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时期为什么“弃妇”现象频发?

犀牛历史 28 0

“弃妇”在每个朝代其实都存在过,一些诗歌,散文等的文学作品和史书也都多多少少讲到这个问题。

最早的“弃妇”可以追溯到《诗经》里的氓之妻,汉代是“弃妇”比较兴起的一个时代,可以用盛行来形容,那么为什么在汉代“弃妇”文化会如此盛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弃妇呢?

一、为什么在汉代的文献中,“弃妇”频频出现?

1、汉代的婚姻政策很严格,阶层等级之间的距离拉得很开

汉代的婚姻制度相比于后来的隋唐时期来说,是算比较严格的了。汉代的起步点算是刚刚步入封建社会,对于新兴的生产方式,以及社会等级的变化并不适应和理解。

所以这个时候一般都是要把阶层与阶层之间的关系拉得很开,这样才可以缓冲社会上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故在汉代,阶层等级关系的规定是很严格的。

所以汉代的政策中多强调正妻的重要性以及崇高地位,不去管妾的相关利益,对于当时的妾来说,妾就是一个家庭的家产,想变卖就变卖,这一切都是由主母来做决定。由此在妻和妾之间形成了很大的距离,甚至可以称作是鸿沟的东西。

不仅如此,妻的孩子,也就是所谓的庶子可以得到家里长辈的重视,得到未来家庭财产继承的位置,但妾所生的庶子不但不可以得到一分家里的财产,还有可能会被嫡子赶出家门,在汉朝,称庶子为嫡子的奴仆一点也不为过。

所以即使一个男子真的不喜欢现任妻子,想要另外娶一个女人的话,就必须为妾,因为汉代对于男女之间的婚姻做出了很严苛的规定,就是不能同时娶两个妻子,否则就犯了重婚罪,是要被严重唾弃可惩罚的。

另外,由于妻和妾之间的距离太过于悬殊,多数女子一般不愿意为妾,除非是遇到了天灾人祸,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回去人家家里做妾(当然,皇族,贵族等级除外,这里说的是普通阶层人家)。

在这种情况下,男子多数选择新的女人的方式,不是纳妾,而是把现任妻子休掉,再娶一个作为妻子。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新人成为妻子会很多,成为妾的就很少,同样的道理,弃妇也就相对而言比较多了。

从汉代的法律上来看,这样做的确会导致弃妇增多,不得不说汉代的婚姻政策对于女人的要求蛮高的,同时也是蛮不公平的,对于妻子本身不知道多了多少束缚和伤害。

2、根本原因还是重男轻女的根本问题上

重男轻女这个问题在中国传统的封建社会一直存在,所以在中国古代史上“弃妇”这个问题也一直存在而且还比较严重。现代这个问题虽然一直存在,但由于重男轻女的问题随着社会生产方式和思想的开放变化,问题已经减轻了很多。

很明显的一点就是在“七出”“三从四德”的安排上,男子对于婚姻并没有很大的束缚,婚姻中所受到伤害的一方往往不是男子而是女子,对于女性婚姻和日常的家庭生活中,有诸多限制和束缚,“七出”表现的尤为明显。

《大戴礼记·本命》记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不顺父母去,为其逆德也;无子,为其绝世也:淫,为其乱族也;妒,为其乱家也;有恶疾,为其不可与共粢盛也;口多言,为其离宗也;盗窃,为其反义也。”

最早的“七出”出现在西周的礼教中,西周时期,虽为父权制社会,但母系氏族的残余和传统依旧以不同形式存在着,故在婚姻制度方面,平民男性一般只允许娶一个妻子,但贵族由于自身带有社会特权,故在妻之外可以娶很多妾,并且也是可以存在两个妻子的。

但后来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本身带有的特性也就逐渐暴露出来,比如严苛的重男轻女原则。

在七出中,很明显的可以看到,这些东西都是附加在女性身上的,往往就是单方面的,没有任何一条原则是双方面的,比如孝顺丈夫的父母,但却没有要求丈夫的父母对于嫁过来的妻子给予同样的行为。

《后汉书·列女传》中姜诗的妻子庞氏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诗事母至孝,妻奉顺尤笃。母好饮江水,水去舍六七里,妻常溯流而汲。后值风,不时得还,母渴。诗责而遣之。”

再比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自认为“勤心养功劳,好自相扶将”,但是丈夫的母亲却认为“此妇无礼节,行动自由”。

