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世对二人的评价为啥相差巨大?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本质都是一样的,即:统一思想、加强封建王朝中央集权的措施。我们先看看这两个概念的大致情况。
焚书坑儒VS罢黜百家,为了加强社会管理,秦汉两朝各自采取的思想控制举措
公元前213年,丞相李斯上书认为,鉴于“天下已定,法令出一”,普通老百姓就该乖乖的种田或从事手工业(“力农工”),文人就该学习法令,其他的思想流派则是搅乱社会稳定的不安因素。秦始皇接受了这一建议,下令:凡是非秦国记录的史书一律烧之;除了博士官之外,其他人收藏的诗、书、百家著作,一律上交官府烧掉;敢在任何场合讨论诗书内容的一律当街斩首,这就是所谓的焚书令。
在第二年,原本为秦始皇求取长生之术的侯生、卢生,却在背地里嘲笑秦始皇并且卷款潜逃,这无异是一种极大的羞辱,寻常人尚且不能忍,况且对象是九五之尊?秦始皇命令把平日里与这俩人有关的儒生、方士都抓起来审问;而这些文人互相牵连,最终一共涉案460多人,被全部在咸阳活埋,以杀鸡儆猴。因此,“坑儒”其实源于欺诈、人身攻击,更像是个人恩怨事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则显得温和许多。公元前135年,在尊崇道家学术、打压儒家思想的窦太后去世后,汉武帝刘彻听取董仲舒的建议,把那些不修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一律罢黜,越级提拔布衣出身的儒生公孙弘做丞相;其他的儒生,要么在朝廷里教书育人,要么根据才能高下进入政坛,担任相应的职务。儒家从这时开始,成为其后二千年中国封建王朝的官方流派。
可见,焚书、罢黜百家,虽然执行方式不同,但本质上都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要维持社会秩序,首先要统一思想。秦始皇选择了当初让秦国强大的法家思想,而汉武帝则选择了温和的儒家学术来作为自己的包装。
至于两者在后世遭受的评价两极化,大概有以下两个原因:
“成王败寇”传统思维影响
在咱们的传统观念里,一直习惯于“以结果论英雄”:一件事物、观念,若被历史证明成功了,那就是好的;反之,则一定是罪大恶极的。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达了焚书令,然而仅仅过了七年后,即公元前206年,刘邦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因此,在一些朋友的观念里,秦朝灭亡的如此迅速,正是由于诸多类似于“焚书坑儒”这样的暴行引起的。
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施行后,汉武帝不仅如愿强化了统治,并且四面出击,北伐匈奴、东平朝鲜、南平闽越,中国封建王朝达到了首个历史高峰期。此外,两汉前后共持续了近400年,这也是封建时代持续时间最长的王朝。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其中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一措施不仅将士大夫阶层吸收进国家统计阶层,而且用儒家的仁义、三纲五常等理论包装,有效加强了专制制度,在思想和组织上夯实了大一统王朝的基础。
但是,在战国时期,秦国也是完全采取了法家思想、摒弃其他流派,为何却由此使秦国逐渐强大、并最终统一中国呢?“焚书坑儒”之所以被后世诟病,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话语权在谁手上。
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生掌握了封建时代的话语权
在上一段提到过,自从儒家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后,封建王朝的官员绝大部分都来自这一流派,这就意味着,各时期社会的价值观,都是由这一群体引导;史书的编纂,当然也由他们掌握。而流派、价值观的对立,往往比利益的争夺更为残酷;无论是为了报复当初李斯打压儒家也好、证明自家理论更优越也罢,自那时开始,法家思想就成了残酷无情、毫无人性的代名词;而第一次把法家提升为国家指导思想的秦始皇,则很不幸的成了暴君的典型。
但实际上,儒家对于汉朝的作用,更像是一种柔和的包装。汉随秦制,汉代的一切法律制度,基本上都沿用了秦始皇时期打造起来的体系,这是被所有官方史书记录在案的史事;“外儒内法”,才是汉代以及其后封建王朝的真正执政思想。
最能证明这一情况的,是带领西汉走上巅峰的汉宣帝。他的太子刘奭(即后来的汉元帝)是一位儒家思想的忠实推崇者,甚至对于父亲任用精通律法的官吏、以刑法控制大臣们的做法很有想法。又有一次,估计是趁着父亲心情不错,他竟然直奔主题的提起了意见:“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
结果汉宣帝马上翻脸,把儿子一顿好骂: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柰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过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就是说,汉王朝从来都是重用王霸之道,即强化集权、以刑驭下,怎么能单纯任用儒家的主张?况且儒生们的思想很不合时宜、重形式大于实际,而且喜欢侃侃而谈、崇尚古代、非议当下,根本不堪大用。
最后,他还这样叹息:“乱我家者,太子也!”事实上,汉元帝即位后,西汉王朝确实走上了下坡路,汉宣帝时期清明的政治风气不复存在,土地兼并情况日益恶化,同时还出现了外戚专权的现象,西汉王朝最终走向了末路。
因此,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实可以理解为对臣子们的要求;而封建帝王对于官员以及百姓,则是沿用了秦始皇时期的严刑峻法。这一“套路”的形成,其实要归功于汉文帝时期的才子贾谊,他在《过秦论》中总结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这样说:“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大一统王朝建立后,单纯的严刑峻法已经不合适了,必须辅以儒家的仁政思想。从这一层面来说,贾谊才是促成大一统主流思想形成的真正智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