕是在南宋的时候,朝廷已经无力再抵抗外敌侵扰,在蒙古外族的铁蹄之下沦为亡国者来说,这些昔日受到圣宠的文人们,依旧没有忘记昔日的恩泽,几乎所有文人都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向元代展现出了看似柔弱,实际上,却非常坚毅的文人气节,更成为了当时屹立不倒的民族脊梁。而且,不只是文天祥一个人,像这样的文人还有很多,比如:陆秀夫、张世杰等人,如果要说的话,恐怕要输出好长一串名字,在这里笔者就不一一列举了。
在明代,也有很多让人想不明白的地方,大家也都了解,朱元璋以前做过和尚,身上不光有点痞子气,还有点流氓气,动不动的就喜欢侮辱文人,或许是他看不惯那些文人的“酸性”吧。朱元璋曾想出过很多种方法侮辱这些文人,比如:让他们扫墓、做保洁,甚至,还出现过公然在大堂之上,用鞭子大打文人的屁股,明代的“廷杖”就是这么来的。
据载,明代之前,皇帝在“廷杖”这件事情上多少还是给留点面子的,一般都是让他们穿着裤子,不仅如此,还给受罚的人裹上一块毡子,然后再打。这多少给了些“防护”,打起来也没有那么疼了,也不至于伤了体面。如此“廷杖”,被惩罚的人,一般来说都不会打的太过严重,算是一点小伤,最严重的的话,在床上养上几个月也就都好了。
但是,到了明武宗统治时期,由于,在太监刘瑾的教唆下,打屁股这个惩罚开始变得有些“残忍”了。因为,从那时候开始,打屁股是需要脱掉裤子的,而且,是在大家的眼皮子底下打,大家都是看着的。不仅如此,光着屁股,木头板子,大棍子之类的东西,直接打在屁股上,那可是真皮啊,完全没有遮挡,打下去有多疼,是可想而知的。皮开肉绽都算轻的,搞不好,骨头都给打坏了,落个残疾什么的也说不定啊。更严重的,还有在朝堂之上直接就给打断气的。
此时的“廷杖”,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刑罚了。在明代,有一次非常壮观的“打屁股”事件,事情发生在正德十四年的“谏南游”,一次就责罚了168人,这百十来号人都脱下裤子,集体打屁股,其中,有15人被直接打死了。还有一次是发生在嘉靖四年的“挣大礼”,一次打了134人的屁股,直接被打死的人有17个。对于明代皇帝来说,只要是触犯了天威,得罪了皇帝,那就是一顿暴打,管你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翰林学士,还是为国立功衣冠楚楚的有用之人,一律是棍棒伺候。
因为,在明代的皇帝眼中,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位居多高,从本质上讲,都是帝王家的奴隶,都要听从皇帝的指令,所以,怎么还敢触犯皇帝的圣意呢。
既然文人斯文扫地,尊严完全被人践踏了,那么,也就免不了在明王朝统治时期,出现了一些不知廉耻的文人,这恐怕是当初的朱元璋也没有想到的事情吧。当年,明成祖朱棣曾有训:“文死谏,武死战,国君死社稷。”但是,令人可惜的是,这个人还是做出了诛杀方孝孺十族的残忍事情,可以说,让天下文人都为之寒心。
结果,在李自成的兵马打入京城的时候,朝廷的大臣完全没有想要保全国家以报圣恩的想法。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想着如何明哲保身,想着向李自成出卖一些皇帝和朝廷的信息,在这个农民领袖面前好好的表现一番,还给自己争取一个活路。最后,崇祯皇帝想着再紧急召集众臣来商量如何抵抗外敌的事情,当他敲响了景阳殿的大钟之后,却发现根本没有人前来。
就这样,崇祯帝最终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他伤痛欲绝,决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祖宗的遗训,于是,他选择了一条不归路,那就是:带着王承恩,在煤山上,上吊死了。
参考资料:
【《宋史》、《明史》、《中国历史上的文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