可见就算在严苛的单方面的孝顺公婆的要求下,婆婆还是会动不动刁难你,总是这样,那样的不满意,这样的要求比原来的单方面孝顺公婆还要严苛,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女性可以达到这个标准。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婆婆不高兴随时可以把你赶出家门,丈夫为了孝顺,不顾别人指责,一般会选择顺从,加上如此严苛的服侍要求,女性自己也受不了,故弃妇多也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在权力、财富的贪欲下,利用女性做出“为家族”的便利之事也是有的

在中国古代的传统封建社会,当战争来临,但国家并没有足够的资源可以支撑这场战争或者战争的消耗太多,不足以换取胜利后的利益,这个时候,国家往往会派出公主,进行和亲,以求两国政治经济上往来的平衡,减少国家损失。

但是和亲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往往是女子,男子娶了和亲来的公主可以另外再娶其他人,但公主自身代表国家的诚意,故不能不嫁,也不能另外嫁给其他人。

宣布公主和亲的是男子,公主和亲的对象也是男子,且在这场婚姻中,身为公主的女子并没有半点的发言权,如果后来所嫁的人抛弃你,或者与母国打战阵亡,母国不会多出手的,只能沦为弃妇。当然,不只是公主,其他贵族家庭的女子也是如此。

《汉书·霍光金日碑传》中记载,汉武帝病,嘱咐霍光、金日碑辅佐少主,“光以女妻日碑嗣子赏”,后来“霍氏有事萌芽,上书去妻”。当初因为霍光是权臣,可以控制汉昭帝,故霍家和金家两家联姻,以便在朝堂上可以互相帮衬。

后来霍光被杀,霍家没落,金赏为了家族利益,避免皇帝的猜疑,于是和霍家撇清关系,休掉了妻子,于是就这样被休掉的妻子就成了弃妇。

不得不说,那个时候女人的命运真是悲惨,要政治联姻的是两个家族,最后要求和离的也是家族,来来往往都是为了男人的权势和家族的荣耀,自己一点话语权都没有。

汉代有如此多的弃妇,究竟会产生什么影响?

1.会加强男性的优越感,生育率下降

汉代弃妇如此之多,甚至在史书中,一般的文学作品中都可以很轻易地找到弃妇的身影。

主要还是古代重男轻女的根本问题,对女性提出严苛且单方面的要求,并且不管情况如何变化,妇女的命运往往都是掌握在婆家人手中的,婆家人不满意,就可以赶出家门,在这个时候,就算你可以守住那些非人性的规矩,也不管用了。

所以个人意志太过强烈,即所谓的绝对家长制。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妇女逐渐地会对未来的婚姻充满失望,夫妇不和,生育率下降,不利于家庭和睦(虽然有妾的存在,但平民百姓一般养不起,且妾在汉代的地位很低,没有多少人愿意做,贵族除外)。

对于国家而言,生育率降低,不利于国家的征兵,从而影响到国家的国防,尤其是边防等问题,加上汉代在那时又是以冷兵器为主的时代,所以人口成为获胜的关键。所以生育率下降对于国家的统治其实并不稳定。

2.影响家庭和睦,不利于社会的基本稳定

家庭是一个社会的基本单位,社会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组成的,家庭有影响,自然社会也会有影响。

由于汉代的婚姻制度对于女性而言太过刻薄(其实中国的所有朝代都是这样)。女性往往会对于一个家庭有诸多不满,包括娘家对于儿子和女儿有不公平的对待,婆家对于媳妇的过于刁钻。

但是女性为了门外的声誉,为了家族的名声,是能恪守礼节,不逾矩(地位本就是由社会决定的,社会认为不对,在那个时候你就是不对)。

但是家庭一定是不稳定的,婆媳之间存在矛盾,夫妇之间存在矛盾,这样的家庭怎么可能没有问题,所以当这些问题没法解决的时候,丈夫就会休掉妻子。

没了母亲的孩子,没了女儿(虽然以后可能会有,但能不能管理好是个问题)的家庭注定是残缺的。

孩子因为缺乏母亲的关爱,心理成长在一定程度上会畸形发展,没了女主人的管理,家庭琐事繁多,全家不得安宁,加上夫妇和离难免对于双方的心理产生了伤害,尤其是女方。

所以不利于社会维持的基本稳定,后来为了家庭的和睦,为了女性能够心甘情愿处于“服侍”的位置,有了《列女传》,《女诫》等关于女子教养的书。

三、总结

每个时代的任何一个东西的存在都有一定的意义,不能放在如今就单方面的否定。因为如今的成立理论在未来的时间中,不知道能不能经受得住考验。所以对于一切带有时代印记的东西,都要宽容对待,包括汉代的弃妇文化和重男轻女的现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