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在经历大小金川之战后 王朝为什么会停止扩张

犀牛历史 30 0

满清入关后,虽然承继了明代的疆域,坐拥汉地十八省,但是外部却是劲敌林立危机四伏,蒙古、新疆、西藏等势力的崛起,威胁着新生的清政权,为巩固统治计,大清帝国被迫开始了漫漫扩张之路。

清代历经数代君王的不懈努力,摧枯拉朽将蒙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纳入了中国的版图,随着对外扩张战争的加剧,大小金川之战后,清王朝的的扩张接近尾声,逐渐变得安逸内敛,这是为什么呢?

在讲述原因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特殊的“大小金川”,以便大家更好的理解原因。

大小金川所在的位置位于四川境内,在清代之前,虽然四川长期归属于历代中原王朝,但是四川的边缘地区依旧居住着不少的原始部落。这些少数民族部落和汉人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他们占有山区复杂的地势,依山而居与世隔绝,相当于独立体,而中原王朝也视之为“鸡肋”,所以对这种汉地和化外之地的过渡地带控制力并不强,甚至可以说是无。

但到了清代,清帝国疆域延伸到了藏地,四川境内的大小金川已然不再是汉地与化外之地的过渡地带,而且清政府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并设立了行政区划,加强了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力度,在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统治模式之下,大小金川地区部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可能,进而演变成为了武装反抗斗争,清政府也动用了几十万军队平叛,战争整整持续了三十年。

简单介绍了一下“大小金川之战”的背景后,接下来言归正传,讲一下清代在此战后为何停止了对外扩张的步伐,进而变成了一个内敛王朝?

中国传统地理形态的束缚

不了解大家注意到没有,中国历朝历代的疆域面积始终固定在传统地理的屏障范围之内,并且很少有王朝触及到中国地理范围的最大广度。通过中国地形图,我们可以一目了然的发现中国疆域天然的地理限制:西北是高寒的帕米尔高原,西南是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北面是无垠的草原荒漠,东面和南方是浩瀚的海洋。可见中国自成一个完整的地理系统,拥有上天给予的天然屏障,而如果超过这个地理限制想继续向外扩展,作为一个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封建王朝,基本上是很难实现的。

清代从东北起家,然后入主关中接手了明代和农民军的汉地十八省疆域,接着降伏蒙疆藏,疆域面积多达1300万平方公里,疆域扩张已经到了瓶颈期,也达到了历朝疆域面积的最大值,所以即便是想扩张也很难实现了。

大小金川之战的巨额损耗

大小金川之战清军虽然面对的部落乱军人数不多,但是由于清军缺乏对金川地区地理情况的了解,再加上乱军凭借着易守难攻的地势建起了难以攻克的碉楼,所以清军久攻不下,双方一直战斗持续了三十年之久,清军也动用了多达五六十万的兵力,这场战争花费了七千万两白银,代价十分惨重。

大小金川之战大大超出了乾隆的财政预期,把大清代一年多的全国财政收入就这样消耗掉在了这样一个几万人口弹丸之地,确实是令乾隆没有料到,从而也间接影响了清代经济的健康状况,导致很多预定的公共工程无法按计划进行,清代面临着新一轮财政危机,从而将扩张计划转向经济恢复工作。

偌大帝国的内部消化问题

打天下靠武力容易取得,但是守天下并不是用武力镇压的逻辑就能简单实现的,尤其是在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且民族多样的大国。在大小金川之战的经验教训中,清王朝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尽管拥有了偌大的疆域,但疆域内部像金川地区这种没有消化的地方却不止一处,贪多嚼不烂的后果逐渐显现。

清代到了乾隆时期,宏伟的开疆扩土事业也已经持续了近百年,矛盾也由外部转向内部,如何让满族之外的汉、蒙、回等族对帝国有认同感呢?又如何让征服的土地不再产生反抗,从而达到国家长治久安的目的呢?这些问题就成为了清代统治者深思的问题。之后的一系列大政方针的制定,也都是围绕着这些问题所展开的。

总的来讲,游牧文明相比农耕文明更具有善于作战的先天优势和进取精神,尤其是在周边不太稳定的情况下,消灭威胁巩固统治才是清王朝向外扩张的主要动因,而扩张并非是无限度的,必然会受到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局限,进而将一个幼稚的扩张者成长为成熟的守成者。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