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嬴政是通过父亲认识吕不韦的。
可是彼此间的感情却是通过互相欣赏互相成就建立的。
刚开始两个人的相识是不愉快,毕竟他带父亲抛弃了他们。
可是后来发现他见识不浅,颇有当丞相的野心。
第一次认可这样的野心,认为他可以成为当之无愧的丞相。
当父亲立他为丞相的时候,无人朝贺,他独自登门,进行朝贺。
当华阳太后设计陷害,他被关了起来,大王也被软禁起来。
发现吕不韦独自在外面号召大家,拯救大王,推举嬴政为后起之秀,做太子他当之无愧的。
幸亏逃了出来,吕不韦如释重负,劝解他跟大王和好如初,共同拯救大王出来。
华阳太后不甘心,制造嬴政身世与吕不韦的谣言。
嬴政伤心难过,甚至有过怀疑,主动走到吕不韦的身边进行询问。
第一次发现他对吕不韦的亲切信赖,认为如果真的是他的父亲,就带他走,他从小经历的波折,真的是辛酸艰难。
现在真的想要一个像吕不韦这样的父亲。
吕布韦拒绝,并且阻止,认为不能把脏水扑到他身上,自己倒是毫无顾忌。
因为他永远都是赢氏子孙,正宗的皇室血统。
还有就是不能被眼前的困境所迷住,毕竟他的志向在一统天下的责任,志向远大,不能被其他事情所束缚。
嬴政第一次跪下来,恳求对方的辅助。
吕不韦也跪下来,认为自己会一心一意的辅助。
2
事实上,从嬴政登基之后,他确实尽心的辅助。
可是大权独揽的野心,越来越迷惑住他的眼睛,很多事情他选择独自操持,甚至不与大王商量。
大王很多时候都无所事事,觉得惶恐和迷惑,却依旧得来吕不韦的话语,认为大王不需要操劳,只要传达话语,他自行操办。
甚至还觉得他自己可以独立的创造一个稳定旺盛的王朝给他。
关键是吕不韦居然不跟他商量,直接把一个身份和名望不错的官员罢免。
虽说在情在理,但还是觉得吕不韦越来越不把他放在心上。
不知不觉跟他产生了嫌隙,很多事情也不再问他,而是直接询问李斯。
通过跟李斯的接触,发现他越来越多的能够尊重他这个大王,知道大王的身份是无法超越,更加是无法凌驾于其他的。
关键是李斯和他有共同的志向,那就是刻不容缓,责无旁贷的一统天下。
可是吕不韦越来越多的时候,选择遗忘,总是觉得眼下朝政不稳定,一统天下的霸业应该缓缓图之。
争执和矛盾不可调和,他开始越来越焦急的期待亲政,甚至试图利用宗室的力量给母后和吕不韦施压。
3
总算要等到亲政的时间,却发现母亲的反对,还有吕不韦的复议。
认为眼下的自己还不够成熟,许多人对王位虎视眈眈,需要他们进行清除。
他一瞬间的气愤,后悔当初的反对李思提出来的意见,那就是废掉丞相。
眼下虽然没有这样的机会,但是发现自己坚定的信心和勇气彻底搬开那些阻挠他亲政的石头。
于是,他开始韬光养晦,蓄势待发,假装无视母亲和嫪毐的奸情,假装无视大臣对嫪毐的处罚。
吕不韦发现太后助纣为虐的帮助嫪毐,搞的朝政昏庸,却碍于权力的相对无可奈何,最终同意大王亲政。
明则为亲政做准备,暗地里却为铲除嫪毐做准备。
4
顺利亲政,也顺利铲除嫪毐。
发现百官要求把牵涉其中的吕不韦进行处理,他顾念吕不韦在铲除嫪毐中间有功,选择不予处理。
可是后来发现百官施加的压力,还有就是先前丞相与他政见不同的嫌隙,最终选择废除丞相。
发现列国讨好他,想要他回到其他国家另谋高路。
虽然他果断拒绝,但是他的门客络绎不绝的拥挤。
震动了朝野上下,纷纷恳求处死他。
他顾念旧情,可是又担心真的被他国所用,选择让他回到分封之地。
可是依旧没能让列国死心,选择更加拉拢,许多门客已经欢呼而去。
5
大王无可奈何,两难之际,不知道作何处理。
他体会到的情绪,认为大王总不能这样三番两次的让他搬走离开,这始终不是长久之计。
为了让大王毫无后顾之忧,也为了让列国死心,他选择甘心赴死。
大王知道后,生气愤怒的说,我没让他去死,他怎么能够去死。
气愤难当的他,不顾大臣反对,坚决发兵攻打赵国,毕竟这是赵国发起,制造的阴谋陷阱。
6
吕不韦的政治策略,除了他个人本身的力量,还有就是吕氏春秋的力量。
发现他在死前念念不忘的吕氏春秋,希望能够为大王排上用场。
可是大王坚定不移使用依法治国的法家策略,他终究是枉费心机。
最后幡然醒悟的认为,这一生为大秦,却始终忽略了大王想要的什么东西。
嬴政也是重情重义,虽然跟他政见不同,但是顾念辅佐的恩情,还有曾经一蹶不振的鼓励和安慰。
标签: 吕不韦的故事