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为何会因为内斗而灭亡?最后成全了朱元璋

犀牛历史 33 0

元朝末年,元朝最为倚重的将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将门之后的孛罗帖木儿,一个是地主出身的察罕帖木儿。

察罕帖木儿是元朝末年著名的将领,他组织地方武装自成一军,大破红巾军,战功显赫,但是在朝廷里的地位却在宗室出身的孛罗帖木儿之下,因此,察罕帖木儿对孛罗帖木儿颇有不满,两人也是摩擦不断。

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六月,察罕帖木儿在围攻益都(今山东青州)时被前一年投降过来的红巾军将领田丰、王士诚刺死。

察罕帖木儿被刺的消息传到大都,朝野为之震动,元顺帝也恸哭不止。察罕帖木儿死后,其养子扩廓帖木儿承接其养父的兵马。

扩廓帖木儿是蒙古人,汉名王保保,孛罗帖木儿对他更加轻视,两人的对抗不断升级,在这种情况下,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元朝大规模的内战爆发了。

而此前,朱元璋在江南地区早已发展壮大,他于至正十六年(1356年)就打下了江南重镇集庆府,并改名为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建立起了割据政权,并且积极整军备战,准备北上灭元。

元朝在外敌虎视眈眈之下,不是同仇敌忾,而是内部倾轧。元顺帝与其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素来不合,父子两人矛盾不断,各领外援,元顺帝倾向孛罗帖木儿,而太子却竭力拉拢王保保。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三月,爱猷识理达腊以孛罗帖木儿拥兵跋扈以及藏匿老的沙等“逆臣”为由,削去其兵权,孛罗帖木儿则以“清君侧”为名发兵元大都,并于七月攻入大都,对太子党大开杀戒。

爱猷识理达腊连夜逃往冀宁(今山西太原)的王保保营中。爱猷识理达腊本欲效唐代“安史之乱”时太子李亨于灵武即位的故事,在冀宁称帝,但被王保保劝阻。但他在冀宁的一年间发号施令,设立机构,俨然一个独立的朝廷。

孛罗帖木儿为人粗暴蛮横,进入大都后更是专擅朝纲,元顺帝也渐渐看他不满,正好王保保率大军东进,孛罗帖木儿节节败退。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七月,元顺帝见势不妙,就派人将孛罗帖木儿刺死后,召太子还朝。

九月,王保保护送爱猷识理达腊还京,元顺帝的皇后奇氏想和儿子里应外合,逼迫元顺帝禅让,就密令王保保带兵入朝,但王保保不赞成,他行至大都三十里外时就令主力部队返回防区,自己只带很少的兵马入京。

但王保保只在大都待了不到两个月就坐不住了,一方面,他不肯拥立太子登基,爱猷识理达腊母子与他也就反目成仇了;另一方面,大都的蒙古权贵也看不起他。无奈之下,王保保只得请命南征。

闰十月,元顺帝任命太子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坐镇大都,王保保为河南王、兵马副元帅,代太子亲征江淮地区,镇压以朱元璋为首的反元起义。

然而,王保保虽然兵马强壮,又有代太子亲征的副元帅头衔,但其阵营却并非是铁板一块,关中诸将首先拒不听令,其中以李思齐为首,他早年曾跟随王保保义父察罕帖木儿起兵,视王保保如子侄,如今侄子成为他的头领了,这让他如何低头?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正月,关中四大军阀李思齐、张良弼、孔兴、脱列伯结成反王保保联盟,并推李思齐为盟主。王保保被迫引兵讨伐关中诸将。

元顺帝和太子想报前仇,暗中策反了王保保麾下大将貊[mò]高、关保、李景昌等人,并于同年八月下诏皇太子总领天下兵马,王保保只领本部兵马,肃清江淮,这实际上是剥夺了王保保调度天下兵马的权力。

王保保接到诏书后,便退据泽州(今山西晋城),后又攻占太原,杀尽元朝命官。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二月,元顺帝又下诏剥夺王保保一切官职,并号召元军共同包围讨伐他。

在一个月之前,朱元璋已经在应天府正式建立了大明王朝,并派徐达、常遇春率领北伐大军北上灭元。而此时的元朝内部还在互相倾轧不已,真是把有限的生力军全部消耗在内斗里了。

王保保在太原城下,击败合兵追来的貊高、关保等旧部,并将二人首级送往大都。

元顺帝这下又慌了,急忙下诏恢复王保保的一切职位,李思齐也急忙写信给王保保,表示愿意接受他的指挥。

然而,这一切都已经晚了,徐达、常遇春一路兵锋所指,接连攻克元朝州县。八月,即攻克了元大都,元顺帝和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在城破前逃往元上都,元朝灭亡。

在明军逼近元大都时,当时军事实力最为强盛的王保保却在太原按兵不动。在元朝灭亡后,他又担当起复兴元朝的重任,并在后来的草原之上,给徐达来了一次重大的败绩。

朱元璋对王保保十分重视,曾多次招降而未果。朱元璋在统一天下后,曾大会诸将,问道:“天下奇男子谁也?”

诸将回答说:“常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

朱元璋却笑道:“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元朝如果不是父子内斗不止、地方实力军阀内斗不止,有这样的奇男子,朱元璋究竟能不能顺利夺得天下?还真是一个未知数啊!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