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雍正王朝》中,总有一个人在宫殿外甩着鞭子,这一幕的背后其实有着深刻的含义。类似的仪式在现代也有类似的体现,如大型演讲和部门会议。在这些场合中,会议开始前会有一个人宣布会议开始,这个人就像是古代宫廷中的甩鞭人一样,用话筒或咳嗽声告诉与会者要保持安静,注意听讲。
古代宫廷的甩鞭仪式又称为“鸣鞭”或“响鞭”,是一个非常正式的礼仪环节。虽然现在我们经常在清朝宫廷剧中看到这个场景,但实际上,这个仪式早在五代十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在清朝时,这个仪式得到了更加规范和严格的要求。
甩鞭人要用黄丝编织而成的鞭子,鞭梢还要涂上蜡,并且每次要甩三遍,每次甩出的响声都要一样,不能高低不一。
在清朝康熙年间,这个仪式有着特定的要求。每次朝会都需要进行两次鸣鞭,一次是皇帝从中和殿出发到达太极殿时,銮仪卫官会高喊“鸣鞭”,于是甩鞭之人就会响三下净鞭。第二次则是在皇帝结束朝会后起驾回宫,群臣退下,会再次响起三次鞭声。
总之,“鸣鞭”作为封建时代的一种仪式,体现了君主专制威权的表现。而在现代,类似的仪式仍然在各种场合中得以保留。
文章来源:
犀牛历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346732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已特别标注为本站原创文章的,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