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对法国大革命是什么看法?他的反应如何?

犀牛历史 23 0

法国大革命,即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波澜壮阔的事件爆发于1789年7月14日,这一天是中国的乾隆五十四年五月二十四日。法国大革命直接改变了法国历史的走向,甚至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成为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而此时与法国相隔近半个地球之远的东方大陆,中华帝国正处于落日的余晖中。以天朝上国自居的中华帝国奉行中国中心主义,自诩“物产丰盈,本不必与外夷互通有无。”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实行后,中国与世界的交集逐渐减少,对世界的印象仍旧停留在几个世纪以前。然而,当法国大革命的风潮席卷整个西方大陆,这一改变历史的事件也在遥远的东方大陆掀起了微澜。

那么当时中国的帝王乾隆皇帝知晓法国大革命这件事吗?他又对其有何反应呢?

(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波旁王朝统治时期,法国居民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法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在18世纪前的法国,社会被分为三个阶层,分别是第一层天主教高级教士、第二层贵族,第三层也就是最底层的被压迫阶级,这一阶层包括资产者、农民等下层群众,他们干着最累的活,却饱受贵族和教会的压迫。

随着资产阶级的发展和壮大,资产阶级和贵族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甚至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同时,十七到十八世纪,启蒙运动的发展,人们的理性精神被解放,渴望建立一个更加自由和民主的社会。另一方面,1788年,法国再次出现了旱灾,农田颗粒无收,面包价格剧增,人民面临着饥荒和死亡的威胁,饿殍遍地。这一次,人民没有再选择沉默和忍受,而是选择了爆发。

于是,在1789年7月14日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波旁王朝一夕之间土崩瓦解,自由主义思想的春风几乎吹遍了巴黎的每家每户。而同一时间的大洋彼岸,中华帝国的人民仍处在封建主义的统治下,对地球另一段的风云变幻毫不知情。

(二)乾隆帝对法国大革命的看法

事实上,中国闭关锁国之后,对别国也并非是毫不了解。当时清政府虽然关闭了绝大多数通商口岸,但仍然保留了广州,并设立了广州十三行作为对外贸易的窗口。同时,当时仍有不少西方国家的传教士为清朝宫廷工作,乾隆帝也可以通过他们来了解欧洲社会的大变革,也就是说,乾隆帝是听说了这一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法国大革命的。

也许是因为路易十四和康熙王朝互通有无的关系,当时的乾隆皇帝对法国情有独钟。那时清朝宫廷的一位法国传教士曾经提到:“乾隆皇帝十分重视法国、并将法国的地位置于其他欧洲国家之上”,可以看出,乾隆帝对法国格外重视。

值得一提的是,法国大革命发生之前,前一任法国国王路易十五曾经派遣了两位使者高勒斯和杨德旺来到中国觐见乾隆皇帝。礼尚往来,乾隆帝也预备派遣当时在清宫廷的法国传教士钱德明前往法国与国王会面,然而这趟行程却再也没有启程的机会,因为当时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已经身首异处。

法国大革命爆发了,法国人民在腥风血雨下高举自由的大旗,随后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来临。那么乾隆帝听闻这场惊天巨变的反应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一个使团的记录中得到答案。当时的英国访华使团马戛尔尼使团其中一个成员记录了清政府知晓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后的反应:“最近法国的种种理论,没有比中国政府对此更深恶痛绝的。使节团来自西方,中国不愿同地球的这一部分接近。英国与法国为邻,这一事实损害了它和远方中国的关系。”很显然,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清政府仍旧以一种“造反”的态度看待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因而对它避之不及,深恶痛绝。

当时,中国虽然缺乏法国大革命的社会基础,但乾隆仍然将其视作洪水猛兽。他几乎是夜不能寐,思考如何防止大清王朝重蹈法国的覆辙。于是,他对内对外做出了两个决策。第一,进一步加强对国内群众的控制,主要指思想控制,强化百姓的君臣等级意识;第二,进一步强化闭关锁国政策和排外思想,加紧提防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传入中国,一旦产生一点苗头,就立马扼杀,以此来对中国群众进行精神控制。

综上可知,即便和法国隔了如此之远的距离,乾隆帝也是对法国大革命有所耳闻的。可以说,乾隆帝对法国大革命的态度堪称是深恶痛绝,因此他加强了对国内群众的思想控制,而这,更是造成清朝腐朽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清朝灭亡的众多因素之一。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