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和匈奴打了几十年战争 最后为什么会输的一败涂地

犀牛历史 17 0

汉朝400年间,汉与匈奴之间的战争依旧连绵不断。在汉朝与匈奴攻打的初期,汉朝竟然不得不通过和亲的手段,从而维护两方之间的和平来往。

其间,汉武帝也发动了多次大规模的反击。匈奴也以失败告终。

为何最后经过数十年的积累而被匈奴打倒一败涂地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下,后汉时期汉朝的国内情形。

一、后汉时期

1.后来者想要居上

自从汉武帝与匈奴之间爆发了一次大型战争后。汉朝和匈奴依然用和亲的手段维护两国之间的和平。但是并不意味着两国之间就停止了战乱。

实际上,匈奴内部是有很多个部落组成部分。匈奴与汉朝达成和平协议,剩下的坚持与汉朝对抗,与汉朝在西域地区开展了十几年的战争脚步。但是,在西域地区,匈奴比汉朝还要先早涉足这块领地。

所以,汉朝属于后来者。但这并不意味着汉朝就无法向西域进攻。曾经汉朝也广联系过各国共同抵御匈奴,从而获取政治上的优势。

但是,随后的汉朝却出现了内部新莽政权的问题,短期之内的优势以及领导地位瞬间崩塌。众所周知,西域是中原联系各国的世界窗口,所以必然是匈奴及汉朝两族人的争抢之地。

汉武帝时期,为了更好地构建以汉王朝为中心的国际情形,汉武帝选择不断地将自己的战力以及经济放往西域地区。

二者之间经过长期的竞争,最终以战争为结局。在匈奴与汉王朝的战争中,汉王朝也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最终确立了自己在西域的地位,设立都护府的同时,也对南北道的诸国进行管理,重新开发丝绸之路,直到东段部分都允以畅通。

2.河西走廊的发展

在历史书中,中国古人泛指阳关玉门关以西的边疆土地。那么,生活在这里的西域人究竟是哪一个时期的人呢?

在《史记》中,西域只是西部疆土之一并没有具体的范围显示,其地理位置是由汉王朝以西的国家及民族都属于西域范围之内。最早在公元前121年,汉王朝占据河西走廊后才开始接触到西域的国家以及民族。

在此之前,河西走廊距离中原过于遥远,人口也非常低下,但是控制成本却很高。

在汉朝内政及经济没有达到一个顶峰时期,是不会将自己的势力往该地区发展。

并且,该地区长久以来由匈奴统领,它既可以从西北部包围汉王朝的战略土地,也可以垄断丝绸之路的经济贯通。

当汉武帝决定出兵西域反击匈奴的时候,对于河西走廊这块区域志在必得。但是因为当时的军力以及经济能力有限。

汉王朝进入河西走廊,以后的成本依然极高。

所以,汉武帝对当地的乌孙人开始游说,希望其可以返回中原故土,一方面加强了与西域之间的关系,从而也在河西走廊中找到了盟友,共同击退匈奴。

二、经济治理模式—丝绸之路

1.在西域的战略部署

汉武帝决定拉拢乌孙人东归这件事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是,当得知乌孙人无意回归中原消息以后。汉武帝决定顶住当时的河西走廊带来的经济压力,发兵河西走廊。

由王朝政府直接接管当地,以此来联络西域各国。在河西走廊以西部分,加上匈奴共有36个国家,主要在南北道分布。大部分的国家都臣服于匈奴的统治。并且,匈奴并不上像剧中那般野蛮。

在西域很多地区,匈奴的发展并不是靠掠夺,也是靠不断经营得到的成果。

在当时,匈奴为了保证自己能够在丝绸之路持续发展经济,也为了维护以匈奴为主的西域地区的治安情况向多个国家开始缴收保护保护费。

许多国家为此依靠匈奴,从而不受其他国家的侵略。很多国家实力弱小,为此匈收取的保护费也与国家的实力有关,并不是强行掠夺。

在汉王朝的力量决定进入西域之前,西域也有自己的治理模式,其主要也是与匈奴为主的政治管理体系。

这36个国家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生产模式,一种是游牧生产方式,该民族的军队具有较强的战斗力,也是汉朝想要联合的主要同盟。

他们民风凶恶,国家在36国中具有较高地位,生活习性上也与匈奴相近,同时也与匈奴之间发生过许多冲突,不过最后都被匈奴击败。

还有一部分是以绿洲农业为主进行农耕的生产方式,他们有着充分的天然物料以及生活资料。这些国家规模极小,实力也很弱。

在汉朝决定深入西域东部以后与以农业为主的绿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从而发展农业经济。主要对象是以乌孙为代表,与匈奴习性相似的国家,这些国家也与匈奴之间有着血海深仇。

2.王莽变政

汉王朝进入西域,虽然遭到了乌孙人的拒绝。但是经过锲而不舍的游说,乌孙人最终投靠了西汉王朝。

失去乌孙人的匈奴意识到了西汉对于西域土地的统治想法,开始不断收拢其余35国的人马,想要与汉朝展开对立局面,但是汉王朝并不给西域机会。

在汉昭帝时期,匈奴反扑无果,被汉朝军队打得全体撤退。此时,汉朝对于西域的统治算是告一段落。

因为在此之后汉朝内部问题极其严重,经济不断下滑,王朝之间发生了各种改革,最终以一个叫王莽的人掌握了国家政治权力,从而推翻了汉朝的统治,建立新朝。

由此,西汉王朝彻底落寞。王莽执政以后,对于西域发展的态度有很大变化。

原先的平等合作改为了由上级对下级的管理方式,忽视了西域各个国家之间的独立性。

在王莽看来,西域属于汉朝国土,双方不仅是合作关系其土地的最终所有权也应属于汉朝。

由此,中原王朝对于西域的控制不断加强,与西域各国之间发生了许多冲突,关系的恶化使得王莽不断失去西域各国的同盟力量。

虽然在斗争中,多次击退匈奴,但是匈奴也不断的得到了西域其他各国的再次投靠。

这种强硬的政策属于汉朝对于西域初期的改革。这也导致了汉朝在掌管西域的过程中,出现了多次权威崩塌的现象。

尤其是在西域各国再次投靠匈奴势力的同时,汉朝军队在西域受到了一次巨大的打击,最终破坏了共同合作的政治同盟关系。为了镇压这种反抗力量不断强大,王莽诛杀了三位车师国国王。

而乌孙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王莽对其只能采取怀柔政策。匈奴开始将精力逐渐归集于建设西域地区的统治。甚至到王莽执政末期,中原王朝在西域遭到了匈奴以及诸国的联合对抗。

在多次的军事镇压过程中,不仅在文化上方面,甚至到政策上都出现了失误,使得西域失去了对汉朝的信任。最终被36国联合打压作战失败,退回敦煌。

总结

当强大的部落开始,选择武力南下的时候。人口的迅速增长,成为了游牧部落进攻中原的主要机会。

从而中华经历了数百年的五胡之乱。匈奴在其中掌控了巨大的政治力量,在北方建立起强大的政权。

以至于整个中原地区再也无法忽视匈奴的存在。西域各国不得不在政治以及军事上重新选择站队方向,甚至开始前往更加偏远的地区独立发展。

对于西域而言,文化和外部力量的侵入,不仅只有汉朝和匈奴。在中亚西亚南亚等其他民族也对于西域虎视眈眈,但是由于匈奴和汉朝的力量过于强大,其他各国在匈奴及汉朝强盛的同时才没有下手攻击西域。

参考文献:

1、《西域汉朝与匈奴之争彻底败北!西汉是如何一败涂地的?》

2、《史记》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