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现代男子常见的短发造型不同,古时候的男子全部都是长发飘飘。有一句老话说得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按照这个说法,在没有什么太大变故的时候,普通男子的头发不剪不剃。从公元前的春秋战国一直到明朝末期,大多数男子基本采用的都是把头发扎为髻的头型。
哪怕是在明朝之前的元朝,汉族男子依然坚持自己的发型传统。元朝政府也没有搞什么强迫汉族人民移风易俗的政策,但清朝却不一样。满族人站上统治地位之后,他们就开始对传统汉族人的衣着服饰发型进行大肆改革。
满人信仰的宗教是萨满教,在萨满教里,头发这一在人体最顶部的部位被认为是最接近上天神灵的地方,他们认为人死之后的灵魂就在这一部位。
满人在统治中原之后也收到了一部分汉族思想的影响,他们开始看重起自己的辫子来,有些士兵在临死前会将自己的辫子剪下来,用它代替自己回到家乡埋葬在坟冢里。
1621年,努尔哈赤在攻下辽沈后,就开始强迫汉族人进行剃发活动。清兵正式入关攻占北京,对剃发的要求更为严格,不管是前朝什么身份的人,不剃头的违令者都要“杀无赦”。
在这一严厉政策下,还有了“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说法,如若有一个村庄的村民没有及时剃头,那么方圆几里的村民都要遭殃,“扬州十日”、“嘉靖三屠”等屠杀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本来人们束发带冠,在休息之余还是可以将头发散下来清洗一番的,可这要是编成了辫子,大家就没多少时间精力去把它拆解下来再去清洗了。
不光辫子,清朝的长衫、马褂以及旗袍等服饰也同样不适合平常做工务农,宽宽大大的,十分容易脏,并且一层接着一层,洗起来也很麻烦。所以我们在查阅记载之时,都会发现他们的衣服大多数是以深灰色为主,追求耐用耐脏。
清朝的男人和已婚妇女日夜劳作,生活艰苦,十有八九很少洗头,那个时候人们用来洗头的也都大多数是皂角等植物,清洁力度也不够。
在这种情况下,剃头挑子帮人洗头的职业应运而生,这些人用一些特殊的工具帮人洗头,不过做这种工作的人成本也不会很高,他们手里的工具也往往不会消毒的清洗,有些时候洗了还不如不洗。在这种情况下,除了那些平时没什么事情做的王公贵族,底下的平民头顶都是又脏又臭的。
辫子之所以难以清洗,注意还是因为它太过复杂。清朝的要求的发型和我们如今在影视剧里看的不一样,他要求人们把脑袋四周头发全部剃掉,只留下一撮如铜币大小的头发,将这些头发留长再编成小辫。
铜币本来就不大,头发量少,自然酷似老鼠尾巴,这种又小又精细的发型拆开就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更不用说清洗了。
到了冬天,气温低,那个时候又没有吹风机的出现,人们洗完头压根儿就没有地方去吹干,甚至会结冰,为了方便,人们基本上一个冬天都不会洗头。
有些时候人们还会碰上特殊时期,例如国丧祭祀大事,这个期间全国上下全部百姓为了禁忌要全部不可以沐浴洗头,这要是夏天那就更受不了了。
长时间不清洗自己,再加上生活环境尘土漫天,人们身上很容易滋生细菌寄生虫,干活的时候多了身上还会夹杂点汗味,久而久之自然就是一个行走的味道发散器,如今我们想想都会觉得无法忍受。
当时在中国的国外传教士曾经在文字中这样描述:“清朝男人的辫子味道令人作呕,天气热的时候我们根本没有办法靠近。”由此可见,当时清朝底层人民的生活环境是多么恶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